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赣南采茶戏的艺术风格与传承创新]赣南采茶戏

    时间:2020-03-12 07:19: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内容提要 赣南采茶戏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客家特色。本文重点探讨了赣南采荼戏“载歌载舞、轻松活泼、幽默风趣”的风格,提出了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承与创新赣南采荼戏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赣南采荼戏;艺术风格;传承与创新
      作者简介 王婷(1972-),女,赣南教育学院音乐系讲师;(江西赣州 341000)徐灵(1982-),女,南昌大学艺术学院助教。(江西南昌 330031)
      
      赣南,有着约占江西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的沃土蕴藏着丰富的客家文化。数百年乃至近千年的历史沉淀使赣南采茶戏这珍贵的文化遗产时隐时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还在继续沉淀或正在消失。因而传承与创新这些文化成为我们当代赣南人不可忽视的历史责任。
      
      一、赣南采茶戏的起源
      
      赣南采茶戏是著名的客家戏,它源于赣南一些地方的民间歌舞采茶灯。明代中后期逐步发展成为“茶灯戏”。早在明万历年间,《插秧采茶歌》已进入了绅吏的“大雅之堂”。此后,粤东的采茶灯传人赣南,并与九龙茶区民间灯彩结合,演变成有简单情节与人物歌舞动作结合的采茶小戏《姐妹摘茶》。到清初时便创造形成了有简单情节,以大姐、二姐、茶童三个人物角色表演的最早赣南采茶戏――三角班。继而发展到有十三场、四十多折、十余人演出的《九龙山摘茶》等茶灯戏剧,采茶灯演变成了赣南采茶戏。采茶戏源于劳动人民,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这种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成的戏种,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鲜明的地方特色,以及欢快的载歌载舞的演出形式。它发展很快,迅速向外传播成为赣中、赣东、湘中、闽西、闽北、粤东、粤北及广西一带的流行戏剧。
      
      二、赣南采茶戏的风格特点
      
      1 赣南采茶戏是赣南的代表性剧种之一,是赣南文化在戏剧方面的集中表现。她的传统剧目有82种,分灯戏和杂套戏二大类,灯戏“即茶灯戏”,代表剧目是《九龙山摘茶》;杂套戏的代表剧目是以《反情》、《卖杂货》、《上广东》、《大劝夫》组成的“四大金刚”和以《�妹子》、《补皮鞋》、《钓拐》、《老少配》组成的“四小金刚”。1979年传统剧目《茶童戏主》由上海人民电影制片厂摄制搬上银屏,蜚声全国。其中《试妻》获1992年文化部艺术局全国戏剧小品比赛二等奖。大型赣南采茶戏《山歌情》1994年获文化部第四届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赣南采茶戏已经成为赣南客家最有特色的地方剧种。
      2 赣南采茶戏,载歌栽舞,气氛轻松活泼,语言幽默风趣,她的舞蹈形态组合有三大部分。一是丑中见美的矮子步;二是风韵独特的单袖简;三是优美动人的扇子花,俗称赣南采茶戏的“三绝”。其中“矮子步”这一艺术形象主要提炼于生活,有高桩、中桩、矮桩之分,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另外,单水袖的动作也非常丰富,表演时有“摆动像狗尾,站势吊马腿,游走像蛇过,龙头又凤尾”之艺诀。而赣南采茶戏的另一绝――优美动人的扇子花更是将人们的生产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彩扇,它可以拟作任何生活生产工具,是助情之物,表演起来夸张得体,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如“龙头凤尾”轻松活泼,“水漂漂”连滑步一气呵成,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
      3 赣南采荼戏的音乐根据其来源、风格、弦路、调式、使用情况等,已分成“三腔一调”,即“茶腔”、“灯腔”、“路腔”、“杂调”四类。其中,茶腔是赣南采茶戏音乐中最主要的腔类,其过门、间奏音乐中的打击乐,最具赣南采茶戏剧种的音乐特征,并用客家方言演唱,唱腔中衬词甚多,显得别具一格。
      
      三、赣南采茶戏的艺术价值
      
      赣南采茶戏形成于明末清初,迄今有400多年历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客家特色,唱腔优美动听、语言诙谐幽默,被田汉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先后辐射传播到赣、闽、粤、桂、及港、台等客家人聚居的区域,成为凝聚客家民系,团结客家乡亲的艺术纽带,成为研究客家语言,民俗族群生存状态的活化石。无论是从地方戏曲艺术,还是从客家文化、客家语言,客家人文的角度来看,都具有不可代替的研究和保护价值。
      其次,采茶戏还是茶文化在戏曲领域派生或戏曲文化吸收茶叶文化形成的一种灿烂文化内容。大家知道,因不少剧作家、演员、观众都喜好饮茶,在早期的戏院或剧场,其收入是以卖茶为主,演戏是为娱乐茶客和吸引茶客服务的。所以,有人也形象地称:“戏曲是我国用茶汁浇灌起来的一门艺术。”另外,茶叶的生产、贸易和消费,已成为社会生产、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自然,也就不可能不被戏剧所吸收和反映。所以说,如果没有采茶和其他茶事劳动,也就不会有采茶的歌和舞;如果没有采茶歌、采茶舞,也就不会有广泛流行于我国南方许多省区的采茶戏。
      如今,赣南采茶戏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最重要的依据之一是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另外,它还给我们两方面启示――一方面它向世人宣布,赣南采茶戏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地位;另一方面它向世人警示,赣南采茶戏到了不得不高度重视的地步,否则,这朵戏剧奇葩将可能失去它的传承的基础。
      
