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江泽民与科技强军战略

    时间:2021-05-27 20:02: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当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浪潮涌入21世纪的大门,当我军的建设和改革与之一起涌动的时候,我们翻开这一珍贵的历史画卷,会有一种更为深刻的感受: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领导全军积极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大力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江泽民敏锐洞察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明确提出了科技强军的战略思想,要求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浪潮推动下,人类社会开始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发展,一场波及全球的新一轮军事变革兴起。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加快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抓紧研发高技术武器装备,调整军事战略,对军队编成结构进行调整改革,形成了以高技术质量建设为主要标志的竞争态势。新的作战思想和理论层出不穷,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对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所引发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江泽民始终给予了高度关注。他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指出:“进入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的高技术竞争日趋激烈。现在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把发展现代技术尤其是高技术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的关键措施,力争掌握战略主动。”
      江泽民在敏锐地洞察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的同时,深刻分析了这一变革对世界和平和我国安全环境的影响。他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根源,天下并不太平。
      他告诫人们,“某些国家所以能够聚敛世界上的大多数财富,所以能够维持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所以能够动辄对一些弱小国家进行武力威胁和发动侵略战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因为它们在科技上从而在经济上、军事上掌握了很大的优势。”
      
      因此,中国要争取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搞现代化建设,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建设一个巩固的国防,建设一个强大的军队。江泽民指出:“我们不仅在战争环境下要重视和加强军队建设,在相对和平时期,同样要重视和加强军队建设。有了一支与我们国家地位相称的强大的军队,无论出现什么突发事件,都能从容应付、立于不败之地。军队的强大,关系着国家和人民的尊严、荣誉、安全和利益。我们必须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固我长城’。”
      江泽民强调,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几场高技术战争,使我们进一步看到了科学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军事领域的影响,就其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是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2000年11月,他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进一步指出:“本世纪以来,战争的基本形态,是以机器大工业为技术基础的机械化战争,最典型的是两次世界大战。目前,军队的作战方式和作战手段显现出崭新的面貌,战争形态也在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
      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浪潮中,美国等发达国家凭借自己雄厚的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推动军队建设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发展。而我军还处在机械化半机械化阶段,现代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对此,江泽民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战斗力。如果我们不紧紧跟上科技进步的时代潮流,不下大力气努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就会落后。一旦发生什么事情,就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我们的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就难以维护。
      基于对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1993年1月,江泽民亲自主持制定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化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这是对我军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重大发展,也是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的深化。
      
      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要求我军必须走科技强军之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增强我军现代化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为此,1995年,江泽民和中央军委果断决策,实施科技强军战略。
      多年来,江泽民围绕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面对世界军事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贯彻科技强军战略,争取实现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1993年3月,他再次强调要贯彻科技强军战略,推进军队质量建设。他说:“推进军队质量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贯彻科技强军战略,不仅要大力发展先进武器装备、利用高技术改进现有武器装备,而且在教育训练、作战指挥和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都要努力利用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增大高科技含量。”
      他认为,从现在到下个世纪中叶,是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重要时期,也是军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信息时代许多科学技术都具有断代性发展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我们方向定得准,目标选得对,就一定能抢占21世纪的制高点。
      江泽民科技强军的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顺应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潮流,符合我国的国情、军情,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为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江泽民全面把握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本质要求,强调要依靠科技强军,实现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
      1793年9月,在大清帝国隆重庆祝乾隆83岁寿辰之际,一个从万里之遥的岛国赶来的使臣到了北京,希望趁这个机会同这个东方第一大国建立贸易关系,他就是来自西方第一强国英国的马戛尔尼特使。他给乾隆送上了代表当时世界最高科技成就的仪器和兵器,并带来了演示和教会中国人如何使用这些仪器、兵器的科学家。
      对于18世纪的中国来说,这正是认识世界、追赶世界、发展自己的好机会。但是,长期自我封闭、妄自尊大的清帝国统治者,却无视世界的变化,依然固我。礼品没有开封便被封存,演示当然也就不必了。
      当这批沉睡于皇家园林几十年的“贡品”重现之日,竟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时。侵略者们惊讶地发现,这批当时尚未开封的礼品中,竟有尚在服役并以此打败中国的英制大炮。
      
