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浅谈书法艺术的空间特征】 书法艺术作品

    时间:2020-03-14 07:23:4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空间是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一切事物存在的形式。以汉字作为载体的书法也不例外。然而,能否感受到其中强烈而独特的空间特征,还要取决于我们对书法的认识和体验。本文试从汉字、线条、线条的分割与组合等几方面对其特征加以论述。
      关键词:汉字;书法;空间;线条;运动
      
      一、书法艺术的空间特征
      (一)中国汉字的空间特性
      中国书法是从汉字派生出来的艺术,要对书法的空间特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还需从汉字说起。在人类文字发展的进程中唯独汉字进入了艺术的殿堂,这与它的基本属性是分不开的。
      汉字是由线条组合而成的。第一个特征是方块。这就具备了可以向任何方向发展的几何属性,而拼音文字通常只有一种运动方向,或竖或横。这种单一的运动趋向是不能与汉字空间效果相比拟的。汉字的优越性首先表现在单字结构方面,如包世臣:“字有九宫,九宫者,每字有方格,……凡字无论疏密斜正,必有精神挽结之处,是字中之宫。”其优越性还体现在整篇章法方面,如解缙:“是以一字之中,皆其心推之,有�矩之道也。而一片之中,可无�矩之道乎?上字之于下字,左行之于右行,横斜疏密,各有攸当,上下连延,左右顾瞩,八面四方,有如布阵……纵横曲折,无不如意,毫发之间,直无遗憾。”
      第二个特征是塑造空间的形象性。汉字创造之初,是以各种自然物象作为其线条空间存在的依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流的频繁,靠仅有的象形字远不能满足交流的需要,正如金开诚先生所说:“任何象形文字都只有反映具体物象的符号系列,而不能成为系统完整的语言载体。”中国先民毕竟是智慧的,他们以其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超人类的创造力,让似乎因象形而走入“死胡同”的中国汉字“魔术”般地发生着奇妙的变化――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和用字法的出现。这不仅解决了汉字因象形而误入歧途的危险,更为重要的是,使原有的表现物象美的因素逐渐消退,进而转向体现物物之间、物我之间种种内在规律的美。正如裘锡圭指出:“古文字所使用的字符里,本来大都很象图形。古人为了书写的方便,把他们逐渐改变成比较平直的线条构成的,象形程度较低的符号。这可称为‘线条化’。”由“像图形”到“线条化”,其实是一种空间性格的转变。“像图形”是一种简单的视觉感受的描摹,而“线条化“则使我们看不到任何模仿的空间意念,它体现的是完整意义上的空间原理,如平衡、均匀、对称、穿插、并列等等意识。汉字在发展过程中这种脱离象形的约束,正为书法获得决定性进展提供了契机。汉字结构的空间特征终于被明确树立起来了。
      (二)书法线条的空间特性
      汉字空间性格的塑造,为书法艺术空间性格的确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而线条作为书法艺术最基本的形式语言,则为空间性格的打开提供了一把金钥匙。可视世界中一切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书法的线条当然也不例外。所谓积点成线,一条线无论有多长、多宽都是由点的运动构成的――点的位移构成了线。这种作为轨迹整体推进的运动我们称为“整体运动”。其占有的空间(二维空间)特性,是运用任何工具写出来的线条所具有的共性。而书法线条除此之外,还具有一种不易觉察的复杂的运动形式所带来的空间性格。蔡邕《笔论》中“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这一著名论断揭示了它区别于其它线条的特征――奇怪,也明确了造成这一特征的根本原因――笔软。那么,这一条乌金似的墨线是如何奇怪的呢?作为中国书法所使用的工具――毛笔,又是如何通过这一柔软而又有韧性之“毫”去“述说”这一“奇怪”的呢?孙过庭在《书谱》中为我们做了明确的解释:“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这种“于锋杪”的“起伏”“于毫芒”的“衄挫”必然导致线条内部的复杂变化,这是一种特殊的“线内运动”。它所形成的空间,不仅具有三维的特性,同时还带来线条边廓的复杂变化。一般而言,人们很难从线条本身观察到这种空间的存在。因为在这里线条边廓所围成的只是一个平面。而在平面艺术部类中,不论是焦点透视还是散点透视,表现三维空间总要有一些各自独立的面以不同的方法结合起来。如中国绘画中“石”的画法:在二维空间中运用浓、淡、干、湿、枯、焦、润等不同的墨色,通过皴、擦、点、染等方法构筑各个单元面,然后再按照空间透视原理把其有机组合,最终完成整个空间(二维和三维)的塑造。所谓“石分三面”,即在于此。在一幅书法作品中同样宽度和长度的线,会出现不同的立体效果。这除了有纸张、水墨晕化的作用,更有创作者利用毛笔锥体进行平移、提按甚至绞转涩进运动的作用。但由于这是比较隐晦的,要全面感知这种三维空间,还须从即成的对象去感受它的创作过程。正如姜白石所说:“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这“挥运之时”正是感受三维空间的关键所在,当我们用毛笔开始于一画的时候,执笔之手不但在虚空中形成了平行于纸面的“水平运动”,更为重要的是依赖于毛笔的特性形成了垂直于(这是一种相对说法)纸面的“上下运动”。这正是三维空间的运动,正是线条复杂边廓形成的动因所在。它的存在是使书法成为独立艺术门类之关键,并因此而获得深厚文化的内涵。
      (三)线条分割组合所形成的空间
