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民族新闻报道应厘清的问题

    时间:2021-06-10 08:02:2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qnjz/qnjz201503/qnjz20150319-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qnjz/qnjz201503/qnjz20150319-1-l.jpg
      工作中,笔者在和一些同行聊起涉及民族领域的新闻报道时,大家往往认为民族新闻很敏感,最好敬而远之。的确,民族新闻宣传,政治敏感性强,也有一些报刊由于刊登违反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内容的文章,从而伤害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感情,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传递正能量的民族新闻报道,对于推动民族工作健康发展,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地区改革发展不可或缺。不能因为民族新闻“敏感”,媒体就对其敬而远之,使民族新闻成为边缘品种,使少数民族边缘化。相反,媒体应该以更强的责任感去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改革发展。
      实际上,只要正确、全面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客观看待在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面临的一些问题,民族新闻就可以“脱敏”,媒体就可以挖到“富矿”。
      媒体在进行民族新闻报道时,应厘清以下问题。
      如何看待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有一种声音,对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出质疑。甚至有人提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要搞了,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和其他地方实行一样的体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2014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源头,我们的民族政策都是由此而来、依此而存。”否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于否定了我国现行的民族政策。而事实上,中央一直在强调,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
      新闻媒体如何向受众讲好这个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依据呢?就是用事实说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事实是什么?目前,我国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构成的自治地方,覆盖了我国国土面积的约64%。在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左右。此外,我国还建立了1100多个民族乡,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补充。
      发展是衡量一个制度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民族自治地方发展可以用一組数据来证明。“经济总量由1984年的680.95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647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17倍,年均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4年的585元增加到2013年的22699元,增长了38倍,年均增长1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84年的299元增加到2013年的6579元,增长了21倍,年均增长11%。”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另一用意,就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目前,我国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中,都有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主任或副主任。各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已全部由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
      实践充分证明,民族区域自治适合中国国情,得到各民族衷心拥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功做法,受到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关注,被称为处理民族问题的“中国经验”。
      这些实践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如果记者能够深入民族自治地方实地采访,讲故事、摆事实,向受众展示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变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发挥的作用,也就不难得出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答案了,杂音自然就会消失。
      当然,媒体有责任向世界讲清楚,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没有国家的统一,就谈不上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键是帮助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民族关系
      西藏拉萨“3·14”事件、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等发生后,一些人认为是我国的民族关系恶化了。
      事实真是如此吗?
      何谓民族关系?笔者认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民族词典》对民族关系的解释,即指不同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联系。2005年5月,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作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定位。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不可否认,近年来,受一些地方民族分裂势力的破坏,极个别地方发生民族隔阂的现象。客观来看,这是支流。主流是我国民族关系的大局是好的,民族团结的基础是稳固的。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仍然是我国现阶段民族关系的真实写照。
      媒体如何呈现作为一种特殊社会关系的民族关系?途径是进行典型报道。典型是时代的产物,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典型。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各条战线上,都涌现出大批民族团结模范个人。比如:维吾尔族民间慈善家阿里木,从2006年起,他用烤羊肉串挣来的钱在贵州毕节学院设立“阿里木奖学金”,资助家庭困难学生上学;朝鲜族农民韩哲范自1998年起开始收养孤儿,如今,60多名不同民族的儿童和老人在他的关心下幸福地生活着……
      这些典型数不胜数,他们的真诚和付出,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民族团结之树常青。他们的行为无声地诠释着普通民众对于民族团结的理解,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注脚。
      对现阶段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应做客观的具体分析,不能因发生了拉萨“3·14”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等,就一叶障目,看不清民族关系的主流。我们既要看到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各种社会矛盾集中凸显,有的必然会以不同形式反映在民族关系上,而其中大量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属于不同范畴内的一般社会问题,比如民生问题、发展差距问题、暴力恐怖问题,不能一概论作民族问题。
      媒体有责任引导受众多看主流,多看民族团结的光明面。坚持实事求是地分析看待问题,弘扬主旋律,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推荐访问:厘清 新闻报道 民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