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1949年前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历程

    时间:2021-03-21 16:06:4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繁荣富强,没有农民的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三农”问题不是永恒不变的,在不同历史时期,“三农”所关注的焦点和任务有所不同,但“三农”问题自始至终都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最基本的问题。“三农”问题与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紧密相关。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主要是依靠农民,民主革命的根本问题就是农民问题。新时期以来,伴随着市场化改革,我国对“三农”问题关注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在不断加大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的同时,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后植发展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让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通过对建党初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历程进行探析,努力为当前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三农”问题;认识历程
      [中图分类号]F3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7)12-0157-0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伊始就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随着时代、社会的变迁以及党的主要任务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历史阶段。
      一、建党初期对“三农”问题的认识(1921—1927)
      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在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完成了对农民问题的认识,由不重视到比较重视的转变,同时对农村经济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形成了工农联盟思想。
      (一)党对农民问题的认识由不重视到重视的转变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没有系统、深刻地把握和理解,没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的性质和革命特点,同时缺乏领导农民斗争的实践经验,导致农民问题未能引起黨的重视,“一大”对农民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领导工人运动[1]。党的“一大”后,一些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在实际工作中看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开始领导农民反对地主奸商囤积粮食、垄断市场和高利盘剥斗争。随着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和对农民在我国革命战争中地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以及在共产国际和列宁的帮助下,“二大”前后中共中央逐步改变了对农民问题认识的状况。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的同时,对我国的农村和农民问题也进行了讨论,并做出了党的历史上首个《农民问题决议案》,对“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做了一系列论述。在同年11月召开的“三届一中全会”上,“三农”问题也被列为重要议题。
      (二)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
      党的“一大”到“二大”这段时间内,由于党的精力全部倾注于城市和工人运动,缺乏对农村实际的深入了解,以及陈独秀对中国社会变化的僵化理解。党对鸦片战争前后农村自然经济的区别尚不清楚,以为中国农村经济依然是完整的封建小农经济,还没有认识到它已经变成了半封建经济。党的“二大”之后对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状况进行了分析。1922年12月,中共中央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对目前实际问题之计划》中明确指出“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2]。陈独秀在《中国农民问题》中指出,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农业是国民经济之根基。1923年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后,克服了从前认为我国农村经济还是完全的自然经济的不确切认识,得出了我国农村社会已经不是完整的自然经济社会,从而为党更加确切地认识整个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为党制定正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提供了基础。
      (三)农民同盟军思想的提出
      “工农联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同时还是中国共产党从工人阶级的角度认识农民问题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便开始了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从党的“二大”开始,随着对农民问题认识的深入,党已经开始把农民阶级与其他同盟者区别开来,把自己看作是工农利益的代表者,把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看作自己奋斗的基础。党的“三大”以后,中国共产党清楚地认识到被层层压迫和剥削的广大农民是工人阶级最有力的友军。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地提出了农民同盟军这一革命的根本性问题,使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1925年5月初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制定的《工农联合的决议案》中进一步指出:农民是工人阶级在推翻现存制度斗争中必须团结的第一个同盟者,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必须联合农民阶级。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1927—1937)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国情相结合,在独立领导土地革命战争的新时期,对农村、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以及发展农业生产和土地改革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一)对农村、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的认识
      国民革命的惨痛教训,迫使中国共产党对以往在农村、农民问题上的错误进行深刻反思,从惨痛的失败教训中进一步深化了对农村、农民问题的认识。早在国民革命后期,毛泽东就已开始关注农村和农民问题,他认为解决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在对中国农村经济性质、农村地理状况和农民革命及其对中国政治深刻影响的科学把握基础上,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方针,使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方面为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提供了基本的经济条件;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白色政权彼此之间的长期矛盾和战争,为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波浪式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条件。农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战场和主阵地,农民是中国革命斗争的主力军。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三农 历程 年前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