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我国经济转型的进程与路径选择

    时间:2021-06-29 04:00:1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自20 世纪70 年代末我国开始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的经济转型以来,对经济转型进程的研究与路径探索已成为经济学特别是转型经济学研究最活跃的部分。本文将立足我国国情,对我国经济转型的进程进行分析, 着重分析此进程中国内生产总值构成的变化,从而研究我国产业结构转换的现状。本文还分析了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消费率较低和社会腐败问题严重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推进我国经济转型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经济转型 进程分析 路径选择
      经济转型的内涵
      (一)经济转型的概念
      经济转型或经济转轨是指一种经济运行状态转向另一种经济运行状态。这种转变有四个关键要素:转型目标模式、转型初始条件、转型过程方式和转型终极条件(李忠宁,2011)。
      在经济转型的研究文献中,很多学者都特别研究了中国和一些东欧国家的经济转型过程,但是经济转型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一个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都会面临经济转型的问题。即使是市场经济体制很完善、经济非常发达的西方国家,其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也并非很完美,也存在着现存经济制度向更合理、更完善经济制度转型的过程,也存在着从某种经济结构向另一种经济结构过渡的过程。正如科尔奈所说,“转型是一个大概念,不能仅仅简单归结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转型并不仅仅只包括经济的转型,还包括了生活方式、文化的转型,政治、法律制度的转型等多个方面,因此必须多维度的考察转型”(雅诺什·科尔奈,2005)。因此,经济转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根本变化。具体地讲,经济转型是经济体制的更新,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经济结构的提升,是产业结构的替换,是国民经济体制和结构发生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经济转型的分类
      1.按转型的状态划分:分为体制转型和结构转型。体制转型是指从计划再分配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体制转型的目的是实现制度的创新。我国的经济转型最早就是指经济体制的转变。结构转型是指从乡村的、农业的、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城镇的、工业的、开放的现代社会转型。结构转型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使社会经济资源的重新分配和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地位的调整。结构转型又包括产品结构调整、技术结构调整、市场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结构调整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等。
      2.按转型的速度划分:分为激进式转型和渐进式转型。激进式转型是指实施激进而全面的改革计划,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尽可能多的改革。大多数学者把俄罗斯和东欧“休克疗法”的经济改革称为激进式转型。激进式转型注重的是改革的终极目标。渐进式转型是指通过部分的和分阶段的改革,在尽可能不引起社会震荡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实现改革的目标。多数学者把中国“摸着石头过河”的经济改革称为渐进式转型。渐进式转型注重的是改革过程。
      我国经济转型的进程
      (一)我国经济转型的历史沿革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经济状况的困窘更突出地暴露出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程,经济体制开始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这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发端。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5出台的“九五”规划中,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05年出台的“十一五”规划,重申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五年经济工作的关键内容。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三个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2011年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重点着力于经济结构的转型、收入分配方式的改革和高新、环保、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2012年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指出发展的核心目标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其中提到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主要是实现两个转变: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从制造向创新转型。
      (二)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1978-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来分析目前经济转型所处的阶段。在宏观经济学中,一般将产业分为三大产业:第一产业即农业;第二产业则包括工业及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分为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如何实现经济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重要经济问题之一。早在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就发现世界各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差异和其形成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同。他注意到,在大部分人口从事制造业和商业的荷兰,其人均国民收入要比当时欧洲大陆其他国家高得多。就英国不同产业来看,其人均收入水平也不同,从事农业的农民收入与从事运输的船员比较,后者竟是前者的4倍。这种产业间相对收入的差距,会导致劳动力从低收入产业向高收入产业移动。1978年我国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并为我国经济成功转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从图1中自197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构成的变化得到我国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总体上来看,是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即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规模相对稳定,同时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的态势。其中,我国第一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28.2%下降到2011年的10.0%,第二产业呈平稳上升趋势,其比重维持在40%-50%之间并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从1978年的23.9%上升到2011年的43.4%,同时在1985年后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二大支柱。

    推荐访问:路径 进程 经济转型 我国 选择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