      200来年过去了,历史的机遇再次降临。中国军队绝不能再与发展失之交臂,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挺身投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浪潮。
      江泽民总结历史,面向世界,着眼未来,科学谋划我军的建设与发展,明确提出:“要依靠科技强军,实现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
      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是人民解放军面向新世纪,抓住新机遇,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的正确选择。
      有人曾预言,“军事革命最明显的表现是军事力量结构的变化。”不管这一预言是否妥切,我们都不难发现,优化军队的编成和结构已成为各国军事变革的重要标志。
      美国根据同时打赢两场大规模地区战争的需要和武器装备的发展情况,不断调整军队规模。现役兵力由冷战时期的210万,调整到143万人。
      俄罗斯军队规模由前苏联解体时的280万人,调整到170万人。
      他们在调整军队规模和推进精兵政策的过程中,并非局限于压缩军队员额,而是更加注重根据军队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军事需求,优化军队内部结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军队构成中技术密集型军兵种的比例。
      由于种种原因,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军规模偏大,严重制约了军队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1975年邓小平主持军委工作后,把精简整编放在军队整顿的重中之重来抓。1985年,人民解放军裁减员额100万,使我军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
      同时必须看到,经过几次精简整编,我军的数量规模虽然有了较大幅度的压缩,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机关大、层次多,军兵种比例、作战部队与保障部队比例、官兵比例不合理等问题还相当突出。深化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势在必行。
      
      江泽民指出:“随着高新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争取质量优势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军队建设的一个共同趋势。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条基本方针。”“我们下决心进行军队体制编制的调整改革,就是要使我军更好地适应高技术发展的要求,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发展的趋势。”
      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向全世界郑重宣布:我国将再次裁减军队员额50万。这次调整,把压缩规模和改革体制结合起来,对领导机关进行了较大幅度的精简,对部队编成进行了重大调整,进一步合理地确定了军兵种比例、作战部队与保障部队比例、官兵比例等。
      全国坚定不移地贯彻科技强军战略,大力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使我军质量建设朝着“精兵、合成、高效”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战略导弹部队在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对这支部队,江泽民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1990年2月,江泽民来到二炮领导机关视察。他在听取汇报后指出,战略导弹部队是我国重要的军事力量,在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维护世界和平中有着重要作用,一定要把这支部队建设好。“我们发展战略核武器,不是为了进攻,而是为了防御,是积极的防御。”他欣然题词:“加强战略导弹部队建设,保卫祖国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以后,江泽民又多次到二炮部队视察,每次都关争地询问部队的建设情况,特别是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和使用情况,一再叮嘱各级指挥员,要着眼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加快装备技术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部队作战能力。
      江泽民主席的重托和厚爱,极大地激励着二炮官兵。20世纪90年代以来,导弹部队的质量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建国50周年大阅兵时,当战略导弹方队向世人撩开神秘面纱时,世界惊奇地发现,中国的战略导弹的体积变小了。外国军事评论家称:这由大到小的变化,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现代化建设和质量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进展。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重视海洋,不重视海洋权益,不重视海军建设,就不可能真正强盛起来。早在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就作出了建立海军的重大决策,并亲笔题词:“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邓小平对海军建设非常关心,提出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作战能力的海军。”
      江泽民多次强调要加快海军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提高海军在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综合作战能力。在人民海军成立50周年之际,他写下了“为建设一支具有强大综合作战能力的现代化海军而奋斗”的题词。
      远洋的能力体现着海军的现代化水平。在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的进程中,中国海军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由近岸型海军向近海型海军发展。
      20世纪80年代,浩瀚的大洋上还很难看到中国海军的航迹。1980年10月,某舰队派出战斗舰艇编队,首次驶出巴林塘海峡到太平洋进行远航训练。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军舰艇编队作为伟大祖国的和平使者,已先后十几次出访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近20个国家。特别是2002年,中国海军首次完成环球航行,在人民海军发展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9月23日,由“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航行33万海里,沐浴三大洋巨浪惊涛,胜利返回青岛港。这次航行,不仅全面检验了中国新型战舰的全球导航能力、指挥通信能力、连续航行能力、气象保障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而且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

    推荐访问:战略 科技 江泽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