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西安篇]舌尖上的中国西安篇

    时间:2020-08-17 07:20:4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英雄老了   依然要用大碗喝酒   身着长衫   脚蹬皮鞋   拼着老命喊一嗓豪迈的秦腔   就已气喘吁吁   ――海默《问城:西安》
      
      城市档案
      西安,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省会。
      历史上的西安在唐朝称为长安,又称西都、西京等。正式更名为西安是在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后,次年春大将军徐达攻下奉元路(即现在的西安),把奉元路更名为西安并沿用至今,西安一名取安定大西北之意。
      从西周至唐朝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时间跨度达1100年;这里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中国八大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
      城市地理
      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森林茂密,雨量适中,四季分明。
      城市面积
      9983平方公里(2009年末)
      城市人口
      常住人口837.52万(2009年末)
      市花
      石榴花
      城市定位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城 西北地区最大城市 亚殴大陆桥重要枢纽 西北经济文化旅游中心
      城市名片
      世界四大古都之一 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半坡遗址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腔 钟楼 鼓楼 华山 乾陵 古城墙 唐三彩 大雁塔 小雁塔 黄帝陵 华清池 秦始皇陵 西安碑林 书院路古玩街 羊肉泡馍 关中剪纸 长安书画 西安事变 柳青 路遥 贾平凹 陈忠实 张艺谋 石鲁 《女友》 海星集团 杨森药业 西高新开发区 解放路商业街国际书法年会 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安音乐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 西安外国语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不土不洋的西安:在历史的阴影中失落
      先替西安摆摆谱: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从西周至唐朝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城市。
      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中国八大古都之首。
      定都西安的汉朝,它的辉煌如何了得,我们今天的文字叫“汉字”,我们的语言叫“汉语”,我们的民族叫“汉族”,有英雄气概的男人叫“汉子”。
      唐朝的西安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闻名世界的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曾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中心。
      无须再罗列那些闻名天下的旅游景点了,这些,已经足够使西安人躺在那里自豪了。
      有人说,如果说中国是一棵参天大树,到了北京看到了大树的树冠,到了西安就看到了深埋在地底下的树根。还有人说,万年历史看西安,千年历史看北京,百年历史看上海,10年历史看深圳。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中国上下5000年的文明史有一半发祥于此。然而,西安在网友们发起的“中国十大衰落城市”的评选中不幸名列榜首。作为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做了800多年的老大的汉唐故都的西安,内心的失落感可想而知。好在对今日的西安人来说,那些辉煌的历史显得太久远,今日西安人自有“英雄不提当年勇”的境界。
      古老的西安,历史悠久但并不灿烂,犹如一幅早已过期并发黄了的挂历。沧桑的西安,一个正在熟睡、早已迟暮的老英雄,沉醉于往日叱咤风云的岁月之中。
