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浅析手工扎染的艺术表现和审美特征:扎染与绘画的审美批评史

    时间:2020-03-22 07:42:1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扎染是我国传统手工艺的一种艺术形式,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不仅是传承了千年的民族民间手工艺,更在于它延续了民族文化和体现了民族历史属性。它承载着民族千年来的理想和价值,承载着民族的心理状态及其发展轨迹。扎染作为一种民族艺术,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而且已成为一种时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继承原有民族文化的同时,融入了时代生活元素,使扎染艺术必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关键词:扎染;文化遗产;民族价值;传承
      �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工艺,是一种传统手工艺艺术形式,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的特殊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并以身口相传使之得以延续。它扎根于民间土壤,并由于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流派和艺术风格,扎染不仅是传承了千年的民族手工技艺,更在于它延续了民族文化和体现了民族历史属性,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成为表现美好生活的新时尚。
      �一、扎染的起源和发展
      �扎染古代称为染缬,《韵会》指出,“缬,系也,谓系缯染成文也”;唐代《一切经音》也提到:“以丝缚缯染之,解丝成文曰‘缬’”;宋代把“缬”意为斑斓的色彩,泛指染色显花的方法或织物。现代汉语中解释,扎染是将织物部分结扎起来,在染色时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
      �我国扎染历史悠久,起源于黄河流域,具体是什么时期尚且没有定论。据记载,早在东晋时期,扎染这种民族手工艺就已经发展成熟,有大批生产的“绞缬绸”以及出现“鱼子缬”、“玛瑙缬”、“鹿胎缬”等纹样。南北朝时期,扎染产品被广泛用于妇女的衣着,在《搜神后记》中就有“紫缬襦”的记载,就是指染有“鹿胎缬”花纹的上衣。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绞缬的纺织品更为流行,“青碧缬衣裙”成为当时普遍流行的裙装样式。绞缬产品于北宋时期在中原和北方地区流行甚广。明清时期,洱海白族地区的染织技艺已到达较高的水平,出现了染布行会,明朝洱海卫红布、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名噪一时的畅销产品。到了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十分普遍,以密集的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著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成为名扬四方的扎染中心。
      �目前,扎染在四川自贡、云南大理、湖南湘西、江苏南通、贵州的苗寨等地仍发展延续至今,在当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艺术个性,显示了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折射出各地的风俗民情与审美情趣,是集实用与美观于一体的劳动创作的结晶。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扎染在继承传统技术的基础上,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构成了富有时尚魅力的现在扎染艺术。
      �二、传统手工扎染的工艺方法
      �扎染的面料:中国几千年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使得传统的纺织技术较为发达,家家户户都纺纱织布,在自给自足的生活形态中产生了传统的民间审美意识和生活体验。扎染就是采用民间手工纺织的棉、麻、丝、毛等面料进行扎花染色的。
      �染料与色彩:传统染色一般选用植物染料,亦称草木染。茜草、红花、苏梅可染红色,紫草染成紫色,栀子、槐花可染黄色,蓝靛草染蓝色,鼠草染绿色,皂斗、黑头草染黑色,柿子染桔红等。所有材料均取之天然,生态环保。最常染的蓝色就是从植物板蓝根中提取的蓝靛天然成分,它具有消炎的功效,以之染色的布料对人体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扎染的流程:古书记载“缬,线结之,而后染色。即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通俗讲扎染的主要步骤就是,染前处理,描稿,扎结,染色,水洗,脱结,整理等。其中最为重要的两道工序是扎结和染色,关键在于扎结手法和染色技艺。扎结,是以线缝为主,缝扎结合的手工扎花方法,包括打结扎法、线绑扎法、夹板方法、筷子卷扎法、拧扎法、包物扎法、弹簧扎法等等,每一种扎结技法通过染色处理之后都能得到截然不同的纹样效果。这些美的表现方法都是在人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总结,在不断的实践、创新中得到的,也充分体现了民族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蕴。
      �三、手工扎染的艺术特征
      �虚实之美:扎染的最终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扎结部分均匀受染,经染色之后,用清水冲洗,并将线缝和捆扎的部位拆开,被线扎缠缝合的部分末染色或局部染色,从而形成深浅不一、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肌理,扎结的是“花”,基本保持布料的原色,未扎结的大面积布料受染形成“底”,“花”和“底”之间色彩对比鲜明,呈现出淳朴的虚实之美。
      �写意之美:染料因浓度、温度、染色时间长短、织物质地吸色性等,都可以形成不同的纹样效果。缝扎时由于针脚有异,线的粗细有异,抽线松紧有异,染料浸染的程度有异,这些因素使扎染作品纹样具有随机性和唯一性的特点,色彩的相互渗透往往还呈现出一定的过渡性渐变效果,宛若冰裂纹,生动活泼,自然天成,富于新意,在流动变幻中透露出一股宛若中国水墨画般的写意韵味和朦胧之美。
      �秩序美:扎染图案有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布局,也有角隅纹样和适合纹样的设计,花鸟鱼虫,人物环境等元素遵照民族的审美意味有序的搭配组合,作品构图精心、布局严谨、画面饱满,体现秩序之美。
      �自然之美:扎染纹样的题材广泛,亦抽象、亦具象,多以当地的生活中的事物作为创作素材,或苍山白云、或洱海浪花、或塔荫蝶影、或神话传说、或民族风情、或花鸟鱼虫,千姿百态,易趣盎然,充满浓郁的本土气息,取材都来于生活,归于生活,表达了民众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描绘出一种回归的自然之美。
      �三、扎染的发展趋势和意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破坏了地球的生态平衡;同时,伴随着现代化社会的节奏,信息爆炸、环境污染、职场焦虑、生活压力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和各种危机使得美好生活距离人们越来越远。21世纪是发展生态产业的世纪,环保与现代人返璞归真的内心需求相契合,绿色设计理念逐渐成为艺术设计领域的新潮流,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回看我国传统扎染艺术从古到今都具有“绿色设计”的理念,无论面料、染料、生产工艺、纹样题材等方面都“施法自然”,是对环保生态的最好诠释。现代扎染设计作品更应保持生态意识,加强环保理念,形成独具创意、适应时代需求的具有艺术附加值的新设计。
      �扎染是传承了千年的民族民间手工艺,是值得我们珍视和继承的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商品属性,更在于它的文化和历史属性,它承载着民族千年来的理想和喜爱,承载着民族的心理状态及其发展轨迹,作为一种民族艺术,它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而且已成为一种时尚,突破传统、吸取精髓、与时俱进是扎染艺术发展的时代趋势和需求,必将有更为广阔的前景和空间。(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
      �参考文献:
      �[1] 钟茂兰.民间染织美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2] 鲍小龙,刘月蕊.扎染与蜡染的艺术[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金少萍.白族扎染――从传统到现代[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4] 秦杰.传统手工印染工艺的审美特色[J].苏州大学学报,2003.

    推荐访问:扎染 浅析 审美 浅析手工扎染的艺术表现和审美特征 浅析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综合艺术审美特征包括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