•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不过是一场自由之梦:像梦一样自由

    时间:2019-01-06 03:34:2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一小时的故事》是凯特・肖邦众多短篇小说中的佳作。虽然篇幅短小,不足两千字,却以精湛的语言、戏剧性的情节、多变的创作技巧、深邃的主题赢得众多评论家的青睐。故事女主人公马拉德夫人在看到并未死于交通事故的丈夫回到家中的一刹那突发心脏病不治身亡。在看似简单的故事中,作者却独具匠心、笔触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公在生命最后一小时内跌宕起伏的心理变化,反映了一位隐蔽在体面生活下的女性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对自由的渴望。然而看似实现了的自由之梦却在丈夫意外出现的事实中粉碎了,马拉德夫人也为梦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本文通过剖析故事主人公在整个事件中展现的丰富的内心活动,勾勒出一个敢于勇于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从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揭示出女性在十九世纪男权社会束缚下的生存困境。
      一、梦的始末
      小说在开篇便告知读者:马拉德夫人患有心脏病,随时都有丧命的危险。故事便在亲朋如何小心翼翼地告诉她丈夫意外身亡的消息展开情节。然而得知丧夫之后,马拉德夫人并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脆弱。她“一下子倒在姐姐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在哀痛之后,她不让人跟着,上了楼,独自待在房间中。她坐在一张扶手椅上,对着打开的窗户,她看见了在“新春的活力中颤动”的树梢,感受到了“充满春雨芬芳的气息”的空气,听到了远处隐约传来的歌声,还有无数麻雀叽喳的啼鸣。在此作者运用对比讽刺的手法描写马拉德夫人在本该悲痛欲绝的时刻所感受到的窗外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这种异同寻常的感受从传统道德方面考虑是难以理解的。正如瑞士哲学家兼日记文学家阿弥尔所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马拉德夫人眼中新春的景象暗示着她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打开的窗户”象征着他对家庭之外空间的向往;春景象征新的生命新的希望。一直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她并非立刻感受到了自由带来的快乐,而是经历了由恐惧到欢欣这种复杂的心理斗争。“有一种东西正向她走来。她正在等待它的到来,但又充满了恐惧……她感到了它的存在。她开始明白,这种越走越近要占有她的身心的东西是什么了。她力图用自己的意志把它抵挡回去,但她的意志像她苍白纤细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木然迟钝的目光,以及随之而来的恐惧神情从她的眼睛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热切和闪光”。这种细腻入微的心理描述,使读者感受到了受传统道德标准束缚的家庭妇女压抑的情感,以及当自由之梦实现时矛盾的心理。“奇特的喜悦”占据了马拉德夫人,她意识到“在未来的岁月里,她将为自己而生活”,于是她“伸开双臂,欢迎未来和许多完全属于她自己的岁月”。她尽情吮吸着自由的甘露。“她迅速做了一个祈祷,希望自己能够长寿”。在自由光圈笼罩下的马拉德夫人,“俨然像一位胜利女神”,走到恳求她开门的姐姐面前,两人一起走下楼梯。
      然而,就在马拉德夫人沐浴在自由带来的欣喜之中的时候,肖邦却选择了一个极具戏剧性的结局:当丈夫出现在她的面前时,马拉德夫人突发心脏病死了。带着医生给出的死于过度欢欣的结论,她的自由之梦粉碎了。
      二、梦的思考
      对于马拉德夫人的死亡,医生的诊断似乎最“符合常理”:极度高兴致死。然而读者不禁要问,马拉德夫人难道不是死于极度绝望吗?关于她的死因,作者巧妙地在文中给予了提示。对于丈夫“她曾经爱过他,但经常是不爱的”。对于丈夫的死,“她还是要哭的,但是透过这个痛苦时刻,她可以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就可以完全属于她了,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这样一个因丈夫的死尽情品尝自由之果的女人会因为丈夫的意外回来而高兴得死去吗?答案是显然的。梦想被击得粉碎,这位刚到达幸福顶峰又跌回到痛苦深渊的女性宁愿以死亡保存对自由的向往。结合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马拉德夫人的死因就会浮出水面。在当时处处受到限制、沉闷压抑的男权社会,女性的情感被忽视,话语权被剥夺,心中追求自由平等的火花被浇灭。故事结尾处,马拉德夫人的突然丧命和医生宣布的死亡诊断也表明女性是男性话语的对象,她们要服从男性话语的权威。这种女性话语权的丧失在故事的开始就给出了暗示。有关女主人公的信息和她的丈夫的消息全部来源于周围的人。无疑,马拉德夫人听到消息后放声大哭的反应是符合传统道德期望的,但从上文分析的主人公独处的心理活动才看到马拉德夫人真实的自我。此外,女主人公一直被称为马拉德夫人,在文中她是作为“她”被提到的。这种在男权话语中被“边缘化”了的女性,已经成了“他者”,没有自我可言。只有在丈夫死后,文本中才出现了她的名字――露易丝。然而一旦丈夫归来,在语言上她又恢复成“他妻子”的身份。这样短暂的自我又丧失了。文论家吉尔伯特和古芭认为:“在父权制文学传统中理想的妇女是被动的、顺从的、无私的、风险的和天使般的。而那些拒绝无私奉献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的,拒绝男性传统为她们设定的顺从角色的妇女是魔鬼。”[1]P184―185从此意义上讲,马拉德夫人对自由的向往无疑违背了男权社会为其设定的形象,必然要受到惩罚,她的死亡从所在社会传统道德的尺度来衡量无疑是必然的。
      在这篇文字精练、充满悬念的短小故事中,肖邦运用象征反讽对比等多种创作手法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马拉德夫人的心理活动,让读者走进了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见证了这场自由之梦从建构到粉碎的全过程。主人公看似被命运玩弄而不堪打击的结局向读者展现了十九世纪末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困境,而妇女对自由的追求只能以疯癫或生命为代价的命运也体现了作者对其所在社会束缚女性的社会习俗、传统道德的不满和控诉。
      
      参考文献:
      [1]程锡麟,王晓路.当代美国小说理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Kate Chopin.The Story of an Hour.The Awakening and Other Storie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3]金莉.文学女性与女性文学:19世纪美国女性小说家及作品[M].北京:外研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推荐访问:不过是 之梦 自由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