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世博会与世界经济主导权

    时间:2021-02-26 20:01:2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dawh/dawh201008/dawh20100817-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dawh/dawh201008/dawh20100817-2-l.jpg
      《大武汉》:您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世博会这个领域的?相比其它博览会,世博会最吸引您的是哪些方面?
      马敏: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关注世博会了,当时我在整理有关苏州商会的档案资料时,发现里面有很多关于近代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内容,当时中国出去参加展会,往往要依靠各地商会来搜集展品的,世博会是近代中国走出去和世界接触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型展会一向是交流与贸易的重要平台,尤其是以前资讯不够发达,你有新技术、新发明也没人知道啊,只有通过展会才能广为传播,开拓市场,所以它所承担的传播和交流的意义就更重。相对于其它展会来说,世博会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展会,和奥运会、世界杯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顶级盛事。1851年在英国举行的第一届世博会就被命名为万国工业品博览会,“万国”虽然不是实指,但也说明了其规模的盛大。通过每次世博会,你都能看到当时世界最新的先进技术,能看到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这是很吸引人的。
      
      《大武汉》: 1851年的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应该是世博的发端,从一个国家办的工业展会到如今各国争相主办的世界性盛会,这期间的演变是怎样一个过程?
      马敏:实际上在1851年之前,英法等国就已经举办过工业展会,但规模较小。1851年,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自诩为“日不落帝国”,为展示自己强大的工业实力,才发起了这次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当年共有来自10个国家的近两万名商人带来了约10万件展品,历时164天,吸引了630万人来参观,就此奠定了现代世博会的基础。此后各国纷纷效仿英国,相继举办世博会,但当时没有统一组织,也没有时间限制,完全是自发的。
      1928年11月,31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开会签订了《国际展览公约》,并设立国际展览局(简称BIE),来统一规范、管理、协调世博会的举行。根据BIE规定,世博会分为两类:注册类(也称综合性)世博会,每5年举办一次,展期通常为6个月,比如我们今年的上海世博会;认知类(以前也称专业性)世博会,在两届注册类世博会之间举办一次,展期通常为3个月,如1999年的昆明世博会。
      纵观159年的世博会发展历程,我们大致可看到这样一条轨迹:即滥觞于欧洲,主要在英法;兴盛于北美,美国举办了14届世博会,次数最多;而最终在东亚登峰造极,日本1970年大阪世博会参观人次为最多,约6400万人次,上海2010年世博会则预计参观人次将突破7000万人次。
      
      《大武汉》:欧洲-美国-东亚,这样一条线似乎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实力演变的轨迹?
      马敏:是的,其实世博会的举办和世界经济主导权的转移密不可分。
      最开始,英法两国基本上把世博会包揽,轮流坐庄,中间偶尔夹杂其它国家举办世博会,但规模影响都以英法为最。因为当时,英法两国都完成了工业革命,国力日盛,正处在英法争霸的拉锯期,世界经济当时以欧洲为主导。
      1876年,费城世博会举行,这预示着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经济大国的崛起。当时美国独立百年,南北战争也过去了十几年,工业化基本完成,这次世博会也成了一场“美国秀”,一半以上的展品都来自美国。美国通过费城世博会向世界宣布,它已经走出欧洲工业强国的阴影,美国时代来临了。
      1970年,世博会首次来到亚洲,在日本大阪举行。在此之前,亚洲各国虽有参展,但和欧美国家相比,展品多以艺术和民俗为主,在新技术和新发明上远远落后。大阪世博会,不仅是日本向世界展示战后重建的成果,更是亚洲经济崛起的标志。
      2010年,中国举办上海世博会,则进一步证明了亚洲经济、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已经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大武汉》:郑观应在《盛世危言·赛会》里说,“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为什么世博会对一个国家这么重要?它的影响具体在哪些方面?
      马敏:首先, 世博会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关注人类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并谋求解决之道。很多能推动人类文明往前迈进一大步的新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先露脸的。像电动机、摩托车、磁悬浮等等。它鼓励人类不断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把未来的无限可能展示在普通大众面前。
      其次,世博会除了展示人类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外,更注重国家之间、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以前信息没现在这么发达,世博会给各种新技术、新发明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们通过这个平台广为传播,实现大规模的应用。比如电话、汽车、联合收割机、安全电梯等等,实际上在世博会展出之前就有了,但是鲜有人问津,在世博会上一举成名后才推向市场。世博会促进了商品流通,帮他们找到了世界市场,可以说是早期全球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再次,世博会对城市发展布局有着重要影响。比如法国的巴黎,它曾举办过8次世博会,几乎每一次世博会巴黎都把世博园区放在塞纳河沿岸,从而确定了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结构。1900年的世博会更是让巴黎成为世界上第五座建设地铁的城市,大大改善了市内交通。1999年的昆明世博会则将昆明的城市建设提速了整整10年,使其成为中国最便捷的旅游城市。
      另外,世博会不仅能给参展国带来发展机遇,促进经济发展,而且能给举办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50多年来,世界工业七强,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上,都通过一次乃至数十次世博会的举办来加快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美国芝加哥借助世博会实现经济复苏。1929年起,世界经历了一次长达数年的经济大衰退。1933年,美国芝加哥举办世博会的时候,全球经济仍未走出低谷,但世博会给经济复苏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芝加哥世博会的会期一再延长,持续近一年之久,共吸引了近2300万人次参观者,直接和间接提供了近10万个就业机会。这届世博会被认为是“在危机中看到希望”的世博会。
      
      《大武汉》:说到世博会的经济效益,据媒体报道,上海这次主办世博总预算在4000亿左右,仅园区建设和运营费用就达近300亿,如此大规模的投入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呢?能否收回成本?世博会的主要赢利点来自哪里?
      马敏: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现在还不好精确计算,但我们可以看看主要收益分布在哪些方面。
      最直接的当然是门票收入,上海世博会预计7000万人次的游览次数大概可以带来90亿的门票收入。这7000万人次的吃住行给上海旅游业带来的动力将是惊人的。从世博会近16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世博会将为“旅游消费链”的形成推波助澜,对旅游及相关行业起到巨大拉动作用。一般来讲,会展经济的投入产出比为1:9,而对旅游业的带动效益尤为明显。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后续效益难以估算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大批国外游客的到来,还必将产生显著的周边联动效应,辐射华东,甚至带动全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的价值将难以估算。
      除了这些世博会期间的直接效益,世博会结束后的影响也不可小觑。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结束后,大阪成为仅次于东京的第二大城市,还形成了以大阪市为中心、半径约50公里的城市圈,即有名的“世界六大经济圈”之一的关西经济带,促使大阪地区从原先的重工业产业逐渐转移至高科技、信息、物流、商贸、会展、金融服务、环保和中介产业。上海世博会后,浦东一块的经济发展也大有可为,同时可进一步拉动长三角经济的发展,对长江中下游沿岸的旅游和经济都会有间接的刺激作用。
      
      1970年,世博会首次来到亚洲,在日本大阪举行,这是亚洲经济崛起的标志。2010年,中国承办世博会,进一步证明了亚洲经济、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人物档案
      马敏,华中师范大学校长,著名经济历史学家。他是国内最早致力于世博会史研究的学者之一,除中国外还曾前往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及台湾地区,广泛收集此方面的材料,是当今研究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的权威专家。

    推荐访问:主导权 世博会 世界经济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