      西安沦落了,已经沦落为中国落后城市的代表,这对于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西安来说,不啻为一种辛辣的讽刺和嘲弄。现在是西安在历史上地位最差的时期,作为“中国十大衰落城市”之一的西安,内心肯定埋藏着巨大的隐痛。
      昔日长安,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汉代长安城已经堪称“国际市场”,中国最早的国际大都商贾云集,聚散天下。这里曾是欧洲人心目中的东方天堂,同一时期的巴黎、伦敦、威尼斯都还只是弹丸小城。曾经最让西安人感到骄傲的是,1998年克林顿总统访华,首站就选择了西安,在西安古老的钟楼上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并撂下一句“要了解一个民族就要了解这个民族从哪儿来”的名言,让西安人再次感受到了西安的大度与非凡。
      激动和兴奋是短暂的,伤感和失落却是永久的。光阴荏苒,岁月轮回,随着大唐王朝的寿终正寝,西安的无限辉煌和荣光也随风飘逝。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总给人一种灰头灰脸的感觉,整个城市是一副破落贵族的表情,让人提不起精神。西安的问题出在一个“太”字上,太古老、太悠久、太沉重、太深厚、太土气、太四平八稳,自然就太保守、太缺乏活力、太令人失望。
      然而,西安又是中国地理意义上的中心。西安地处关中平原,是中国中、西两大经济地域的结合部,是西北各省通往西南、中原及华东的门户和交通枢纽,目前又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大阅兵,近半数的兵器都出自陕西。西安自古以来都是英雄形象,但英雄的西安已经有些苍老了,大唐帝国的辉煌早已灰飞烟灭,僵化保守的思想根深蒂固,积极进取的锐气和磅礴的创造力日益丧失,知足常乐、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心态在古城西安的城墙上空升腾、弥漫,经久不散。
      西安历史的影子太长了,以致西安人永远走不出来。西安人爱收藏书画,见了上好的字画,不惜重金甚至“不择手段”也要弄到手。西安人的怀古心态是国内其他任何城市都无与伦比的。毕竟声色犬马、歌舞升平是唐时的长安,如今的西安已经远离了唐诗更接近钞票,西安人应该从故纸堆里走出来了。周恩来总理早就有过指示:西安只能动一步看一步,看一步动一步。从此,西安人在城市改造上不敢轻举妄动。几十年来,西安人对周总理的指示一直没有领会透,不能乱动不等于不动,保护和开发始终是矛盾而又统一的。
      
      固步自封的西安:在传统与现代中徘徊
      最能反映西安人生存状态的是古老的城墙,封闭而保守,而最能折射西安人内在精神的是从南城门进去后呈左右布局的德福巷酒吧街和书院路古玩街,这两条街像两条并行的轨道,又像是支撑西安人前行的两根拐杖。德福巷代表现代时尚,书院街代表传统文化。许多年来,这两种文化在西安并行不悖、相安无恙,这就是西安的城市常态,解读西安必须从这里开始。
      西安是中国文化真正的发源地,周礼、秦制、儒学、法术都是在西安诞生并逐步发扬光大的。要想了解和理解中国,的确无法绕过西安。西安的历史太厚重了,这厚重的历史既是西安人的“定心丸”,又是西安人心头沉重的包袱。在发展与保护的两难中,西安犹豫徘徊的时间太长了,以致错过了许多发展和突围的机会。
      作为文化古都的西安,辉煌是属于过去的,现在的它更多的是农村似的城市,没有情调、缺少格调。许多西安人感叹北京的大气、上海的繁华、广州的灯红酒绿和深圳的年轻时尚,从外地回到西安,觉得西安更像是一个县城或者说是村庄。这不仅是一种现实的矛盾,更重要的是与西安恢弘的文化背景极不协调。
      如今保存完好的西安城墙内早已高楼林立,令体现西安古城特色的钟楼、鼓楼、城门楼,以及城外的大小雁塔“相形见绌”,如此这般,所谓保存完好的城墙还有什么意义?
      有城墙的西安才叫西安,西安城墙全长13.74公里,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城墙,但巨大的遗憾不可挽回地存在着。解放后,为修建西安火车站,西安居然把古城东北角的城墙剖开了一个巨大的永远都不可能愈合的“伤口”。近年来,海内外专家、学者要求连接修复西安城墙的呼声越来越高,城墙连接修复工作已于2003年12月30日正式动工,工程总投资1.5亿元。工程完工后,西安城墙将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完全环绕的古城墙。本次修复工程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这不仅是对城墙的修复,更多的是对城市历史的修复、对城市文化的修复、对城市尊严的修复,同时也是对人们保护意识的修复。全面修复后的西安城,就像一枚巨大的印章,沉重地盖在中华大地的重心上。
