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相知纽约》(八):纽约时间

    时间:2020-07-15 07:27: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编者按:在美国的外面看美国时,它就像一个万花筒,色彩缤纷又让人眼花缭乱。   中国前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张宏喜的著作《相知纽约》,以自己的亲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外交官视角中的中美关系和并不神秘的外交工作。
      书中不仅有工作细节,更有很多动人的平常人的情感,在纽约纷繁芜杂的各种表象下,很多理性的脉络依稀可见。该书内容与本刊曾经连载且被一路叫好的《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厅里的故事》和《联合国见闻――揭开安理会的神秘面纱》的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书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我当大使系列》丛书之一。此连载到此结束。
      
      在纽约看美伊战争的新闻报道
      
      美国攻打伊拉克是我在纽约经历的又一件大事,在美军占领巴格达不久,我写了一篇在纽约观察美对伊战争的观感。文章部分内容如下:
      电视台记者的镜头竟能伸展到战场:巴格达遭受轰炸的隆隆炮声和冲天大火,航母上的战机起落,军车坦克向前开进,敌对交火的战斗场面,双方关于战争进展的新闻记者招待会,战火中的各色老百姓等,都活生生展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以往历史从未发生过这种现象。
      新闻传播竟发展到如此地步,不能不让人叹为观止,也不能不让人为战场上的新闻记者的敬业精神和献身精神所感动,更让人对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记者们充满敬意。这不仅是枪炮的战争,也是新闻的战争,交战双方都在充分利用新闻宣传自己、杀伤对方。而不同立场的电视台、媒体也都拍下了能符合各自观点的新闻场面和资料。谁胜谁负,强者为王的规律也得到体现。新闻自由吗?立场不站在自己一边的记者们却遭到炮击而身亡;不符合本方立场的新闻报道被封杀;合自己口味的镜头场面怎样都对,不合自己口味的怎样都不行;记者招待会上亲本方的记者屡屡被点名提问,否则靠边站,甚至被赶走。新闻只在划定的圈子内才能自由。
      新闻不自由吗?允许这么多记者上战场,在航母上为记者提供活动场地,让记者随军上前线,使世界看到了史无前例的战争现场画面,也允许适当出现一些与己不利的镜头。还定时主动向记者提供消息,让媒体心甘情愿地报道本方有意释放的某些假消息。利用媒体的技巧被美方基本上玩儿得得心应手。
      美国媒体的“自律”也简直达到了完美的程度。为美国政府和美军歌功颂德,“解放伊拉克”的报道铺天盖地,“自由解放运动”的声音响彻云霄。媒体爱国主义也是如此高涨,如此一致对外,不约而同地封杀不同声音,对妨碍新闻自由的种种行径却默不作声。人们不禁要问:新闻的良心哪里去了?新闻没有良心,这就是新闻的良心。
      
      在纽约抗“非典”
      
      在“非典”暴发时期,来往的代表团组少了,后来基本上没有了,工作本该少多了,但我们可没有闲下来,连“五一”放假我们有些同志都没有休息。做什么了?和国内人民一样也是在忙于抗击“非典”。
      一个是在纽约的华侨华人也受到了牵连,老外都不去中国城吃饭和买东西了,这对华侨华人是很大的打击。“9・11”以后中国城的经济就不好,这一下子又要受影响了。于是华侨华人自己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对一些谣言进行澄清,以吸引顾客。到了这种时候我们必须帮他们,所以也配合他们做工作,包括到中国城去搞宴请,以向外界表示中国城没有SARS。从这里再次说明,海外的华侨华人是与祖国的命运分不开的。有一位华人已加入美国国籍,而且当了美国务院的高官,但在乘飞机时白人航空小姐还是把他当中国人,要他坐到最后面没有人的座位上去,害怕他传染别人。那时,有些白人看见中国人就躲。
      二是因为当时美国也有少数SARS病例,所以我们自己的人也得防备,特别是对外有接待任务的单位,例如签证大厅,必须天天消毒。
      三是忙于接受外界的捐赠。主要是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他们再次表现出血浓于水的深情,从各个方面支援国内。我们要想方设法及时把捐助的物资运回国内。
      四是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了解美国是如何防治“非典”的,他们为什么没有死人?有无有效药物?把这些情况报告国内。这件事主要是以董劲生参赞为首的科技组做的。为了挽救我们同胞的生命,他们顾不上自己,那些天他们也是住在办公室,随时同国内联系。他们立了一个大功――发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病菌专家利普金教授,在短短几天之内就同他联系上了,并邀请他到我们国内访问,同我们的专家切磋。国内对此非常满意。我们还请了治疗艾滋病的华人专家何大一先生来国内同我们的专家共同研究。为了做工作,几天之内我几次出面同两位专家交谈或请他们吃饭。两位专家成为我国科技部抗击“非典”的特邀顾问。
      有一点我们也做得比较好,就是在SARS已经开始蔓延,但国内没有实事求是,仍要求我们动员外国人继续去中国访问时,我们没有这样做。因为在任领事司司长时,我同国内不少单位有联系,发现国内有人不说实话,因此对有些说法我要鉴别,不能盲从。我对其他馆领导说,我们不能动员,万一有人听了我们的动员到国内感染上SARS,我们如何交代?当时确有一个友好社团计划访华,在我为他们饯行时他们对我说现在不去了。我说好,等情况好转了你们再去,但今天的茅台咱们照喝。当时我们没有动员一个人。这一次我又判断对了,这也是我多年经验积累的结果。
      
