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浅析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

    时间:2021-07-10 08:01: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之争由来已久。经过考察,笔者认为在现阶段,社会福利说能够吸收国家责任说的合理内核,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DF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1.12.4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2-99-03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其实是一个被害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问题。其理论基础的探讨,是为了明确国家为个人“买单”的合理性所在。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理论基础的确立,是设计这项制度的基础,也是在司法实践中用以解释、适用法条的依据。在全世界已经设立了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国家中,立法体例和内容各不相同,究其原因,就在于各个国家所采取的理论基础各异。目前,我国对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问题存在较多争论,主要代表学说有国家责任说、社会福利说、社会保险说、刑事政策说等。
      一、主要学说简介
      (一)国家责任说
      国家责任说以社会契约理论为渊源。社会契约论认为人民通过合意性的约定,让渡自己的权利交给公共权威即国家,从“自然状态”进入到“社会状态”,并在国家管理下获得更多福祉。根据上述原理,我们可以构建出被害人国家补偿范围内的社会契约模型:“在没有遭受犯罪行为侵害之前,公民不需要国家保障就可以正常生活,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暂时处于真空隔离状态。一旦遭受犯罪侵害,公民仅仅依靠自身力量无法对抗犯罪,因此,便将自己惩治犯罪的权利让渡给国家,由此国家公权力形成,可以代替公民个人追诉犯罪。于此同时,国家也要承担起与权力相对应的部分义务。这就是国家在未能有效控制犯罪行为发生时,要承担对公民进行补偿的义务。”这便是国家责任说含义所在。
      (二)社会福利说
      认为刑事被害人的国家补偿是一种基于人道主义的福利。被害人因犯罪而遭受到了精神和财产的双重损失,又经常得不到足够的赔偿,境遇悲惨,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国家对其救济是出于怜悯和慈善的道义责任,不是法律义务,补偿仅仅是“应该”的,而不是“必须”的。因此,这种救济只是被害人的一种合理“期望”,而不是“权利”。
       (三)社会保险说
       认为国家对刑事被害人的补偿是一种附加的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的目的在于,增强民众对抗意外事故的抗打击能力,天灾人祸来临时,依然能够保证人们的稳定生活。社会保险说强调被害人风险分散的保险法则,认为对被害人的补偿是由公民全体承担的,因为“一笔钱款分摊在众人中,与在一个人或者少数人身上相比,对每个捐献者而言,实在微不足道。”[1]
       (四)刑事政策说
       刑事政策是国家为了预防、阻止犯罪和保护公民权利而采取的措施。当犯罪无法遏抑,公民权利无法得到妥善保护时,国家就要积极地制定各种刑事政策予以应对。
       二、各种学说综述
      多年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找寻并试图揭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存在的“真理性”,进而形成了前文提及的诸多观点学说。每一种学说都有支持者倡导其合理性,同时又被反对者所诟病,可以说每一种学说都不是完美的。
      对国家责任说的质疑主要在于以下二点:其一,一旦采取国家责任说,则应该对所有的被害人进行补偿。但绝大多数国家都对补偿对象进行了如“暴力犯罪”、“经济困难”等条件限制。其二,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完全将犯罪的责任归于国家。况且期待国家完全消灭所有的犯罪也是不现实的,由此认为国家对所有犯罪都应该负责的观点是不妥当的。
       对社会福利说的疑问则在于:其一,学者们担心采用此说,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急剧膨胀和公民权利的极大缩减,使公民从主张权利到乞求恩惠。其二,如果认为国家出于人道主义对被害人进行补偿,补偿对象应仅限于陷入困境的被害人,对于遭受犯罪侵害未陷入困境的无辜被害人就不应补偿,这样做有违社会正义。
       社会保险说认为补偿是由公民全体承担的,公民纳税即为缴纳保险费,那么未成年人、流浪者或者非本国居民等未纳税者因为未向国家缴纳税款就被排除在补偿范围之外,不过各国补偿制度的实际却并非如此。况且在实践中,许多补偿金是产生于罪犯的罚金、罪犯服刑期间的所得,而并非从国家的财政收入中支付被害人补偿金。
       刑事政策说有因果倒置之嫌。争取一般公民的支持和被害人的支持是制定补偿制度蕴藏的目的之一,甚至可以说是被害人补偿制度确立的一个直接原因,这一说法实际上是将补偿制度的价值等同于补偿制度的法理根据。
       就笔者看来,这些学说其实并无绝对的“真理性”可言,这不仅仅是“实然”的判断,更是“应然”的选择。不同的国家和学者基于“我们的时代应予特别关注和优先考虑的方面”,而“采纳了一种有选择的和侧重取向的研究道路”。[2]所以,不同的学说能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我国理论基础的确立
      在21世纪的中国社会,究竟应以何种学说作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对国家补偿之立法模式与具体实践走向影响重大。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借鉴吸收国外的相关有益经验,另一方面又要立足于我国的历史传统和社会现实,进行选择和扬弃。纵观世界各国,影响最大和实践最多的理论还是国家责任说和社会福利说。目前,国内学者也多将争论的焦点集于此二说之上,总结出二者区别如下:
      (一)在补偿的性质上
      国家责任说认为国家补偿源于法律责任,获得补偿是每个被害人应有的权利。社会福利说则认为国家补偿源于道义责任,被害人得到补偿是一项特权,而非普遍性的权利。
      (二)在补偿的条件和范围上
      在国家责任说下,每个人应当获得全额补偿。在社会福利说下,国家有权决定被害人补偿的条件和范围。一般都会优先考虑生活确有困难等确实需要帮助的那部分被害人。
      (三)在补偿经费的来源上
      在国家责任说下,由国家承担全部的补偿费用,补偿经费应源于国家财政。社会福利说主张国家的人道主义补偿,除了国家财政,还可以广泛吸纳社会上的资金,共同构建被害人国家补偿的公共基金。
      (四)补偿立法的名称上
      在国家责任说下,立法名称应以“补偿法”为名。在社会福利说下,立法要以“救助法”为名。
      国家责任说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强调了国家的法律责任和公民的权利意识。有助于国家从“权力本位”向“义务本位”思想的转换,弥补中国文化传统中个人主体意识和主体法律地位的全面缺失,更是契合了社会对被害人的深刻同情。然而,其不足也是明显的。按照国家责任说,被害人国家补偿的条件和范围不受限制,补偿经费仅以国家财政承担,明显是不符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司法实践情况的。至于立法名称是“补偿”还是“救助”,纵观世界各国的立法例,几乎所有的国家都用的是“Compensation”,也就是“补偿”一词。虽然这里面的许多国家是旗帜鲜明地支持社会福利说的,如英国、澳大利亚等。因此,采用某种学说并不必然导致立法时法律名称固定化。
       针对上述归纳,笔者认为,社会福利说能够吸收国家责任说的合理因素,明确国家的法律责任和公民获得补偿的权利。同时,在解释上和操作上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国家可以根据自身经济实力、政治状况和历史传统,自由设计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因此,以社会福利说为基础构建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理性选择。具体原因如下:

    推荐访问:被害人 浅析 理论基础 补偿 制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