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解读实践课程标准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

    时间:2018-12-23 19:45: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针对课程标准,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 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在遵循教学设计基本原理,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利于终身发展的知识能力建构的前提下,对语文课程资源和教学程序做出有利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安排。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正是对这一要求的最有力的实践。[1]无数有创新、开拓精神的教师在解读课程标准的同时,正努力寻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在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活动中,我们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程标准的内涵与精神。
      
      一、充分整合课程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2]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性地开发利用各地区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将会增强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3]其中,自然资源指的是自然界的自然形态与人工建筑的各种物化的生态环境;社会资源是指社会生活中人们生产劳动与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动态讯息与素材;人文资源则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产物。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地将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以及人文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如:一位教师有目的地选择菊花盛开的季节进行菊花的习作教学。教学前几天,她建议学生查阅书籍、上网搜寻、访问花农,充分了解与菊花有关的知识,包括描写菊花的诗文。她还组织学生欣赏了菊乡的菊花美景。上课时,学生们将菊花盆景、搜集的资料带入了课堂。执教者还将拍摄的菊花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学生们在赏花、评花、咏花、赞花的活动中,一篇篇充满真情、生动形象的《菊花》美文也诞生了。这位教师充分利用了各种资源,精心设计了习作教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习作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这次习作课也给学生创造了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探究、创新、合作意识,丰富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巧选文本的切入点,精选方法、优化流程。
      
      在以往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总爱运用自己得心应手的固定的教学流程来教学。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流程不能带给学生新鲜感,也得不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活动中,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教学流程的创新与选择。如:一位教师在教《水》这一课时,他是这样设计的:导入新课前,他问:“今天的天气热不热?外面气温较高,谁能说出关于夏天的成语?人们最需要什么?”在揭示课题后,他敏锐地抓住一个切入点:“村民们心中的水是什么样的?”总结了学生的回答,他在黑板板书了四个字:水最珍贵;并引出了一句话: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之后,他抓住这个句子,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这句话。之后,每品读一个片段,他总是引领学生读这句话。这种反复突出中心内容的教学流程,让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倍增。课堂教学流程是千变万化的,文本中的一个中心词、一个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一段重点文字,预习时留下的疑问、课题的隐语等等都是教师设计流程的切入点。巧妙地抓住某个切入点,精心选择合乎文本的教学方法,如诵读法、讲述法、情境法、讨论法、对比法等等,必然会营造一个活跃快乐的课堂,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发挥语言的感染力,构建轻松和谐的环境。
      
      名师课堂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特级教师们成功运用的课堂语言。课堂语言包括口头表述文字的有声语言和表情、动作等无声的肢体语言。课堂语言的成功运用让学生们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使用语言,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一位青年教师在执教《特殊的葬礼》这课时,凭借扎实的语言功底,用标准的发音吐字、富有磁性的声音,让学生“看到”了昔日的大瀑布,感受到如今奄奄一息的水流,也真切体会到“葬礼”的凝重、严肃场面,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这是有声语言带给学生的视觉享受。而执教者富于变化的表情,教学中每一个赞赏的眼光,每一次轻柔的抚摸,每一个肯定的手势,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爱的光芒,点燃他们心中求知的火焰。此情此景真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当然,教师的语言功底因人而异,语言风格也各不相同,有的生动形象,声情并茂;有的幽默风趣,妙语连珠;有的精练准确,逻辑性强――在工作中,每位教师都在朝着更多的目标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在教学中发挥语言的作用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标。
      
      四、运用情境性评价,激发调动学生兴趣。
      
      情境性评价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一种评价方式,它是教师对学生、同学之间、学生对本人,在课堂上运用语言、动作、实物、符号等作出的评价。教学中,如果恰当地运用这种评价,可以鼓励、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长久地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一位教师教学《望月》这课,在引导学生赏析了月夜安详宁静的景色后,问:“这段话适合谁读?”学生们纷纷推选读得好的同学。等大家推荐完后,教师首先肯定了这些同学读得不错,然后话峰一转,说:“这段话适合你们每一位同学读,教师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读,会为大家读出不同的月色。”通过简单的对话,执教者无形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赞扬别人的平台,而教师的总结也鼓舞了每一个学生,从而调动了大家读好这段话的激情,为他们树立了信心。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必须发自内心,充满关爱与真诚,不能苍白空洞,要避免形式化表扬语言的滥用。实际操作中,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低年级学生的评价要直白、简明,对中高年级学生的评价要有启迪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许许多多的小学语文教师都在实际的教学中贯彻课标的要求,解读、探索课标的内涵,千方百计运用各种方式、多渠道地从学生实际出发,构建和谐民主、轻松快乐的语文学习环境,使学生不断获取更丰富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熊生贵.语文教学实施指南.四川: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推荐访问:课程标准 解读 效率 实践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