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论高校精品课程的优化建设

    时间:2021-04-11 16:00: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到目前已经十年有余,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取得了良好成绩。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课程也成功申报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并以此推动了教学方法、教师队伍,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与完善。然而,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重建轻用、重复建设、效能低下等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应当从评建并重、择优立项、模式创新三方面促使高校精品课程的转化升级。
      关键词:精品课程;教学模式;慕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8-4355.2016.02.16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深化教育改革,教育部在2003年下发的《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中第一次明确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自此,全国各地高校展开了“波澜壮阔”且“轰轰烈烈”地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截至目前,12年过去了,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如共享课程不断增加、丰富按照教育部的计划,2003年至2007年为第一阶段,计划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已完成;2007年以后进入第二阶段,计划建设30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也早已完成。,“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课程体系不断完善等。以笔者所在的西南政法大学为例,截至目前共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省市级精品课程15门,校级精品课程34门,另有多门课程正在积极申报之中。在已建成的各级精品课程中,课程范围基本覆盖各个主干学科。同时,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已辐射到相关学科,带动并促进了相关学科群、学术团队的优化发展。
      然而,必须注意的是,精品课程建设十余年来,尽管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也遭遇到了不少问题,如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硬件及网络保障不足、研究内容重复较多、教学互动性降低等。那么,如何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尤其在目前信息化时代,如何利用资源、技术优势,优化精品课程建设是当务之急。笔者将以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精品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分析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优化建设对策。
      二、历史与现状:《中国法制史》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
      西南政法大学法制史学科自20世纪70年代末创办以来,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且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本学科于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评为司法部部级重点学科,2000年被确认为重庆市重点学科,2003年成为法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作为本学科主要课程之一的《中国法制史》于2003年被评为重庆市重点建设课程,2007年通过重庆市精品课程建设验收。2013年,由龙大轩教授主讲的《中国法制史》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应该说,法史学科的发展为《中国法制史》精品课程的建构奠定了基础,同时《中国法制史》精品课程的建设又进一步推动了法史学科的深层次发展。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满足“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条件,即五个一流。那么,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本学科的发展现状也可从此五方面予以检阅:
      (一)教师队伍
      根据《通知》的要求,“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主讲,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作为国家级精品视频课程《中国法制史》的主讲人以及法制史学科学术带头人的龙大轩教授,兼任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文化研究传播中心主任,并被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法律讲堂》聘为主讲专家。无论在学术造诣还是授课经验上都已满足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在其带领下,本课程教学团队中现有教师16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有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从年龄结构上看,5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的占到了75%,尤其是近几年引进的年轻副教授、博士,科研能力突出,上升势头明显,为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了良好人员保证;从知识结构上看,教学骨干中分布着法学、历史学、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背景,学缘较为合理。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使课程建设充满活力,学科建设充满潜力。
      (二)教学内容
      根据《通知》的要求,“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作为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中国法制史》的学科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精品课程,其团队成员中既有通晓中国法律制度史的教师,又有熟悉中国法律思想史的教师,还有专长中国法制文化史的教师,他们可以将最新的研究成果整合成为教学内容,并融入在教学过程中,使《中国法制史》的教学内容始终跟随研究前沿。
      (三)教学方法
      根据《通知》的要求,“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无论是2007年建成的重庆市级精品课程,还是2013年建立的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法制史》课程在建设中都注意到了与互联网资源的整合,其课程简介、课程负责人情况、教学队伍、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教学课件、教学日历、参考书、习题集以及教学录像等都可以通过西南政法大学官网免费、自由浏览。这也是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教学方法。

    推荐访问:精品课程 优化 高校 建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