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咏素蝶诗赏析_盛唐咏侠诗中的“马”意象

    时间:2019-01-02 03:33: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盛唐咏侠诗是咏侠诗发展的集大成阶段,“马”是盛唐咏侠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盛唐咏侠诗中的马意象可烘托游侠的勇武气度及骄横意气,还可抒发侠客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功名不成的悲愤之情,是盛唐咏侠诗的用来展现游侠行为和情感的重要意象。
      关键字: 盛唐 咏侠诗 “马”意象 作用和意义
      
      咏侠诗即是“以游侠为对象,歌咏或表现其侠行、侠气、侠情、侠节等内容的作品,或以侠、侠义精神为意象,通过咏史、怀古、赠别等来言志抒怀的作品”。[1]盛唐是咏侠诗发展的集大成阶段,这一阶段,参与咏侠诗创作的诗人最多,咏侠诗创作的数量最多,咏侠诗的总体质量也高于其他时期,咏侠诗的艺术风貌也趋于成熟稳定。在我从《全唐诗》中挑出的164首盛唐咏侠诗中,“马”出现了101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远远高于“剑”(61次)、“酒”(44 次)等其它咏侠常用的意象。下面我就“马”意象在盛唐咏侠诗中的作用和意义加以探讨。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将意象用于文学批评的是南朝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2]这里的“意象”指“意中之象”,是“构思过程中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形成的形象”。[3]刘勰提出的“意象”概念为后世诗论家所普遍接受,此后的诗论家对意象的理解都以此为基础。如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云:“意象欲出,造化已奇。”[4]这里的“意象”指的也是“意中之象”。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云:“意象应曰合,意象离曰乖。”[5]这里意象指的是意象的融合。尽管各家对意象内涵理解不尽相同,但对意象包含“意”与“象”两个方面的认识上却是一致的。“意”即诗人主观的情感、志向、报复,“象”即物象。基于此,袁行霈先生认为:“意象是融入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6]
      马是游侠的亲密伴侣,游侠无论是在都邑间游乐还是赴边塞征战,都离不开马,所以乐府诗中说:“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乐府诗集》卷二十五《折杨柳歌辞》五曲其五)。 俗谚也称:“月下看美人,马上看壮士。”
      盛唐咏侠诗中的“马”绝大多数是快马、骏马,它们的风神、气度、速度、神韵、遭际等都和诗中的游侠游侠形象相得益彰。咏侠诗中的“马”意象,按其对表现游侠形象的作用可分以下三类。
      
      一、盛唐咏侠诗中常以“马”的神骏不凡、疾驰腾跃、骄气富贵等来烘托游侠的勇武气度及其骄横意气。
      
      游侠的勇武气度常体现在擅长骑马、精于射猎上,这些游侠行为在诗中的展现,必然要借助于“马”意象。以擅长骑马表现游侠勇武气度的,如:
      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高适,《营州歌》)
      自逐定远侯,亦著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并州儿。(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高诗咏“营州少年”这一边城游侠形象,特别提到这些生长在边地的游侠少年在年少的时候就已经能够骑马,并将其看作是一种异于常人的卓异本领。而岑诗中作者以自己近来能够穿上剑客的“短后之衣”(《庄子・说剑》)、能骑上骏马狂奔疾走而自傲,这都是对游侠尚武精神的赞赏和积极反映。
      以骑马射猎表现游侠勇武气度的,如:
      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骢抛�去如飞。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王昌龄,《观猎》)
      射麋入深谷,饮马投荒泉。马上共倾酒,野中聊割鲜。(高适,《赠王威古》)
      侍猎长杨下,承恩更射飞。尘生马影灭,箭落雁行稀。(李嶷,《少年行三首》其二)
      游侠少年们纵情游猎,骑着骏马,或在秋草凋落的原野猎兔,或在荒山深谷中射麋,或在皇家苑囿里射雁。在追逐猎物时,侠少们意气风发,纵马疾驰;获得猎物之后,侠少们踌躇满志,踏马而归,他们甚至还在马上饮酒,生食猎物。他们的勇猛让人敬畏,他们的侠气豪情更让人钦佩。
      游侠的骄横意气,常常通过他们骑着骏马在都邑街肆中尽情游乐来表现。如:
      遗却珊瑚鞭,白马骄不行。章台折杨柳,春日路傍情。(崔国辅,《长乐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王维,《少年行四首》)
      珠弹繁华子,金羁游侠人。酒酣白日暮,走马入红尘。(孟浩然,《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 )
      日出乘钓舟,袅袅持钓竿。涉淇傍荷花,骢马闲金鞍。(常建,《张公子行》(一作古意))
      这些诗描绘的都是一些贵游侠少的形象,他们所骑的马都非常娇贵,或配以“珊瑚鞭”,或配以“金羁”,或配以“金鞍”。这些马又常常出现在“章台”、“杨柳”、“高楼”、“红尘”、“荷花”之间。而且,贵游侠少急于行乐时,马则为之狂奔;贵游侠少闲暇时,马则为之闲庭信步;贵游侠少正在寻欢作乐时,马则被系在一旁;贵游侠少心满意足之后,马则骄惰不行。马的一切装饰、一切经行、一切动作,都能见出贵游侠少的骄横意气。
      
