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要讲究奖励孩子的艺术】 奖励绩效 艺术

    时间:2018-12-28 03:34:2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现在的孩子都喜欢大人给予表扬或鼓励,或者以奖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孩子的确需要鼓励,但如何奖励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一、关注对奖励的理论研究   
      认知学派认为奖励可以分为外在奖励和内在奖励,并强调内在奖励的作用。行为主义者则认为奖励可以分为物质类奖励和精神类奖励。物质类奖励包括奖品、奖状和额外获得的自由时间等。精神类奖励包括得到教师的注意、表扬和鼓励等。这些理论值得我们充分关注。
      
      二、关注物质奖励的负面影响
      
      前一段时间我在上英文课时,因为是全英文教学,所以难免发出的指令孩子们会误解。而此时,如果有一个孩子
      “误打误撞”说对了,我则立刻会奖励他一张贴纸。这样一来,孩子们为了得到“贴纸”,都一个劲地“歪”到了正确的“路上”。可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往往得到了贴纸的小朋友,他们的注意力会被贴纸牢牢地吸引,而那些没有得到贴纸的小朋友则会用充满希望的眼神看着我,嘴里虽然说着正确的答案,心里却想着我能给他一张贴纸,更有胆大的直接向我要贴纸。这时,我才发现贴纸的危害性有多大,怎么办呢?后来,我想出了“空手贴贴纸”的办法,就是假如谁该得到奖励了,我则用手指在他的额头上轻轻点一下,做出贴贴纸的样子。这样试了几次,效果不错,我的目的达到了,孩子的虚荣心也满足了,而且不再被贴纸吸引而转移注意力了。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用着这个方法。可是,久而久之,效果也不太明显了。如果一直是用这个方法的话,小朋友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也会慢慢地降低。于是,我又把奖励的方法随机地做了改进。假如有小朋友回答正确,首先我竖起大拇指做一个“你很棒”,接着把大拇指点在他的额头上,同时嘴里还发出诸如“叮咚”、“铃铃”、“叮铃铃”、“叮铛”等带有可爱音乐效果的声音。这时小朋友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了起来,小朋友们的积极性提高了,活动效果也明显了。
      对于这种情况,心理学上早就有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实验。一位心理学家挑选了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将他们分成了两个小组。第一组的孩子们得到了一个许诺,即“画得好,就给奖品”,而第二组的孩子们则只是被告之“想看看你们的画”。两个组的孩子都高兴地画了自己喜爱的画。第一组的孩子们得到了奖品,第二组的孩子们只是得到了几句平常的赞语。三个星期以后,这位心理学家发现,第一组的孩子们大多不主动去绘画,他们绘画的兴趣明显地降低了,而第二组的孩子们则仍和以前一样愉快地绘画。这个实验,曾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兴趣组里进行过,实验结果得到了反复的验证。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奖品固然可以强化某种良性行为,但它又有使人只对所获奖品感兴趣而对被奖励的行为本身失去兴趣的危险。
      
      三、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互相结合
      
      我们给孩子的礼物,可以小到一块饼干、一瓶酸奶或一个棒棒糖,大到一套飞机模型、大型积木、玩具赛车,等等。孩子们在为父母做出送拖鞋、递茶杯等举动时除了会得到口头表扬外,还会被抱起来举高、父母亲吻,然后从兜里掏出一块糖等小礼物作为奖励;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掌握了一个知识点,将会满足孩子提出的他想要的礼物的要求。当然,和孩子一起玩积木、滑雪、周末带孩子出去玩都有奖励的理由,往往孩子想达到他的目的,就会十分认真地去做家长要求的事情。一段时间后,孩子自己拥有了很多的礼物,也成了他们骄傲的资本。有的小孩在幼儿园时,能流利地给班里的小朋友们讲读故事书,父母给他买了电子遥控小飞机做奖励,结果惹得班里的其他小朋友回家也让父母教他认字读书。我朋友的儿子在7岁多时自学完小学英语课本第一册时,朋友特意召集亲朋好友来家吃饭,当她儿子模拟朗读了一篇课文以后,在座的人都送了儿子一个小礼物(有的礼物是她事先为客人买好的),儿子得到这样的吹捧,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浓了。等他们明白物质奖励的潜在目的时,他们也已上了“贼船”,哪怕是离开了物质奖励,他们也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在学习英语、数学、阅读等方面寻找知识的乐趣。这样家长就成功地培养了他们的好习惯、好兴趣。从这件事上我们不难联想到孩子在幼儿园里为什么对老师的话那么重视。如果哪天孩子在幼儿园里得到老师的表扬,哪怕只是“今天吃饭很快!”、“早上能主动和老师问好了!”或者是“圈圈画得很圆!”、“颜色涂得很棒!”等等,他也会兴奋很久,回到家忙不迭地告诉父母,然后第二天就有可能会早早地盼着去上幼儿园,这就是精神奖励的作用。
      行为心理学把表扬和奖励称为“正强化”,把奖励用的物品称为“正强化物”。那么,什么样的物品才能激起孩子的动机呢?当然是孩子们最想得到的东西。作为强化物的东西,必须是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能够激发孩子动力的东西。
      精神奖励可以减少孩子在物质上的欲望,帮助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目的,至少在学习上有个目标,孩子在精神上得到的满足,远比在物质上得到的奖励更有价值。现在有些家长比较注重物质方面的需要,忽略孩子在精神方面的需要,认为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是孩子需要的。其实孩子有时候需要的不是很多的玩具,穿好看的衣服,而是家长陪他们聊聊天、做做游戏、看看动画片,哪怕是他们说家长听,有的时候也是孩子渴求的。精神方面的需要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它需要家长们用心去体会孩子,如果缺失了也是不好补救的,有时候甚至是无法补救了。所以,我觉得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要比一个物质环境更重要。
      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我们应该交替使用。由于孩子对新鲜事物永远充满好奇心,而对旧的东西很容易失去兴趣,因此经常变换奖励物品可以保持对孩子的吸引力,使奖励更有效。另外,奖励要及时,年龄越小的孩子,越要及早奖励,否则,可能就会使奖励失去效力。物质奖励应当有所节制,不能动不动就奖励。如果奖励过于频繁的话,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养成没有奖励就不努力的坏习惯,故我们应逐步降低物质奖励的次数。当孩子的好习惯慢慢步上正轨后,父母就要降低物质奖励的次数,逐步用精神奖励来取代,同时鼓励孩子自我激励。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物质激励的比例应逐步减少,精神激励的部分应逐步增加。

    推荐访问:要讲究 奖励 孩子 艺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