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论当代中国公民法律信仰的培育

    时间:2021-04-15 00:01: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在中国提出依法治国的建设道路之后,法律在我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公民对法律的信仰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公民信仰法律,才能发挥法律的真正价值,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更好的保障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公民;法律信仰;培育
      一、法律信仰的含义
      信仰是一种思想观念,是一种主观世界的产物。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经历,因而对于同一事物可能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着自己的独特思想。有学者认为,“信仰是主体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追求最高价值的自我意识,是对具有最高价值的对象高度信服、景仰、向往、追求,并以之统摄自己精神生活,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的思想倾向,是主体对终极价值的追求。”关于信仰的解釋,不同的主体有着不同的看法,但都无一例外的承认,信仰是来源于人们心中对于某一事物的认可,从而产生的一种来源于自我内心的一种积极的信任感。
      法律信仰属于信仰的一个部分。关于法律信仰的含义,理论界给出很多不同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对法律信仰的含义进行分析和诠释。如有的学者认为:“法律信仰是基于社会主体对社会正义的理想和秩序需要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的产物,是长期的人类法律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理性思维活动的结晶,……它新良源于人类对人性和社会生活的科学分析和理性选择,进而形所的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信任感和依归感,以及过去的现象的神圣感情和愿意为法而献身的崇高境界。”但总的来说,法律信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维护法律的威严,将法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二是在法律的约束下,从事法律规制范围内的活动。法律信仰通常表现为一种主体活动。人们通过对社会秩序的认识,选择他们认可的价值取向制定出法律,依靠法律的力量来维护社会秩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法律是人们通过自主选择的方式选择的结果。法律信仰是指人们出于对法律信服的心理,依照法律的规定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培育公民法律信仰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依靠法律的手段进行,因而法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育公民的法律信仰对于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依法治国需要树立法律在人民群众的威信力,法律的威信力来源于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只有广大的人民群众认可法律、信仰法律,才会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的管理和约束。这无疑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
      二是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的有序运行,社会秩序的规范依靠两种方式:一种是暴力;一种是和平。对于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而言,大家都是向往和平的生活的。虽然暴力的方式可以依靠打压的方式维护社会秩序,规范社会行为,但这种方式往往是残忍的,违反人性的。因而通过法律的规范调整人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最大限度的平衡各方的利益,这无疑要好于暴力的方式。然而运用法律调整社会规范的前提是公民要有对法律的信仰,认同法律的运行方式,进而才能实现维持社会秩序,规范社会行为的目的。
      三、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的现状
      (一)公民对我国的法律法规了解不够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各部门法和相关的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然而在中国庞大的法律体系之下,公民对法律的熟悉程度很低。除了从事与法律法规工作相关的工作部门的工作人员外,其余的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法律的了解很少,不清楚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不了解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通过什么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公民不清楚法律的相关规定,因而也就无法预测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自然也就不知道是否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以及约束的范围是多大。由于公民对法律法规的不了解,使得制定出来的法规对于公民而言犹如一纸空文,那么公民对法律的信仰更是无从谈起。
      (二)缺乏严密的法律运行体系
      制定出的法律必须加以运用才能实现其价值,而不能将其束之高阁。我国法律虽然在实际的运用,但不足的地方就在于没有严密的法律运行体系。法律的具体运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体制,不能够及时有效的将法律正确的运用到实践之中,不能发挥法律价值的最大化。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出现权力超出法律之外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现象,法律成为了这些权力实现其利益的工具,丧失了法律的社会规范功能。法律不能规范有序的运行,使得公民对法律渐渐的失去信任感,对法律的信仰热情被浇灭。
      (三)公民的法律意识观念薄弱
      法律的价值在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然而当今社会,公民对于法律的关注度很小,法律意识也很淡薄。法律本应成为公民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强大武器,然而由于在现实社会中,法律的实践效果不理想,法律的权益保护作用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致使公民很少运用法律的思维去处理所遇到的问题。法律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间缺乏思想根源,很难在公民中间树立法律的权威性。
      四、培养公民法律信仰的方法
      一是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扩大法治宣传教育的范围,使更多的公民了解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明确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让公民了解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运行过程,使更多的公民了解如何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让广大的人民群众逐渐培养出守法的意识,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从事相关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特别是对于国家公职人员而言,更应当树立好知法守法的榜样,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对国家法律的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使法律更好的为我国公民所运用以捍卫自己的合法利益。
      二是完善法律运行监督管理体制。法律的有效运行能够极大的提升公民对于法律的信心,加大公民的法律信仰程度。法律的有效运行除了依靠自身体系的完善和良好的操作外,还要依靠外部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法律依靠自身的内部运行体系能够很好的为国家、社会和人民服务时,就无需外部监管体系的介入。但如果仅仅依靠法律自身的运行体系无法实现法律的价值时,就需要外部监督管理体系的介入,以保障法律更好的维护人民的利益,保护公民合法的权利。
      三是提高公众的参与度。法律是与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提高公民对于法律的参与度,有利于公民更好的运用法律的工具服务于自己。同时提高公民对于法律的关注度,缩小公民与法律之间的距离,使公民意识到法律不是离自己很遥远的、触不可及的事物,而是每天陪伴在自己身边,随时保障自己生命、财产等各种合法权益的强大后盾,达到强化公民法律意识的作用。
      五、总结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矛盾和冲突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要平衡社会之间的各种利益纠纷无疑要依靠法律的力量。法律的价值体现在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只有公民信仰法律才能使法治有可以承载的载体。在当代中国,公民对法律的信仰程度还不够高,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公民对法律的信任感。对此,我们必须要不断的完善法律监督管理体制,更全面的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的培育,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广震.论法律信仰的培育.西南政法大学,2006(04).
      [2]徐颖.论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复旦大学.2008(05).
      [3]张华春.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的培育路径.鄂州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作者简介:许珂(1991—),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研究生,贵州民族大学,学生,研究方向:法理学。

    推荐访问:中国公民 培育 信仰 当代 法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