      告别纽约
      
      四年快到了,我的任期将要结束了,但我不敢有丝毫懈怠,“站好最后一班岗”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现在我必须真正做到这一点。“不知老之将至”,该干什么照样干什么,直到我和夫人坐上飞往北京的中国民航班机。
      当我收到调回的正式通知后,同馆内的同事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我说,如果现在就一下子把这个消息公布出去,可以预料不知道会有多少社团和个人要宴请送行,不接受不好,要接受恐怕得排几个月;也不知道会送多少纪念品,恐怕得好几箱子,拿都拿不了,人家好心送的又不能扔下。所以我建议先不要公布这个消息,先在内部把各方面的工作安排好,把主要的告别活动定下来,然后再宣布,要告诉朋友们不要送纪念品,送行活动要从简、合并,要节省时间、节省钱,把钱花到公益事业上。大家都同意我的意见。
      我不过是执行国家的使命,做了我该做的事情,但大家给了我相当高的评价,在告别宴会的讲话中,在话别的言谈中,在所送纪念品的题词中,在所送字画中,在告别的来信来函中,甚至在关于我离任的报道和文章中,都说了不少使我感到担当不起的过奖话。其实,我的欠缺多多,该做好而未能做好的事情多多。由于我外语不过关,我始终认为自己是个不合格的外交官,希望我是中国最后一位这样的外交官。
      大家的真挚和盛情深深感动了我,对我今后的人生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因此,我在华联总会为我举行的近千人的欢送会上激动地说:“作为外交官和国家的公务员,我本人的任职时间是有限的,但作为中国人,我的限期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我还认为,即使告别了人间,我也是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魂。所以,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永远不变!为中华的振兴,为祖国的统一,生命不息,奋斗不已。在今后的日子里,愿与所有同胞和朋友共勉。”
      2003年7月31日,在总领馆举行了我的辞行招待会。我在招待会上发表了“记住纽约”的告别讲话。我说:“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一个人,就是我的夫人弓占荣。我想在这里,而不是在家里感谢夫人弓占荣,是为了增加透明度。纽约有些媒体总说中国的透明度不够,现在我就从我做起加以改进。大家看到我的夫人并不十分美丽,在几十年的共同生活中我也感觉到她不是最聪明的女人,但我想告诉各位,她绝对是一位好妻子。她有着非常好的品德和心肠。她不但管理了所有的家务,让我全心工作,她还同我所有的同事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她在纽约也结识了不少朋友。所以在我离任的时候我一定要向我可爱的夫人占荣表示深深的感谢。
      我更要感谢我所有的同事。他们都是优秀的人,忠于祖国,忠于职守,支持我的工作。我们组成了一个优秀团队,可以完成最困难的任务,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回到北京后我将向上级报告他们在纽约的优秀表现。
      女士们,先生们,近四年在我的一生中只是一小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更是非常短暂的瞬间。但在纽约近四年的外交经历,内容是如此丰富,多姿多彩,成为我外交生涯中最值得回顾的时期。
      回顾近四年的工作,使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现实生活展示了中美关系对两国来说都极为重要,和则两利,斗则两害。这不仅是两国人民的切身利益所在,也涉及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但中美之间又存在不少差异和矛盾,每向前进一步都需要克服某些困难,而台湾问题就是两国间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这就需要双方发挥高度的政治和外交智慧,妥善处理所遇到的障碍,引导两国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
      离开美国之后,我将继续致力于中美友好,为两国友好关系而奔走呼号,我要把我所看到的美国人民的优点和美国社会的长处向我国人民介绍,以便我们学习;同时也要把美国的缺陷向国人如实反映,以避免我们走同样的弯路。
      女士们,先生们,美国和纽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领区内的各界朋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会记住美国,记住纽约,记住朋友们!我希望并且相信有机会再来美国,再来纽约,再同朋友们欢聚!”
      我的告别讲话赢得阵阵掌声。讲完后,我走下讲台,同我夫人深情拥抱,引起了全场更热烈的掌声和轰动,形成了高潮。恐怕人们很少看到中国外交官有这样的举动,我开个头吧。
      2003年8月1日下午我们夫妇回国。16:30我们登上了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CA982班机飞往北京。我完成了任务,只有这时我才感到了轻松,在飞机上好好睡了一觉。
      (信息反馈请发至xiaotanzhen@126.com)
      责编:谭震

    推荐访问:纽约 相知 《相知纽约》(八) 纽约八大道 纽约第八大道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