      只有线条及其运动是构不成书法艺术的,关键在于线条的组合。这不同于汉字一般意义上的组合,而是一种书法空间美学意义上的重构。它以汉字结构作为依托,通过线条的两类运动进行变化处理,而线条通过运动就把其分割成了若干个有序的单元空间。对此,邱振中进行过阐释:“我们可以在一件书法作品中划分出两部分空间:围绕着一个单字的最小凸多边形所限定的空间……我们把它称为主动空间,而这一类空间以外的所有空间,通常是书写时被动形成的,且称之为被动空间。”由于汉字结构和笔顺的规定这两个机制的制约,无论是主动空间还是被动空间,都是在线条两类运动的时间流程中按照一定的顺序形成的。在主动空间中,各个单元空间由于形状的不同可能引起张力的不平衡,这种张力的不平衡使它具备了运动的趋势。虽然这种运动的趋势由于各个单元空间的并置会相互抵消,但在线条运动的暗示与引带下,各个空间会与线条一同流动起来。同时,随着线流对被动空间的穿插,主动空间同被动空间一起构成空间流。这一点以草书创作表现最突出。如怀素《自叙帖》,当我们的视觉无论落到作品的哪一个部位,都会情不自禁地随着作品的展开而延伸,我们的视觉就如同滔滔长江中的一粒泥沙,被线条和空间组成的大江之流带到它所能够抵达的任何地方。
      在这里需要澄清的是:主动空间和被动空间的划分,是以人这一主体对书法艺术中字结构以汉字作为变化原则这一客体的感受为依据做出的划分。其实,在考察中我们发现,被动空间虽然是书写时被动形成的,但在某种情况下它在欣赏者视觉感受上所呈现的却是主动空间反而被被动空间所包围,甚至两类空间互相融合,不分彼我。主动空间和被动空间的有机组合成为书法艺术重要的空间构成形式。
      回望历史,从契刻的甲骨文到浇铸的青铜铭文,又到刀凿斧劈的碑版、摩崖,再到文人笔下抒情达性的尺牍文书。无论它们的形制、材料、书体、风格等如何变化,但有一个共同的性格,都是由它们的书刻者在其内心情感的支配下通过线条运动对空间进行分割、组合。有区别的只是对两类空间的不同运用而已。虽然在早期文字书写中,更多的是对线条及字构的关注,这种运用只是下意识的。然而,在单字结构尚未获得完全独立的年代,正是这种下意识的运用,带来了特殊的空间态势。正如邱振中所言:“早期文字中由于汉字分立的观念还不强固……不少字迹字间空间和字内空间还常常保持极为相近的情调。”正是因为这种相近的空间情调,给人的视觉感受上,主动空间与被动空间的界限已经模糊,并开始融合。如《遂内中驹死册》中“时”“何”“到”“沃”“尉”“记”等字。如果说这里空间的融合只是下意识的结果,那么随着书法的自觉与发展,一些对空间敏感的书家,越来越意识到空间构成的重要性。在他们的作品中,都留下了追求空间构成变化的痕迹。如徐渭的《草书杜甫诗轴》,上述两类空间在个别字中融合的现象,在这里得到夸张与延续,成为整幅作品空间构成的主基调。在徐渭所处的年代,对于汉字单字独立的把握应该是进退裕如,但其用以点代线的方式打破了单字独立而封闭的空间构成,两类空间完全混融无迹。这种空间构成方式有利于创作者情感渗透到作品的每一个空间,但在某种层次上损害了作品空间节奏的连续性。这是主动空间与被动空间运用中的一种情况,同时还存在另一情况。如《韭花帖》,它走的是一条极为相反的道路,作者有意拉大字距,使单字完全获得独立,这无疑在某种意义上增强了主动空间的封闭效果,使其与被动空间分离,并完全处在被动空间的包围之中。在这里,每一个字形成了一个节奏点,整幅作品的节奏就是通过这种节奏点以跳跃的方式构成的。
      (四)一种特殊的“象形”空间
      在书法艺术中还存在着一种与模拟重现视觉印象的表意性的象形空间有着天壤之别的另一种“象形”空间。蔡邕说:“为书之体,须入其行……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这种“入其形”与汉字的象形起源风马牛不相及,它是一种非表意的,纯粹的以自然物象作为“纵横有可象”(空间模拟)的依据。如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写“为”字时,习画鼠形数种。即,把这种“象形空间”作为在创作上灵感冲动的捕捉和形式美感上的依据,从而把生命的某些特征转移到无生命的形体上去。正如宗白华所说:“这字已经不仅是一个表达概念的符号,而是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
      蔡邕的论述让我们看到了字结构已构成了各个“维”。如果我们把字结构比作一个舞台,那么线条则是一群舞者,她们伴着无声的妙音,踩着有序的舞步,在弥漫着浪漫气息的舞台上演绎着生命乐章。所谓:“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书家正是通过线条这一舞者似地的“界”,界破了虚空,界出了绚丽多姿的空间。至此,书法的空间意义获得确立。而各种书体以及多种表现风格的产生,只是对这种空间美学原理不同运用和多样创造而已。
      这就是书法艺术的空间特征。
      
      参考文献:
      [1]陈振濂.书法美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3
       第一版
      [2]陈振濂.《书法美学通论》[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第
       一版
      [3]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M].《神居何所》[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第一版
      [4]金开诚、王岳川.《中国书法文化大观》[M].北京大学出
       版,1999、12第一版
      [5]《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0第
       一版
      [6]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6第
       一版
      [7]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商务印书馆,1988、8第一版
      
      作者简介:
      蒋怀坦,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硕士
      

    推荐访问:浅谈 书法艺术 特征 浅谈书法艺术的空间特征 浅谈中国书法艺术认识 中国书法艺术论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