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浅析错觉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错觉艺术的应用

    时间:2020-03-24 07:18:4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图底关系、矛盾空间等错觉形式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使招贴作品大放光彩。错觉元素的应用使不可能的空间与事物进行了完美的契合,并达到视觉上的新知,将合理的与不合理的意图组织到一幅画面中,共同营造出奇异的视觉体验,使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透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和连续性。
      关键词:错觉元素 招贴 视觉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图形是招贴设计中的关键要素。在招贴设计中,突破保守的陈旧观念和传统设计思维,大胆的创意,巧妙发挥图形的各种视觉效果,让图形的创新元素激起人们的审美趣味,激发观众的兴奋情绪,从而使传达过程变得生动,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视错觉图形是极富表现力和生命力的形式语言,多种多样;这些包含错觉元素的图形提高了招贴作品在视觉刺激、传达效果、审美情趣、艺术价值等方面的水平,致使错觉图形元素在招贴设计当中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所青睐,错觉元素以多彩纷呈的面貌使招贴设计语言具有更广阔的表现空间。错觉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有多种表现形式,下面用几种比较典型的形式来分析介绍:
       一 反转图形错觉元素的应用
       反转图形的研究始于丹麦心理学家E・鲁宾,根据他的学说表明,我们的感觉始终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不是孤立存在的,也就是说,对某种形态的认同是其背景衬托的缘故。鲁宾典型的反转错觉图形的作品是两个人物的侧脸剪影中间的空白是一个古希腊的杯子,乍一看只是一个白色的杯子,再将视线移到黑色背景处,看到的就是两个人物的侧面。反转图形这种图形样式主要是对图底错觉原理的应用。
       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写道:“图形与基底之间的关系,就是指一个封闭的式样与另一个和它同质的非封闭的背景之间的关系。”为了使招贴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意义更加深远,把单纯的形式与复杂的内涵统一起来,来诠释“图”与“底”的关系,即“图形”与“基底”发生反转并彼此融合在一个空间里,从而产生视觉双关的错觉现象,使画面空间得到无限扩展。如何处理招贴设计中图形与基底的关系,对自然形态进行图底反转,给读者营造一个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世界,使招贴设计作品的意义更加深远,对反转图形错觉元素的应用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设计手段。
       一些心理学者认为,人的视知觉有先天的组织能力,即视知觉的选择性,这种视知觉的选择性使人在处理反转图形的关系时,视线会不由自主地进行选择和归纳,在图形与基底之间不断游移,这个过程中,图形所产生的反转互融现象,使视觉效果产生双重意象,造成不确定的错觉。
       平面设计大师福田繁雄在反转图形的运用方面,可谓是耐人寻味。在他的招贴设计作品中主题与背景具有包容性与双重性地相互交融成为一个共同体,看似简洁的图形却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福田繁雄在1975年为日本京王百货设计的宣传海报,画面呈现黑白对比的简洁构图,通过鞋子的造型可以分辨出男人和女人的腿,相互交织,重复并置,观众可以看到黑色“基底”上面白色的女人腿,或者可以看到白色“基底”上面黑色的男人腿,视线的不断游移,会出现以上两种视觉效果,正负互补,互相依存,这是一种上下交错并置的正负形反转的手法。福田繁雄1984年的招贴作品《UCC咖啡馆》海报,也是典型的反转图形视错觉的招贴作品,画面以放射状图底反转为特征,很多拿着咖啡杯子的手臂以漩涡状纹理重复并置,强烈突出了海报所要传达的主题。
       二 矛盾空间错觉元素的应用
       矛盾空间的形成通常是利用视点的转换和交替,在二维的平面上表现三维的立体形态,但在三维立体的形体中显现出模棱两可的视觉效果,造成空间的混乱,形成介于二维和三维之间的空间。在这一类矛盾空间的图形中,每一部分形态均有存在的可能性,而其构成又都是超常规的不合理,给人以无限的幻想空间。矛盾空间因视觉的悖论产生了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满足了招贴设计意图的需求,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招贴设计中。
