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

    时间:2021-07-12 08:02: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许多具有战略性的思想和见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认真思考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对于解决当前的许多社会问题,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社会主义;战略思想;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08)09-0018-05
      
      Mao Zedong"s Strategic Though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and th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ui Manming
      (Humanities College, Shanghai Second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hanghai 201209)
      
      Abstract: In the practice of leading China in the socialism construction, Mao Zedong unceasingly combined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ut forward a lot of strategic thoughts and views on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building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is realistically essential for us to ponder over Mao Zedong"s theories and views on the socialism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social problems for the time being and to mak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ceaselessly.
      Key words: Mao Zedong; socialism; strategic thought; theoretical innovation
      
      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这一成果,不仅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尽管对于这些探索毛泽东在晚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继续深入下去,但他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思想不仅被后来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七大的最新理论成果所继承和发展,而且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毛泽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和思想,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①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出发,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这一理论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政治条件,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科学地分析了当时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认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其绝大部分是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②并由此提出了适合国情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③他领导全党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并实行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它从理论和实践上再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毛泽东把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上日程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之后。他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能照抄苏联,特别是重工业方面,几乎一切都抄苏联,自己的创造性很少。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④他认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以“苏联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在他主持制定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和为《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所写的按语中就反映出了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考,并在《论十大关系》中比较完整、系统地提出了中国自己的建设路线。毛泽东指出:“经济建设我们还缺乏经验,因为才进行七年,还需要积累经验。对于革命我们开始也没有经验,翻过斤斗,取得了经验,然后才有全国的胜利。”除了倡导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外,毛泽东还指出:“一切国家的好经验我们都要学,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点是肯定的。”⑤同时,还认为“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我们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如果每句话,包括马克思的话,都要照搬,那就不得了。我们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⑥这些科学论断和思想集中地反映在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这次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提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在会议决议中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飞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同时,大会还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政策。其中包括: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定发展的方针;建设规模必须与国力相适应的方针;我国工业化的道路和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次序、国民经济的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要发展有利于人民的社会主义经济;等等。同时,又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要以国营和集体经营为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要以生产计划为主,自由生产为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中,要以国家市场为主,一定范围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的经济体制,这就是在当时情况下提出来的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理论,从理论上阐述和发展了“八大”的正确路线,从而给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推荐访问: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 战略 思想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