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

    时间:2018-12-23 19:50: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养成教育须从小抓起,须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抓起。   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使学生得到熏陶,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纠正不良习惯;充分利用社区、家庭教育资源,配合学校齐抓共管,形成制度,进一步为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实践活动是孩子认识的基础和源泉,更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能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同时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须持之以恒,教师须首先率先垂范,更须从点滴的小处入手,才能更好地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养成教育 习惯 持之以恒
      
      追溯我国教育的渊源,早在古时就有“养习于童蒙”的思想,主张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须从小抓起。孔子提出的“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论述,对后代儿童教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小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显示,小学生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认识比较肤浅,只知道“应该去做”,但对“为什么这样做”缺乏理解,不善分辨是非,易于接受新事物及影响,养成各种不同的习惯。但正是他们的可变性很强,所以他们的可塑性也很强,因此,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这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最有效的途径。
      我校的大部分生源是来自农村的外来民工家庭的子女,在语言、行为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良的习惯,随手扔垃圾、破坏绿化,语言举止不文明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礼貌待人、讲文明、守纪律、爱校园,充分挖掘社区潜力,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合力,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养成教育的目的。
      
      一、挖掘校园环境资源,奠定养成教育基础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有较强的情境性,对学生心灵的启迪、个性的陶冶、情感的激发、精神的升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校是一所“花园式”学校,校园内树木葱郁,四季常青,花儿品种众多,四季常开。学生活动的主要空间是校园,孩子们每天在校园内学习、游戏、玩耍,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一画一像给他们的感觉最具体、最直接,最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学校的走廊里、教室内和上下楼梯口精心布置名人名言和各类宣传画,草坪上、绿化丛中竖立的标牌……这些字、画、诗、牌、窗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蕴涵着对学生热情的鼓励和呼唤,激励、熏陶着学生的思想情操。
      
      二、构建三结合教育体系,形成养成教育制度
      
      构建三结合即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体系。学校教育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承担道德认识上的教化,又肩负着行为上的规范训练,同时还承担着学生的启智启蒙教育。对于家庭中的养成教育,我们着重强调环境熏陶,重视父母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儿童、教化儿童,我们要求家长放手让学生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训练与监督学生在家、到亲友家的文明礼仪。一旦发现问题,学校与家长互相配合,共同研究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社会教育则特别强调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有意义的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三者之间的联系,注意互相补充,形成合力,共同为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制度是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如组织学生学习和遵守《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学生文明礼仪常规》、《四项评比规则》、《文明班队评比细则》、《优秀少先队员评选要求》、《三好学生评选要求》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使得养成教育有方向,学生行为有规范可循,教师执行也有的放矢。
      
      三、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强化养成教育训练
      
      改变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制度的建立和行为的指导上,必须有明确而具体的方法及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更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能在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从现实中吸取道德思想,形成自己的善恶是非等道德观念,产生好恶爱憎等情感,同时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
      结合学校实际,以养成教育为中心,从抽象到具体,从导行到明理,我们在班队课、综合活动课、晨会课、思品课等课程活动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让学生明晓事理,知道哪些是我们应该做的,哪些又是我们不应该做的。
      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教育。只有重视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才能切实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在实践中,我们也体会到:
      1. 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
      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一曝十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须经常性地进行诱导、训练;一种不良行为的纠正,也须反复地进行指导、教育。所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要注重师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
      2. 养成教育要师表垂范
      “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觉中教师的某一行为习惯,可能会出现在学生的身上。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教师首先应该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貌的榜样,对于学生的问好,教师应该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学生,要尽量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学生的帮助,我们应该亲切地跟他们道声“谢谢”。如果教师有时说错了或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教师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3. 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学生熟读“文明规则”、“小学生守则”,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学雷锋做好事、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却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因此,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红领巾,排好队、走好路、吃好饭……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孩子的行为习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也就在点滴小事中。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从一定意义上讲,习惯是素质的体现,素质是习惯的综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德育呼唤的今天,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尤其重要,刻不容缓。
      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个别教师的工作,是每位教师的职责;养成教育也不单是学校教师的事,也是每个家长的事,是需要社会各界支持关心的事。祖国未来的成长,需要一个相对纯净健康的环境。我们相信,只要加强领导,形成共识,充分认识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齐抓共管,人人参与,形成合力,就能在教育的花圃中培育出茁壮、艳丽的花苗。

    推荐访问:习惯成自然 天性 少成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