       著名平面设计师冈特・兰勃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使用矛盾空间视错觉手法进行的创作,并且作品极富艺术传染力和视觉影响力。冈特・兰勃追求的艺术效果也是视觉功能至上。戏剧表演《Hamle tmaschine》的招贴中,主题物是一本书,一只手在书的封面上很醒目,而让观众费解的是这只手在另外的一个空间里又同时拿着这本书,观众的视线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之间转换的过程中,会看到一种真实的二维空间与另外一个虚拟的空间结构。冈特・兰勃利用人知觉定式的可转换性来形成矛盾冲突,这种矛盾空间图形具有特殊的结构,能够随我们知觉的判断而产生相异的空间知觉感受。在某种知觉定式下是在这个空间里的图形,而在另一种知觉定势下又会进入另外一个空间。冈特・兰勃对平面表现的立体还原不断构建,通过对图形与空间的关系、作品和观者的关系恰到好处的把握,阐释了矛盾空间的视觉原理,他创造出一个集结直觉引力、视觉趣味与多重内涵的视觉世界。
       著名设计师伊斯特万・奥洛兹创作的招贴作品《西边故事》中,出现了一种神秘的视觉形象,他作品里出现的那种模棱两可的空间,使画面产生一种超乎寻常的神秘感,引人入胜,画面中的窗台上有两只鸟笼,当观众注视下部分画面时,鸟笼中的鸟处于墙角内侧相对张望,而当观众的目光移到画面的上半部分时,两个窗台又被分开。随着视线的转移,画面中的空间在不断的发生翻转变化,从而使画面正常空间被彻底解体,展现出令人过目不忘的错觉效果。
       福田繁雄对矛盾空间手法掌握和运用的成就,在他众多的作品中也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使构思与表现达到完美契合,利用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错综复杂的组合,创造出匪夷所思的神秘视觉世界,使观者更加深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1987年他在《招贴展》的招贴设计中,用单纯的线和面进行空间的穿插,将四人的不同视角的状态,在同一画面中表现出来,这种空间意识的不确定,在表现上突出了矛盾空间多视点的特性。1999年福田繁雄为日本松屋百货集团创业130周年设计的海报,画面中呈现出两个不同视角的人形,一个仰视一个俯视,此作品展现出了福田繁雄对立体空间平面表现的探求,
       在运用矛盾空间的视错觉方法进行招贴设计时,图形的创意与形式的表现不仅需要设计师从多种角度去思考,不断地变换视角,而且还要求设计师对图形和空间形态有充分的认知,从而掌握较强的图形组合与构建能力。
       三 异质同构错觉元素的应用
       美国著名数学家道格拉斯・霍夫旋特指出:“同构就是事物间构造相同。”“同构本质上就是一种映射,通过这种映射,一个系统的结构可以用另外一个系统表现出来。”图形同构,本质上也是一种映射,图形的同构是用一种图形把需要传达的意图和内涵等用另外一种形式形象化地表现出来。在视觉、心理、知识以及经验等方面,事物之间存在某种属性的相似,图形的同构是利用这种相似性来完成的。
       异质同构图形并非几个图形的简单置换,而是一种超越、一种突变,通过强烈的视觉反差给人以奇特的心理感受。物体的原有质感被另外一种物质所代替,印象当中熟悉的感觉被陌生的、异常的、出乎预料的质感取代,使原本常规的形象因为材质的突变而成为崭新的视觉图形。这时,我们的视觉因受到极大冲击,从而使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这种质感的替换满足于感官刺激的需求,是招贴视觉语言构造的需要。法兰克福爵士音乐节招贴,将喇叭的金属材质换成了长着叶子的木头,给人的视觉带来了新的体验,这是一种极大的视觉享受。图形的同构能否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能否起到特定的视觉导向功能,能否引起观众的思考兴趣,这是设计的关键。在同构图形的设计与表现上,还强调“创造”的意味,注重视觉意义上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也这就是说,同构形式的意义在于表现新的艺术价值。
       福田繁雄是运用异质同构设计理念的先驱。在他的许多海报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异质同构设计原理的大量使用。置换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选择一个图形为基本形态,再根据设计意图的需要,置换新的元素,改变了原有图形的质感和面貌。他的作品《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海报系列,福田繁雄以贝多芬头像作为基本形态,对头发进行元素的置换。这种表现手法,虽然物与形之间结构不变,但新奇元素的置入却使图形产生了深远的意义。远距离整体观看这些作品,马上可以辨认出贝多芬,但是实际上人物的头发部位,已经由音符、鸟、马不同的图形元素所置换,这些元素丰富了海报的内涵,强化了海报的主题,清晰传递出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 归纳错觉元素的应用
