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发掘生成,顺学而导

    时间:2021-07-14 20:01:2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依据课堂生成的资源,发掘学生信息源生成价值,关注语文知识与能力,关注思维品质训练,关注学习方法,关注言语表达运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生成 导学 阅读教学 信息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247-02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的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应具有强烈的发掘学生生成信息源价值的意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在信息源生成中学习语文知识与形成能力
      上海师大吴忠豪教授曾提出过“本体性教学”理论,他认为语文课程自身承担着思想品德、情感审美和多元文化教育教学等诸多任务,但是最为重要的是本体性教学内容,这是语文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这也是语文学科的首要任务。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时时不忘“本职工作”。例如对于课文中文体意识的发现与唤醒、认识与理解。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童话《巨人的花园》。
      师:你觉得巨人是什么样子?
      生:巨人力大无穷,能把树连根拔起呢!
      生:我从课文插图上看到巨人坐在地上,比树还高呢,孩子和他比,就像小人国和大人国的人一样。
      师:是的,童话里的人物往往是有非凡魔力的人,比如说?(学生谈读过的童话中非凡的人物)其实呀,这篇里有非凡魔力的人物不止巨人呢?等待你们去发现。(师板书:非凡魔力的人物)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片段二:
      生快速默读课文
      师:大家思考课文写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在哪里发生的故事?用简练的语言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师并相机完成板书。)
      师: 同学们发现了吗?由于巨人对孩子们不同的态度和举动,孩子们也有了变化,才会有花园的变化。这个故事一波三折,神奇有趣。这就是童话的另一个特点:神奇有趣的故事情节(板书)
      从这两个教学片段不难发现,教师有着强烈的文体意识,在看似漫谈中巧妙运用信息源,引导学生通过对题目和文本脉络进行深入剖析,梳理出童话文体中关于人物和情节两个本质性特点。为后续阅读本单元的其他童话、编写童话、童话故事会等打下稳固的基础。
      二、在信息源生成中发展思维品质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和工具。在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点拨引导,遵循思维发展规律,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言语能力同步发展。
      笔者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一文时,在引导学生梳理出围绕关键词“野”的“总分结构”文本脉络,将其四句中心句依次写出,并让同学们仿写先概述后分述的行文结构:
      【原文】:
      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
      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
      【学生仿写】:
      句式一:
      走进我们的校园,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美。
      花是美的——树是美的——草是美的——操场也是美。
      师:这些都是校园里美丽的景色。
      句式二:
      走进我们的校园,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美。
      操场是美的——教学楼是美的——老师是美的——学生也是美。
      师:你不仅关注到了景色的美,还发现了校园里的主角——人的美丽。
      句式三:
      走进我们的校园,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美。
      校园是美的——老师、同学们是美的——品德是美的——文化也是美。
      师:你细心观察,既发现了看得到的实在事物,还发现富有内涵的思想、精神之美。
      从学生三次仿写的思维轨迹看,笔者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思维和语言的相互发展,共同促进。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教师顺学而导,敏锐地捕捉到言语信息源的有效因素,引导学生从平层的思维引向了立体的、上升的思维维度,引导学生发展了思维和语言的条理性、多向性、深刻性。
      三、在信息源生成中获得阅读学习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作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在阅读教学中,面对同样的文本,不同的阅读者会带着自己的知识水平、生活阅历等去多元解读文本,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文本,因而产生了千差万别、各具特色的学习方式。这本身就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教者,要善于利用这珍贵的信息源,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达到课程资源的最优化。
      例如在《窃读记》教学片段中: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林海音偷偷阅读的快乐吗?
      生1:我从“依依不舍”这个词语体会出来的,因为这个词语是形容形容舍不得离开的意思,林海音在读书中获得了很多的快乐,所以她不想离开书店。
      师:高航同学能抓住对关键词的理解来理解课文,体会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方法真好!以后我们把抓关键词理解课文的方法称为“高航式方法”。(该学生喜不自胜)
      生2:我从“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中体会到,女孩子总是很爱美,可是林海音为了找书,连头发都挤乱也不管,可见在她一门心思地想看书。
      师:灵姗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这样的方法可以称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方法”,也可以称为“灵姗式方法”。(该学生笑逐颜开)
      生3:我从“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体会出了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而林海音害怕因为被发现被赶走就不能读书了,所以必须像“饿狼”似的抓紧时间读。

    推荐访问:发掘 生成 学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