      二、盛唐咏侠诗中还用“马”意象来表达侠客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古代英雄的建功立业,绝大多数是通过参与战争这一途径来实现的。而战争自远古时期便和马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晋书・五行志》云:“马者兵事。”因此,建功立业总离不开征战,而征战总离不开骑马,正如古人常说的“功名马上得”,就是指功名总是和马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咏侠诗中的“马”意象必然要为塑造征战沙场的边塞侠少服务,展现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见于盛唐咏侠诗,如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三云: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骏马如风,扬鞭有声,游侠急切地离开长安,跨过渭水,辞别了祖国的月亮。他如此形色匆匆,为的便是“插羽破天骄”,用自己的武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诗歌开头“骏马”的疾驰,精确地反映了游侠渴望赴边征战、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又如李白的《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千金市骏马,万里逐王师。
      诗中的“刘副使”买“马”不惜千金,走“马”不顾路远,为的就是尽快奔赴前线,加入征战的队伍,从而实现其报国立功的愿望。再如:
      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高适,《送浑将军出塞》)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麒麟前殿拜天子,走马西击长城胡。(王翰,《饮马长城窟行》)
      高诗中持着弓箭的阴山游侠儿,骑着“大宛马”,加入战阵,为的便是破贼建功。岑诗以“马”在边地奔走的艰辛表现了诗中“游侠形象”为了报国立功而无所顾惜的高尚情怀。王诗中之“游侠形象”走马驰骋,为的也是攻杀长城西线的敌军,其中“马”的意象表现的也是“游侠形象”报国立功的愿望与决心。
      
      三、盛唐咏侠诗还用“马”意象来抒发游侠功名不成的悲愤之情。
      
      当边庭平静、国无用武的时候,或战事不利、困滞沙场的时候,或勇力渐消、年岁日去的时候,游侠对着他寄予了建功立业的梦想和希冀的骏马,难免会生发一种壮志未酬、功业不成的悲愤之情。见于盛唐咏侠诗中,如: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杀人。……白璧黄金万户侯,宝刀骏马填山丘。(高适,《古大梁行》)
      诗人以驱马荒城、骏马无用写内心的悲愤。他的悲愤是侠者的悲愤,因为大梁为战国时魏国的都城,站在这个已成废墟的古城中,他想起了昔日在这成就了不朽功名的古代侠客信陵君、侯赢、朱亥等人。昔日繁盛的都城,今日苍莽的荒城;昔日游侠成就功名的壮烈事迹。今日游侠被弃不用的冷落情形,种种今昔的强烈对照,不能不让作者感到悲愤。
      又如王昌龄《杂曲歌辞・变行路难》中“向晚横吹悲,风动马嘶合”一句以马在黄昏凄凉的横笛声中嘶叫表现了诗中侠者因战事激烈而引起的悲愤之情。岑参的《送费子归武昌》中“剑锋可惜虚用尽,马蹄无事今已穿”一句,以“马蹄”虽然磨穿却一事无成来感概自己终身碌碌而功业未成的遭际。
      综上所述,在盛唐咏侠诗中,“马”意象可烘托游侠的勇武气度及骄横意气,还可抒发侠客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功名不成的悲愤之情,是盛唐咏侠诗的用来展现游侠行为和情感的重要意象。
      
      参考文献:
      [1]汪聚应著.唐代侠风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49.
      [2]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233.
      [3]陆侃如,牟世金译注.文心雕龙译注.齐鲁书社,2009:138.
      [4]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2):205.
      [5]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3):27.
      [6]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67.

    推荐访问:盛唐 意象 诗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