      四、赣南采茶戏令人堪忧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受城市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赣南采茶戏的观众愈来愈少,创作人员愈来愈少,演员愈来愈不精,县级剧团愈来愈不景气,演出空间愈来愈狭窄等等问题,已困扰着赣南采茶戏向纵深发展。
      
      1 观众群体的缺失
      客观地说,改革开放初期呈繁荣景象的采茶戏,今天有日渐淡出平民生活的趋势。在乡村,尚有民间三角班在支撑采茶戏的天空;在城区,30岁以下的年轻人基本没看过采茶戏,采茶戏市场一度萎缩。据了解,在县一级,有些采茶剧团已名存实亡,有的则“改行”成为歌舞剧团。在这种形势下,有些采茶戏演员为了求个人发展,背井离乡去经济发达地区当歌手。编剧创作队伍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80余人锐减到今天的不到10人。而民间采茶三角班,50多年来内容与风格一直停留在解放前的“台词庸俗、表演低俗”之状态。如此三角戏,严重地损伤了采茶戏的艺术品位,在赣南采茶戏登上高雅殿堂的今天,这不能不是一个值得高度警觉的问题。
      
      2 演员及创作人才严重缺乏
      在“戏外”,人才和资金是采茶戏发展的两大问题。赣南采茶戏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人才紧缺,特别是创作人才严重缺乏;另外,缺少年轻演员尤其是男演员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现今演员主要是中老年,年轻人很少,抓紧培养年轻一代掌握这一传统艺术十分重要。另外,艺术创作需要大量的经费,剧院增添设备、培养演员等也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否则,事业发展必定举步维艰。而目前,由于市场不景气,光靠各剧团自身没办法破解这个难题。
      
      3 剧情陈旧,缺乏时代感
      有关专家认为,从采茶戏自身来看,赣南采茶戏 作为本土的传统剧种带有很重的地方特色,有歌有舞有唱有白,它的舞台语言是当地客家方言。但是声腔的不柔美、韵白的平淡无味让现代的观众有些受不了。另外,其剧目多以喜剧、闹剧为主,题材虽来源于基层百姓生活,男欢女爱的情戏所占比重为大,而一些传统采茶戏剧目已不能适应现代观众的口味。
      今天,赣南采茶戏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个最大的契机。赣南采茶戏除了其本身的历史渊源与广泛的民众基础之外,还凝聚了数代艺术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这无疑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全盘考虑,唯有如此战略重视,赣南采茶戏才有可能被引往一条更为广阔的道路。
      
      五、如何传承与创新赣南采茶戏
      
      传承和振兴赣南采茶戏,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艺术工作者责无旁贷,然而,它更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力量。重振采茶戏的辉煌任重道远,需要我们赣南人民树立‘守土有责’的使命感。
      
      1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各级政府要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动员社会各界为振兴赣南采茶戏贡献力量。要把采茶戏当做“文化名片”来打造。近几年,赣州市政府对赣南采茶戏在人才培养上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为保护这一宝贵的地方剧种,赣州市政府决定,从今年起,连续5年,每年由各县(市、区)选送3至5名学生到赣南文艺学校定向培养,计划年培养学生约60名。这项措施列入到各县(市、区)的“一把手”工程,由各县(市、区)财政承担人选学生的学费,学生毕业后带编进团。
      
      2 通过赛事和媒体来加强宣传力度,建立激励机制。
      文艺界要多与其他地方的戏曲协会进行交流,可举办专题戏血会演、评演及各种赛事,如2005年举办的赣南民族民间艺术节,2007年在一些社区成功举办的“采茶戏健身操比赛”活动,对传承和推广赣南采茶戏就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将采茶戏的振兴与赣南发展旅游业紧密结合起来,比如来赣州观光的游客能否都看上一场采茶戏;在报刊、电视、广播节目中开辟戏曲栏目,在一切可以利用的交通工具上和各旅游景点,大力宣传赣南采茶戏等地方戏曲,以扩大剧种的影响力和培养新的观众群体。
      
      3 与发展赣南采茶戏
      让赣南采茶戏有越来越多的观众尤其是年轻的、高层次的观众喜欢,还可以进一步拓宽、延伸采茶戏的舞台空间。如市委宣传部的组织领导下,赣南文艺学校的教师根据群众的健身要求创作采茶戏健身操,出品了采茶戏健身操音乐盒带和光碟,目前,在全区正式启动“赣南采茶戏进校园”活动,把采茶戏作为素质教育和乡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校本课程,把采茶戏的基本知识和精彩唱段介绍给学生,并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民健身阳光体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力促赣南采茶戏的“种子”根植于青少年一代,掀起了一股学采茶戏、唱采茶歌、跳采茶舞的热潮。
      
      4 加强赣南采茶戏的对外交流
      积极发掘和充分发挥赣南采茶戏和客家文化的特色优势,大力推进对外文化交流。2001-2005年,赣州市共接待外地文化交流访问团体18个900人次。向国内外出版发行了10余个赣南采茶戏VCD光碟200万张,编辑出版了《客家摇篮赣州》、《赣南客家书画院作品集》。成功举办了世界客属第19届恳亲大会,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属乡亲,这些都为采茶戏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赣南采茶歌舞是赣南客家文化艺术的一块瑰宝,它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我们相信,经过各级政府的重视和保护,经过采茶戏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和追求,赣南采茶戏必将成为客家文化艺术中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推荐访问:采茶戏 传承 赣南 赣南采茶戏的艺术风格与传承创新 赣南采茶戏传承 赣南采茶戏全集视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