      钟鼓楼自古以来都是西安的城市中心,也是西安最具标志性的景点,地位相当于天安门之于北京。然而,现在的钟鼓楼的天际线已经遭到来自邮电大楼、钟楼饭店和开元商城的大面积遮蔽,显得促狭逼仄,毫无空旷辽阔之美感,古都风韵荡然无存。
      
      盲目拆建的西安:历史的珍迹在推土机的轰鸣中迷失
      西安文物局的资料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初,西安发现保存下来的传统民居不过三十几处,震惊之余,文物部门向政府提交了保护规划,终于等到“同意”的批示下来时,已经是一年多以后的事情,而在等待批示的一年多时间里,又有一半以上的民居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消失了。将近20年过去了,西安真正意义的老民居应该是已经所剩无几了,而化觉巷、北院门和西羊市街等地处西安鼓楼后面的整片街区的民居,大多数都是20世纪末建的仿古的房子。只剩了修复完整的城墙、没有了古老民居的西安,已经变得不伦不类了。
      刘宽忍先生在《西安的文化身份》的文章中,一针见血地点中了西安城市建设中存在的要害问题:“西安的旅游策划开发和景观建造似乎只是在投资大师、设计大师和规划部门之间进行,而对大唐文化充满想象力的文化学者和艺术创作者的缺席,是造成不少旅游景观和项目轻、浅、短的重要原因。”
      在西安,民间有一句流传甚广的顺口溜:“翻身靠共产党,致富靠秦始皇。”旅游业是西安的支柱产业,对西安旅游业贡献最大的景点就是兵马俑和以秦始皇陵为首的巨大陵墓群,然而西安并没有经营好自己的旅游资源。西安值得开发利用的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在国内城市中只有北京可比,但西安对此并没有清醒的认识,给人以“捧着金碗要饭”的感觉。西安的城墙根下到处可见胡乱搭建的又低又矮的房子和摆摊设点的帐篷,有的甚至把钉子或木楔钉进城墙的砖缝,护城河里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西安不仅对旅游景点保护不够,而且配套服务设施和旅游服务质量都不敢恭维。旅游景点采取诱惑甚至欺骗手段吸引游客消费的现象时有发生,几乎每年旅游旺季都要发生扯皮闹事甚至打官司的事件,服务质量一直是“十一”黄金周游客投诉的核心内容。今天的西安人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老祖先留下来的一代又一代人保护下来的名胜古迹,是一张牢牢握在手中的“硬牌”,如果不打好这张牌,就会满盘皆输。
      古老的城墙充满了歧义,它是权力的象征、等级的象征,也是封闭保守的象征,但同时又具有保护传统文化不受侵害的重大意义。我们已经听见了三秦儿女的心愿:西安这位沉睡的老英雄,何时再叱咤风云,重振盛唐的雄风。我们看好西安,我们用西安球迷的热情为西安扼腕鼓劲。
      在西安,除了西高新(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地区还算清爽,老城区到处都是灰蒙蒙的。西安著名学者肖云儒说,他的书架上常年是霰雪一样均匀的灰尘,读书像下地干活,满手全是土。在西安,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工人阶级,统统都像农民,农民意识非常重,说好听点就是都保持着农民的本色。虽然今天住在西安的几乎都不是土著居民,但西安作为一个移民城市的活力由于历史太长久而早已丧失贻尽。唐代中期之前,关中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八百里秦川群山叠翠、水脉纵横,非常适应农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000多年来,随着工业社会的慢慢到来以及通商的需要,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开始东移,西安随之衰落,西安及周边环境也逐渐恶化。从西安到黄陵的公路两旁有许多水泥厂和石灰厂,由于这些厂常年开山取石,对环境的破坏令人触目惊心。在西安,随处可见的烤羊肉串和烙大饼摊点,使用的燃料几乎全部是木炭,烧制1吨木炭需要10吨木材,对森林的破坏可想而知。生态破坏了,水土流失了,空气变差了,整个城市的“元气”就会大伤。10年前,站在钟楼,可以清楚地看见西安南面的南山,现在连高高耸立的西安电视塔都看不清了。如今,西部生态破坏行为在无力阻止的状态下仍在继续,西安的未来令人深深担忧。
      
      文化西安:吼一声秦腔尘土飞扬
      西安的文学艺术成就在全国独树一帜。文学上有柳青、杜鹏程先辈,有路遥、贾平凹、陈忠实等当代中坚作家,还有诗坛“西北王”伊沙;绘画上有以赵望云、石鲁、何海霞为代表的长安画派;电影上有吴天明和张艺谋;另外还有17家出版社,60多家报刊杂志。这一切构成了文化的西安,艺术的西安,人文的西安。在西安,最让人心动的时候,是偶尔在古城墙根儿听到有人吼秦腔,那种凄厉、苍凉、悲壮,那种具有肃杀之气的生命“底音”,像是在拼命地撕扯着绵长的历史,十分感人。在唱腔风格上,豫剧虽然也很硬朗,但好歹它是“唱”出来的,秦腔却是“吼”出来的。作家高亚平说得好:“秦腔的境界在于吼。”无法想象“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人民吼唱秦腔”,那是怎样一种恢弘的气势和场面,肯定不比世界杯足球赛逊色半分。
