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朱门酒肉飘香味】 朱门酒肉

    时间:2020-03-24 07:24: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鉴于各家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臭”字解释不同,本文从杜甫诗歌的特点、本诗的语境和写作背景,以及本诗的修辞效果等方面来分析,对于“臭”字音义的理解,认为“臭”字解释为“香”,读音xiù,更合理。
      关键词:杜甫;臭;音义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4-0273-01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不仅给后人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名句,而且对其中“臭”字的理解也引起学者的大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仍没有一个定论,虽然对此理解不必强行一致,但作为初中语文教学来说,这也是个小小的问题。因此对此问题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在前人讨论的基础上,结合杜甫诗歌的特点、本诗的语境和写作背景,以及本诗的修辞效果等方面军来分析,认为“臭”字在此处读为xiù,理解为香味更合理。
      对于“臭”字的理解,学者们的分歧显而易见,一种主张理解为香味,读为xiù,一种却正相反,主张理为臭味,读为chòu,观点也正好对立。最早把“臭”解释为“香味”意的观点认为,肉可臭,但酒不能臭,而“臭”字古代有“香味”意,这一点不用赘述。而坚持“臭”为“腐臭”意的观点认为,在唐代,尚未出现含酒精浓度高的蒸馏酒,只有简单发酵的米酒。米酒放置时间长了就会腐败变酸,而蒸馏酒才能长时间存放,且越放越香。对于这两种观点,双方都各自列出了许多理由,讨论者从多方面加以引证,比如,有的学者从修辞对比的角度来证明,有的结合此诗的写作背景来引证,甚至有的学者从《全唐诗》、《先唐文》、《唐文拾遗》等文献中把“臭”字用例全都列出来进行论证,论证的角度很多,但两种观点谁都不能完全说服对方,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笔者认为,在此问题的讨论方面,应该结合杜甫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本诗的语境和写作背景,以及本句诗的修辞表达作用来分析会更合理。
      首先,大家都知道,杜甫诗歌沉郁顿挫,杜甫在诗歌创作中是十分重视语言的选择和锤炼的,正如他自己在《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所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基于这一点,可以了解他诗中对语言的执著追求,刻意求工。“臭”字在古代就有“气味”、“香味”之意,尽管唐代已经出现了“香”字,杜甫之所以在此处不用通俗的“香”字来表示香味,而用典雅的古语词“臭”来表示,正合杜甫炼字的证明。如果用较为通俗的“香”字来表达,似乎充满了对朱门酒肉的欣赏、向往。而此时杜甫刚刚经历了丧子之痛,心理是不可能轻松的,但又要表达朱门酒肉的香味,因而选用“臭”这个古雅庄重的词来表达。这样理解,不仅符合杜甫诗歌语言的工巧特点,也符合杜甫写此诗时的心境。在他的另一首诗《驱竖子摘苍耳》中有“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的诗句,其中的“臭”同法也应该是相同的。有的学者认为,杜甫在他的诗歌中表示“香气”都用香字,如“稻香”、“花香”、“梅香”,当然酒香也不例外,并列举了杜诗中“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谁知酒熟香”、“酒香倾坐侧”等诗句,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可看出,杜甫用“香”字表示香味,是从欣赏、赞美的角度来写的,这一点也正好说明杜甫用字之工巧。
      其次,根据此诗的语境和写作背景,“臭”理解为香味,才能保持上下文作者感情的一致性。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此时正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前夕。杜甫从长安到奉先探望妻儿,就途中的见闻感受而写成这首长诗。唐玄宗在骊山行宫和大臣们花天酒地,尽享美味佳肴,却不顾老百姓的死活。杜甫有感而发,他一方面以讽喻的态度揭露了现实的阶级矛盾,一方面从自身的贫困和不幸联想困苦不幸的老百姓。他真实而客观地揭露和谴责统治集团穷奢极欲的享乐,对其任意享受和挥霍民脂民膏而弃穷苦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给予了勇敢而深刻的揭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这句前面,杜甫在诗中写道:“中堂有神仙,烟雾蒙玉质。�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朱门内,豪门大户里的主子门,或者说杨家兄妹们的堂上是香雾缭绕,音乐飞扬,酒池肉林,瓜鲜果香,盘中是美味佳肴,鲜果层叠,香气弥漫,生活是多么的奢侈惬意;朱门外,穷人们闻着弥漫在空气中的酒肉瓜果之香气,却只能忍饥挨饿,如叶飘零,随时倒尸于路而无人问津,这又是何等的凄凉悲惨。由此来看,从上下文的语境上来看,如果把“臭”字理解为臭味,显然和上文中描写的豪奢盛宴的场景不一致的。再从写作此诗的背景来看,此时已是冬季,天气寒冷,从写实角度看,作者不太可能闻到朱门内酒肉臭的味道,相反,很容易闻到宴席上弥漫散发的香味。从虚写角度看,夸张富贵之家奢侈浪费,人们在冬季从门外就能闻到厨房内酒肉腐败的臭味,显得过于牵强了。相反,宴席上热气腾腾的酒肉香味从门外倒是很容易闻到的。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综观杜甫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从修辞的角度来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构成对比,两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形象地概括了当时社会富贵与贫穷的对立,抒发了无限感慨悲伤之情。在这里,诗人并没有运用讽刺的手法。这一点从作者的思想和全诗的中心思想可以得知。因此,诗句中的“臭”字不是贬词,没有讽刺意味,不能读成“chòu”。有研究者认为诗中的“臭”解作“散发香气”或“散发臭气”都可以,但如果我们细推文义,此处作“散发香气”解更好。因为全篇都在正面铺排,在这里如作反面揭露,运用对比手法,会显得太过突兀。而从这两句诗构成对比的表达效果看,有学者认为把“朱门酒肉臭”理解为富贵人家的美味佳肴食用不完,即使在冬季都堆积得腐烂变臭,这样的夸张和“路有冻死骨”构成的对比效果才更加强烈。这种观点其实是站不住脚的。而在表达效果上,富贵人家越是豪奢享乐,酒肉散发出的香味越是诱人,与“路有冻死骨”构成的对比效果才越强烈。穷苦百姓这边受冻挨饿,豪门却发出阵阵诱人的酒骨香味,门里门外,咫尺枯荣。这种对比更应是震撼的。
      由此,笔者认为,杜甫此诗中的“臭”字解释为“香味”、“香气”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倪其心、吴鸥,杜甫诗选译[M],巴蜀书.1990.6。
      [2]贾传棠,中国古代文学辞典[M],文心出版社.1987.11。
      [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4]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五种[M],北京:中华书2005。
      [5]刘景春,浅议“臭”字词义的引申与发展[J],辽宁师大学报,2000(2)。

    推荐访问:朱门 酒肉 飘香 朱门酒肉飘香味 朱门酒肉臭的臭读音 朱门酒肉臭什么意思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