       当我们观看夜空中的星星时,有的星团像狮子,有的星团像天鹅,有的星团像蝎子,这就是典型的归纳视错觉现象。实际上,每个星星之间都有着遥远的距离,人们通过星星做传达出的视觉效果,拉近了星星之间的距离,确切地说是用视觉的作用填补了星星之间的空白空间,形成了某些形象的图形。
       把图形各种各样的要素归纳起来有其特定的倾向性,其中之一就是对不完全图形的归纳。不完全图形是通过对形的省略、模糊、遮盖、分裂、夸张变形等一系列有意义的处理而形成的。人的视觉有闭合倾向的,当我们观看不完全图形时,根据人的视觉闭合倾向人们往往会主动去完善不完全图形。另外,从心理学角度讲这种不完全图形是有待于在心理补充的形,这种心理补充的过程就是一种错觉归纳的过程。
       因此,当人们看到不完全形时就会主动以经验为基础进行“完形”补充。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对不完全的形的运用可以加强作品的形式意味和视觉刺激力,能够促使观众主动将视线停留在画面上,进行自主归纳,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对不完全图形的组织和归纳时,视觉会变得稍微困难和紧张起来,正因为如此,对不完全图形的感知先是调动观者的注意力接着唤起观者的紧张情绪,继而开始积极组织归纳进行“完形”,最后完形后最初的紧张感消失。整个过程是一个有思考有判断有选择的创造。这样的创造发生在招贴设计当中,强调简洁性与视觉吸引,促使观者自觉地去思考这种图形所表达的设计意图,从而强化了招贴设计的传达功效。
       另外一种常见的归纳图形的表现方法是“简洁化”。简洁化主要是指视觉在感知图像的状态和过程中,由尽可能的以少量的要素去攻城形象的本能。在对视觉对象刺激较弱的情况下,我们视觉的特性只会把握住大体形态,而忽略细节。例如,远距离的物象,弱光下的物象,运动中的物象和一段时间前的物象,对以上条件下的物象感知,一般在短时间内得到的视觉效果几乎都是大体的形态,这就是人的视觉和记忆对某种条件下的物象自主归纳的效果。简洁化是针对形体内部构造的原理而言的,而群化现象主要是指形体外围及其相关的情报、以及形体与形体之间共同关系部分而言的。换句话说,是在一个形态与另一个形态能够紧密联系起来的要素中产生的错觉的现象。简洁化的归纳对造型艺术和视觉设计工作来说是非常值得利用的规则,特别是对那些复杂且多样的图形,用归纳的方法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分析阐述,可以看出错觉元素通过其简洁单纯和人性化的图形语言来展现它独特的视觉世界。视错觉元素语言简洁、幽默、巧妙并深刻,使招贴设计作品主题释放出简洁明快的效果,同时又具有视觉引力的特性。视错觉图形看似变化丰富,却突显严谨;看似荒谬,却透出理性的秩序感。每一幅加入错觉元素的招贴作品都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能使人产生奇妙新鲜的联想,给人以趣味性、哲理性和人文精神的视觉体验。视错觉原理以客观和风趣的形式呈现,使简洁的图形成为信息传递的媒介,由此使招贴设计作品兼具了艺术性与精神性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日]白石和也:《平面造型与错觉艺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2] [英]E・H・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简介:
       杨晶,女,1978―,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设计艺术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009级在读硕士生,讲师,研究方向:油画、视觉传达,工作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张进平,男,1964―,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本科,教授, 研究方向:视觉传达、现代绘画,工作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推荐访问:招贴 浅析 错觉 浅析错觉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留白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设计留白什么意思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