      西安是一个粗犷豪放的城市,这不仅体现在西安人的性格上,更体现在西安城的吃食上。首先是羊肉泡馍,没开始吃之前,外地人就被那深不见底的大海碗吓饱了。还有“黄河面”,在北京三联韬奋书店旁边有一家经营“黄河面”的小店,我每次逛罢书店就去那里吃面,所谓的“小碗”就跟小盆子一样大,听服务小姐介绍大碗相当于4小碗,我想那肯定是跟锅一样。我没这饭量,但我欣赏这豪情,大概1000多年前的李白和2000多年前的刘邦就是专用那大碗喝酒吃肉的。
      西安人真正的个性集中体现在声嘶力竭,像黄河一样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秦腔里面。但在日益市场化的陕北大地上,尽管历经了20多年的改革,秦腔作为一门艺术还是无可挽回地衰落了。作为古老艺术的秦腔,我们要做的是像保护兵马俑一样地保护秦腔的本色,大可不必把秦腔配上西洋乐器搬上交响舞台,离开了母体的秦腔是不敢想象的。著名导演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秋菊打官司》《英雄》等获奖影片无不受惠于秦腔的滋养。据说西安出名和没出名的摇滚乐队就超过100支,从西安走向全国的优秀歌者张楚、郑钧、许巍,都是秦腔文化的精神再现,同时也是西安这座不擅张扬的城市内在精神的泄露。值得思考的是,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西安人并没有把秦腔作为一项艺术工程来开发。
      西安人太自尊了,所以才常常表现出一种不服气的作派,但常常搞得更加没有面子。陕西籍国学大师吴宓曾经用“倔、犟、硬、碰”四个字准确地概括出了陕西人的性格。以西安为代表的陕西人,十分倔犟,从不认输。曾经轰动一时的“周老虎”事件主角周正龙的“死不改口”就是最典型的例证。
      
      人才流失的西安:门里开花门外香
      健全的人才机制始终是西安城市发展的“瓶颈”,让我们先从发生在西安的“孔雀东南飞”事件走进西安古老的城门。陆陆续续被沿海地区和海外挖走的高科技人才更是数不胜数,在深圳高级人才中,“陕军”位居众乡党之首。那是发生在2000年年初的事情,浙江温州市委书记和市长率领由500人组成的庞大招贤团到西安招兵买马,200多家企业狮子大张口,要一次性招聘1700多人。这次招聘事件,与其说使西安承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精神地震”,不如说是给西安上了一堂刻骨铭心的人才管理课。西安好像突然从梦中惊醒,一下子意识到西安原来遍地都是让外地垂涎三尺的人才,这些人才却从来没有引起过西安的高度重视。
      西安高校林立,人才济济。西安拥有近50所高校和国内重点科研院所30多家,这是西安向世界发言的资本,加之为数不少的民办高校,西安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接近10万人。然而,在15个省级城市中,西安国民生产总值只有600多个亿,排名倒数第二。每个人才都在寻找自己的事业坐标点,经过数年培养出的人才如果得不到重用,得不到应该得到的报酬,离开就成了最后的必然选择。
      西安这个在怀古幽思中认命的城市,能够培养出充满创业激情的高级人才,但要留住他们,仅靠热爱故乡的激情是远远不够的。
      西安高等教育发达,科技人才荟萃,在重大尖端科学技术尤其是国防科技产业方面最具竞争力,曾经创造过许多“全国第一”,现在正着手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城,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科研基地。西安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但科技转化能力不强是西安发展的软肋。西安是一个农本主义的城市,崇农尚耕,这是西安的纯朴所在,也是西安发展的局限。鲁迅笔下的阿Q喜欢说“我们从前如何如何”,如今西安人的文化性格中,这种心理依然普遍存在。西部大开发是西安千载难逢的大机遇,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给西安带来多少活力和生机,西安好像没有折腾几下就失去了斗志和信心。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后,许多企业家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番,但总是事与愿违。
