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高考情有独钟之考点:“河西走廊”

    时间:2021-01-25 04:01: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知识整合]
      河西走廊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脉以北、合黎山和龙首山以南、乌鞘岭以西,因在黄河以西故名,又称甘肃走廊。其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窄各处不等,海拔一般在1100-1500米。大部为祁连山北麓冲积(洪积)扇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扇形地上部多由砾石组成,很少利用。扇形地中下部,地面物质较细,大多为黄土状物质,便于引用河水灌溉,形成绿洲农业区。走廊的河流全部发源于祁连山地的内陆水系,51条大小河流汇合为石羊河、弱水(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水系。
      从自然条件看,该地属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干湿状况、植被类型呈现明显的过渡性。年均温6℃-11℃。走廊是西伯利亚气流南下-的通道,故冬季达半年之久。1月均温8℃-12℃,极端最低温低于-30℃。7月均温20℃-26℃,极端最高温高于40℃。年降水量30-160毫米,而大部地区蒸发量2000-3000毫米,年日照一般在3000小时以上,无霜期160-230天。
      从社会经济的角度看,河西走廊是历史上中西交通要道,是从古都长安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由汉武帝主持开发。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从这里一直向西延伸。现代兰新铁路经此。绿洲农业发达,是中国大西北的粮棉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各种自然要素的过渡性使该地区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近年来的高考重现率几乎为100%。将河西走廊这样过渡性较强的地区作为考查的知识点不仅能深化考生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理解,同时也突出了地理环境区域差异性的学科特色。因此在平时学习和复习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对具有较强过渡性的地理区域(如黄土高原等)的分析和理解。
      
      [典型例析]
      例1(2007年高考地理江苏卷第35题)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右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__________________区。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解析:本题以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为背景,考查了河西走廊地区荒漠化产生与荒漠化防治等国土整治方面的基础知识。从材料和图可以看出,弱水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一条内流河,内流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弱水水量较为丰富的原因是祁连山冰川面积较广,冰雪融水量丰富。分析内陆地区的河流萎缩、湖面减少和分析沙尘暴的方法是一样的。自然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强;人为原因则是河流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植被破坏),使得下游入湖河流水量减少。在答第(4)题时要特别注意“评价”和“自然条件”这两个词。“评价”的核心是必须一分为二,不仅要找到弱水流域发展经济的有利方面,同时也要找到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自然条件”则应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生物、矿产等方面。逐一列表比较评价是解决这类题的最佳方法。
      参考答案:(1)西北干旱与半干旱(2)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3)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植被破坏)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工程措施(设置沙障等)(4)有利条件: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草场广布(草质优良);光照条件好。不利条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
      例2(2006年高考地理上海卷第50-52题)阅读“甘肃省地理简图”,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归纳甘肃省自然地理特征,并就该省的经济发展作相关分析。
      (1)甘肃省位于我国_______部,西南以_______山脉为界与青海省相邻,地处地势第______级阶梯,著名的河西走廊呈_______走向,_____河流经本省省会________市。
      (2)甘肃省气候地区差异一_________,大部分地区气候类型为_________气候,最南端为_______气候,大部分地区在温度带上属于_______带。河西走廊在干湿区上属于_______和_________地区。
      (3)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甘肃省应如何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经济。(100字左右,可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等方面任选三项回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部;西南以祁连山为界与青海省相邻,地处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祁连山的北麓是河西走廊,这里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较好,成为我国有名的粮棉产区。甘肃省东西狭长,气候差异大,越往西大陆性气候越显著。甘肃省石油、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发展了冶金、石油化学工业。
      
      参考答案:(1)西北祁连二西北—东南黄兰州
      (2)大(或显著)温带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暖温干旱半干旱
      (3)农业:利用河西走廊热量、土地资源和祁连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或巩固西北地区商品粮棉基地的优势地位),保护水资源(或节约用水,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
      工矿业:利用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以镍为主)和能源(黄河上游的水能、石油、风能以及太阳能)发展有色金属、石油和电力等支柱工业;防治“三废”污染。
      交通:利用兰州铁路枢纽以及地处“第二欧亚大陆桥”的交通区位优势,带动经济发展;合理规划布局交通线路设施和运量。 旅游:利用“丝绸之路”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敦煌莫高窟、长城嘉峪关)发展特色旅游;保护文物古迹和景区环境。
      例3(200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Ⅲ第39题)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根据上图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
      (2)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的承载力,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
      解析:(1)河西走廊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较小,大气降水较少,灌溉水源是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为有高大的祁连山,其冰雪融水成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在地势低洼的山麓地带形成绿洲,绿洲彼此相连,形成绿色的走廊,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2)该地区大气降水少,高山的冰雪融水是主要的补给水源,若农业用水过度,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力,加之该地强烈的太阳辐射、旺盛的蒸发、大风等自然力的作用,土地将严重缺水,从而造成土地荒漠化问题。
      参考答案:(1)主导自然条件是水。内陆干旱地区或气候干旱(根据经纬网确定为内陆地区;沙漠广布;季节性河流或内流河)。由于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在山麓地带形成许多绿洲(这些绿洲彼此相连,形成了绿色走廊)。
      (2)如果农业开发超过水资源的承载力,耕(土)地得不到足够的水源灌溉,因气候干旱,在强烈的太阳辐射、蒸发和风力作用下,将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
      
      责任编辑:陈盈

    推荐访问:河西走廊 高考 情有独钟 考点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