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试论民族关系中的偏见与歧视

    时间:2021-06-10 04:01:3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美国社会学家戈登曾在《美国人生活中的同化》一书中提出了衡量民族关系的7个变量,其中包括了民族偏见与民族歧视这两大因素,可见民族偏见与民族歧视对民族关系的好坏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并且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我们常把上述两大变量标准当成同义词来使用,更多的是关注这两者的联系。本文试着对民族偏见与民族歧视的概念做一个界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并针对民族偏见与民族歧视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些增进民族关系,减少民族偏见与民族歧视的建议。
      【关键词】民族歧视民族偏见民族关系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多民族共同组成的国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总人数的8.49%。据200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介绍,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4%左右。随着经济、交通等因素的发展,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关系也越来越紧密。据最近一次人口普查表示,就上海一座城市,就有少数民族人口约27.56万人。由上述三点情况可知,在我国,民族之间能否和睦相处,关系到我国各族人民在面临机遇和挑战时能否和衷共济,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是能否和谐发展。民族关系的和谐与否,无法直接测量,必须通过一些外在的表现形式来间接观察,而民族偏见与民族歧视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两项指标。深入的了解民族偏见与民族歧视联系与区别,有效的减少这两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维持和发展我国和谐的民族关系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二、对民族偏见的定义
      偏见最早的解释是拉丁语中的“判断在前”,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在其1954年的重要学术著作《偏见的本性》中这样定义偏见:“一种建立在固执的和不可改变的概念的基础上的不相容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则认为“偏见是对特定团体的人所持有的敌意或负面的态度,只因为他们属于那个团体。偏见是一种态度,由情绪类型、态度的极端态度、动作的行为成分组成”。国内外对民族偏见直接下定义的学者并不算多,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是国内学者蔡浩教授提出的见解,他认为“民族性偏见是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或由于战争、利害冲突、宗教、文化等因素造成的民族与民族之间产生的排斥或敌意的一种态度。”纵观上述各种对偏见的定义,可见偏见更多被认为是一种态度,一种观念上的东西。随着对偏见的研究越加深入,学界逐步接受偏见除了有消极态度以外,也有积极的一面,但消极作用总体大于积极作用。结合上述方面,笔者对民族偏见的定义为“民族偏见是对由不同民族所组成团体的人所持有的错误态度,只因为他们属于那个民族”。
      三、对民族歧视的定义
      从字义来解释,“歧”就是不同、差异,歧视就是区别对待。《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歧视是:“所谓歧视,简言之,指不平等地看待”。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对歧视也有自己的见解“所谓歧视,仅因为他或者她是那个团体的成员,就对其做出不公正、负面或有害的行为”。对民族歧视直接下定义的文献并不多见,但国内外对种族歧视的理解却较为深入,其中1965年联合国通过的《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中对种族歧视的定义影响较为广泛,公约中认为“种族歧视即为基于种族、肤色、世系或民族或人种的任何区别、排斥、限制或优惠,其目的或效果为取消或损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或公共生活任何其他方面人权及基本自由在平等地位上的承认、享受或行使”。从上述多种定义可以看出,民族歧视是一种行为,是主体民族基于体制上的优势而对其它民族进行的一种不平等对待。笔者对民族歧视的理解为“所谓民族歧视,仅因为他或她是某个民族实体里的成员,就对其做出不平等、不公正的限制行为。”
      四、民族偏见与民族歧视的联系与区别
      民族偏见与民族歧视有着较紧密的联系,以至于我们在很多时候会将这两组词汇混用而不加区分。作为一种态度观念,如果民族偏见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民族歧视行为,例如,主体民族通过行政等手段来定出一系列不平等措施,或是提高本民族待遇,或是限制受歧视民族应有的平等权利。
      但民族偏见与民族歧视所带来的危害并不是一样的,相对而言,民族偏见作为一种态度观念影响要小一些,因为偏见态度并不总能预见行为。如上个世纪30年代,绝大多数美国人都对亚洲人有种族偏见,为弄清种族偏见与种族歧视的关系,美国教授邀请一对中国夫妇到美国旅游,在长达三个月的旅途中,他们去过了很多地方,除了一家旅馆拒绝给中国夫妇提供住宿外,其它旅馆都给他们提供了不含任何否定行为的接待。在旅行结束后,美国教授给那些他们去过的旅馆写了一封询问信,问是否愿意再次为中国顾客提供服务,绝大多数的旅馆都回答得是否定意愿。[]由上述实验可见,人们的行为是受多种态度影响的,接待中国夫妇的美国人就至少拥有对亚洲人的歧视和积极工作这两种态度,当两种态度发生矛盾时,绝大多数管理者选择了积极工作。但也由此可见,如果当时民族偏见积累到足够深时,美国经理们可能会选择将前者态度转化为行为。反过来看,现在我国很多地区没有发生民族歧视行为,并不代表民族之间不存在偏见,如果民族偏见不能有效地被减弱,那也会影响我国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五、民族歧视产生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导致民族偏见乃至民族歧视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四种。
      (一)中华民族凝聚力要进一步加强。
      我们常以某些特征将一群人归为一个团体。团体内的成员具有较高的凝聚力,对团体外的成员就容易形成偏见。而民族就是基于民族的特征被归为一类的团体。在中国,各民族除了本身所属的民族外,还有中华民族这一国族认同的存在,对这一身份强烈的认同感能有效地减少民族偏见与民族歧视。
      (二)民族利益争夺所致。
      民族利益竞争自古就有,因为资源的有限性,各个以民族为分界的内团体总是想多占有一些资源,在彼此的竞争中就容易产生偏见,当民族偏见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发展成一种民族歧视。民族利益竞争本身不一定会带来民族偏见,但如果资源太少或民族利益差距过大就会带来问题。如每当西方遇到经济萧条时,民族偏见以及民族歧视问题往往也比较突出。
      (三)群体间焦虑,缺乏接触,盲从心理作用
      群体间焦虑的意思是指,在和外群体或成员交流时,个体所感受到的紧张、别扭甚至是敌对等不愉快的体验。研究者认为造成群体间忧虑的原因有两个因素,一是群体中的成员曾经有过与外族人交流的经历,但因为交流的结果不愉快,往往会使这名成员不愿意再与同类外族人发生接触,而此次经历会被族内人广为传播,变成一种刻板印象。第二种因素是民族之间缺乏交流,大多数人没有接触过其它民族成员,却以道听途说来的刻板印象来看待他族成员,而这种刻板印象经过多次传播加工,多数是负面的。也由此带来了恶性循环,越不接触,偏见越深。偏见越深,越不接触。
      (四)对其他民族文化缺乏了解,产生误读
      每个民族因为宗教信仰、历史经历等因素的不同都会形成一套适合本民族的生活习惯与处事方式,虽然存在着这些差异,但一些普世价值却是被世界各民族人民所接受的,只是表达的方式有所区别,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人类虽然有丰富的文明,但和平共处却是世界的主旋律。缺乏对他族文化的理解,常常能带来民族偏见。如前些年在成都发生的回民歧视案件就是这样的情况,脑筋急转弯的编者不明白回民为什么不吃猪肉,却主观臆断的将答案写成回民不吃猪肉的原因是因为回民的祖先与猪有关,这一言论引发了回民的强烈抗议,破坏了民族关系的和谐。

    推荐访问:偏见 歧视 试论 民族 关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