      目前,西安高校的科研单位自我封闭状态非常严重,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严重不平衡,甚至有经济学家把这种不平衡现象称为“陕西现象”,究其原因,西安发达的高科技并不是这块落后地区自然衍生出来的,而是国家政治权力空降到那里而形成的,也就是著名城市研究专家倪鹏飞先生所说的“飞地效应”。长期以来,它的军工、科研和高校一直是自成一体,是国家政治的需要,而不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资本、文化、管理、开放等竞争力共同构成一个城市的投资“软”环境,低效的投资“软”环境大大制约了西安的科技转化能力。
      
      负重腾飞的西安:何时可以甩下沉沉暮气轻身前行
      皇城的背影愈行愈远,老英雄西安老泪纵横。让西安感到异常苦恼的是,外界一直抱怨西安步子迈得太稳、发展得太慢,西安何尝不想加快步伐呢?在西安的精神轮回里,对传统与现代的思考始终是终点回到起点,百思不得其解。
      西安虽然自宋代以后就开始衰落,但在民国到改革开放前,西安仍然是西北的霸主、中国十大城市之一。然而如今西安的GDP总量已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在40名以外,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水平甚至被后起的乌鲁木齐超过,并且在西部地区西安也与重庆、成都的差距越拉越大。
      毋庸置疑,西安的西北中心城市的地位目前还无法动摇,但从长远来看,就很难说了。著名的渭水三国蜀汉交兵时,能够阻挡军队前进,而现在连3岁小孩都可以趟过,西安周围环境的恶化可想而知。中国西部大开发刚开始时热热闹闹,很多投资商都看好西安,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海内外许多投资商还是选择了离开。中国西线调水工程的实施,使青海东部、甘肃中部、宁夏北部及内蒙古西部,形成了具有重要地位的连绵的农业经济带,农业经济地位的回暖,大工业格局的逐步形成,将使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甚至陕甘高原经济一体化格局得以确立,加之东进西出、南下北上西部交通枢纽地位的强化,无疑会动摇西安在西部的中心地位。历史悠久的省府城市兰州已被国家确定为西北商贸中心,兰州的“西控河湟,北扼朔方”的地理位置优势,曾今的西夏国都银川“天下黄河富宁夏”的自信,都会对未来西安的中心地位构成威胁。
      西安东郊的纺织城,南郊的大学城,西郊的电子城以及西高新开发区,身着唐装的历史巨人与身着西服的现代巨人正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进行前所未有的对话。现在,西安“合纵咸阳”的宏大计划已经出台并将逐步实施,西安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把西安建成中国西部的科技创新城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市政府设立了两个高新开发区:城西南的工业高新开发区和城西北渭河农业开发区,这两个经济开发区是西安起飞的平台,更是西安人的骄傲。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西安出台了“合纵咸阳”的重点规划,全力打造“大西安都市经济圈”,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各项大手笔的运作已经开始。西安应首先发挥旅游大省的优势,把旅游做大做强。目前西安的西高新开发区已初具规模,西安向西的发展计划正在连接咸阳。西安独具特色的历史注定了西安不是要赶超谁的问题,而是要把自己沉重的历史包袱卸下来,不要去怀念早已过气的盛唐大都,而要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西部龙头,把西安的沉沉暮气甩在身后。
      好消息终于来了,2008年11月21日下午,投资50亿元人民币的“西安半导体产业园”在西安高新区签约。该项目建成后以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功率器件3条产业链为主,将实现年销售收入140亿元。作为中国第一块芯片诞生地的西安,将与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共同形成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四极”格局。
      当年唐玄奘西天取经的出发和归宿地,就是今日的西安,西安人也许真的要走出关中,重新来一次“取经”之旅!
      西安是一座干燥的城市,随时都会被激情点燃。■
      (图片来自网络)(责任编辑/孙轶)

    推荐访问:西安 西安篇 西安砂舞舞厅详细介绍 西安康桥黑灯舞厅经历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