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基于价值取向的农村基础设施政府供给规模分析

    时间:2021-06-28 20:00: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界定了农村基础设施政府供给的内涵与价值取向,指出农村基础设施政府供给规模逐年增长,财政对农业的投资总量与农村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较为相称。效率分析表明,农村基础设施政府供给在农业产量增长、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生活条件基本满足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但在提升农业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治理农村环境等方面仍需要多元主体投资,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供给体系。
      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政府供给规模;供给效率
      中图分类号:F30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044-03
      农村基础设施的政府供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改善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更能够改变农民生活方式、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因此,分析中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规模变化是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政府供给的内涵与价值取向
      (一)农村基础设施的内涵
      农村基础设施是指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农村基础设施划分为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其中,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包括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相关设施、农田水利设施和农产品流通设施,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包括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公路、农村能源、农村扶贫开发等,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包括农村教育设施、农村卫生设施、农村文化体育设施等。根据基础设施的性质和功能将农村基础设施划分为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农村能源供给基础设施、农村邮政通讯信息基础设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农村生态基础设施、农村文化卫生福利基础设施、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农村社区建设急需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也包括直接提高农民收入的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以及提供根本保障的社会发展基础设施。
      (二)农村基础设施政府供给的价值取向
      农村基础设施政府供给制度是宏观经济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其目标价值体系包括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社会公正、农民生活和谐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1.农业生产发展
      发展农业生产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增加农产品产量、提升农业结构、保障粮食供给安全是各国政治稳定的基本需求。基础设施,尤其是农村灌溉系统、交通设施、生化等科技投入,能够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农产品市场的联接和沟通,市场物流的进入和输出,市场信息的聚集、传播和扩散都无法离开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大型水利设施、城乡联系交通、农业科学技术等基础设施具有明显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财政提供或由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主体共同投资。
      2.农村社会公正
      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是公共政策的重要价值目标。提供“质、量、度”协调统一的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救济扶贫、文化事业等公共事业服务,将有利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电力、饮用水、农村道路的投资对于减少农村贫困、缩小城乡差距具有直接的作用。因此,要以制度统一为切入点,制定和实施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注重缩小城乡服务水平差距,预留制度对接空间,以进一步促进农村社会公平公正。
      3.农民生活和谐
      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如合格的饮用水、清洁能源、现代化住宅、有效的环境卫生设施的供给将保障农民获得最基本的生存、生活条件。中国农民收入远远低于城市居民,发挥财政乘数效应,完善“一事一议”等民主制度,以满足农民基本需求为前提,以财政奖补、实物奖励等形式激励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实现乡风文明、促进社会和谐。
      二、农村基础设施政府供给规模分析
      基于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价值取向,政府应提供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生活和谐、社会公平公正。中国政府涉农的各方面支出项目综合反映在“三农”支出中,2003—2012年间,中央财政“三农”支出累计超过6万亿元,从2003年的2 14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2 280亿元,年均增长21%。“三农”支出包括了财政对农业、农民、农村投入的总和,是农村基础设施政府供给的主要实现手段。
      (一)农村基础设施供给规模的总体变化趋势
      从1985 年到2012 年财政支农增长率基本上无规律且波动幅度较大,其中增幅最高的一年是1998 年,高达50.6%,接着增长为负增长,波动幅度高达56.5%。然而,根据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对计划期间农村基础设施平均增幅进行考察,得到“七五”期间平均增幅为15.1%,“八五”期间平均增幅为13.42%,“九五”期间平均增幅为17.88 %,“十五”期间平均增幅为15.17%,“十一五”期间平均增幅为28.71%。自2006年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后,五年间平均增幅较前增加13.54%。因此,有理由认为宏观环境的变动是农村基础设施政府供给规模波动的最重要原因。其中,尤以政府层面宏观上的制度性安排和政策取向对农村基础设施政府供给规模影响最为突出。
      (二)农村基础设施政府供给的投入产出规模变化
      中国财政支农资金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对于农村基础设施政府供给的投入产出规模变化选用比较投资率进行衡量。比较投资率是指对农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与农业产值占国民总产值比重的熵。根据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规律,当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社会,这一指标值应该接近1。表1中的数据显示,随着国家将农村建设纳入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的任务,财政对农业的投资占到相当大的比重,财政对农业的投资总量与农村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较为相称,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

    推荐访问:供给 基础设施 价值取向 规模 农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