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学雷锋”的美国流浪汉_学雷锋心得体会800字

    时间:2020-02-14 07:26:1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利用推特、博客给政府加压      谢普托克在最近一篇博文《艰难的决定》中写道:“太多人到我这里来寻求帮助,我总不能一推了之吧,那样我会在良心上过不去的。”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12月13日报道,埃里克・谢普托克是华盛顿市的一个流浪汉,他充分利用“脸谱”网、“推特”、博客和邮件等给政府施压,促使他们采取行动,为无家可归的人提供更多的庇护所和廉价住房。
      无独有偶,亚利桑那州坦佩市也有一名像谢普托克这样“学雷锋”的流浪汉。这位名叫戴夫・塔利的流浪汉因将捡到的3300美元物归原主而受到赞扬。
      坦佩市民纷纷捐款捐物,帮塔利找工作。目前塔利收到的捐款已超过8000美元,该市还以他的名字设立了一个纪念日。
      
      为无家可归者讨公道的无家可归者
      
      埃里克・谢普托克在脸谱网上有4548名好友,有839名推特网关注者,两个博客和一个邮箱,邮箱中有超过1600封未读邮件。但他没有固定的住所,因为他是个流浪汉。
      “我是一个为无家可归者讨公道的无家可归者。”他经常这样向人们介绍自己。如今,流浪已成为谢普托克的生活常态。流浪不仅给他提供了一种归属感,也使他为众人所知。
      在某种程度上,流浪还给他“增光”不少,因为他为无家可归者付出了努力――充分利用脸谱网、推特网、博客和邮件等给政府施加压力,促使他们采取行动,为无家可归的人群提供更多的庇护所和廉价住房。
      这些努力让谢普托克在无家可归者及相关政府部门中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并被视为对解决无家可归问题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在脸谱网上的好友,以及推特网上的关注者,大部分与无家可归问题有关,其中包括解决无家可归问题的决策人、倡议者。
      谢普托克曾作为“美国无家可归者同盟”的代表做过演讲,听过他演讲的数百名大学生,成了他在脸谱网及推特网上的好友。
      今年41岁的谢普托克说,他不打算去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因为那种工作会妨碍他为无家可归者提供帮助,也会让他不能有更多时间上网。
      谢普托克在最近一篇博文《艰难的决定》中写道:“太多人到我这里来寻求帮助,我总不能一推了之吧,那样我会在良心上过不去的。”
      对谢普托克来说,在脸谱网上有5000名好友,比在银行里有5000美元存款重要得多。
      
      “几乎每个处理无家可归者事务的人都认识他”
      
      2008年,谢普托克来到了他目前的栖身之所――华盛顿市中心一个名为“创造性无暴力社区”的流浪汉之家,和另外11个人挤在一间约24平方米的房子里,他睡在上铺,床铺编号为1350号。
      这样的地方没有多少个人隐私可言。谢普托克说:“年轻人总是很吵,老人又很古怪。总有很多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
      每天早晨6点钟,谢普托克会用最快的速度冲个澡,然后步行约6公里,到非营利组织Thrive DC领取一份免费早餐,顺便免费上网。如果某天他口袋里有钱,也会坐公交车前往。
      虽然是个流浪汉,但谢普托克也有收入――他为无家可归者演讲和写博客赚来的钱,不过这份收入并不高,而且不固定。11月算是不错的,他总共有330美元进账,这些钱当然不足以支付房租,但付了手机费后,他还可以买几件衣服。另外,这些钱还可以让他不必走路去Thrive DC。
      12月12日,谢普托克坐公交车前往Thrive DC。他穿着黑色套头衫和工装裤。9点钟,他准时领取了免费早餐:烤土豆片、面包、豆类和卷心菜沙拉。狼吞虎咽之后,他洗了衣服,然后冲向Thrive DC的机房。这里的机房每天上午11点对外开放。
      Thrive DC名叫内森・米什勒的志愿者说,谢普托克总是准时出现。“几乎每个处理无家可归者事务的人都认识他”。
      要是你跟市政府官员谈起谢普托克,他们一定会说他发的电子邮件多到数不清。一位官员曾把谢普托克的电子邮件列为垃圾邮件,因为他“总是抱怨这抱怨那”。也有人把谢普托克视为了解无家可归者的重要途径。
      
      社交网站是主要阵地
      
      Thrive DC的机房里共有6台电脑。这天早晨谢普托克到达时,已有3台电脑前坐了人。一名参加在线打字班的女性,边打电话便用长指甲在键盘上敲个不停,另外两名穿着厚厚外套的男子在填写工作申请表。
      谢普托克进入脸谱网后,发现自己有27条新消息,但他毫不理会,因为“那都是些网站群发的信息”。他的主页上贴满了关于穷人和无家可归者寻求帮助的帖子和链接,那才是他关心的。他将根据这些帖子和链接,写一些博文或邮件,在脸谱网上张贴,或者发给市政府的相关官员,让他们解决问题。
      接下来就是查看新邮件,共有1601封!
      今年,谢普托克经常与主管华盛顿市无家可归人群工作的劳拉・蔡林格女士联系,请她帮忙解决“创造性无暴力社区”里女性居住区的房屋漏水问题。跑了很多趟,房屋始终漏水。谢普托克抱怨道:“解决漏水问题用的时间比解决墨西哥湾漏油用的时间还长!”
      或许这话给了“相关部门”一定的压力,之后不久,漏水的问题就解决了。
      Thrive DC的机房在下午1点关闭,之后谢普托克会“转战”到华盛顿的国会图书馆或其他图书馆上网。
      “离开了网络,我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做这些事情。”谢普托克说。他说自己每天花五六个小时上网,社交网站是他主要的阵地。他曾在一篇博文中提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都指望他,他不能丢下他们不管。
      
      自幼被父母遗弃
      
      谢普托克有一个悲惨的童年,他8个月大时被父母遗弃。如今谈起自己的身世,他只能指着后脑勺一条细长的伤疤说:“我8个月大时,在新泽西的一家旅馆中被人发现,当时我的头流着血,初步检查是颅骨断裂。”
      经过3次开颅手术,谢普托克活了下来。在一家孤儿院里住了5年后,他被一对好心的夫妇收养。
      医生在给谢普托克做手术时断言,虽然活了下来,但他头部的伤势将影响他完成学业或融入社会。不过他在1987年顺利地从高中毕业。
      “他可以出色地完成很多事情。”谢普托克现年73岁的养母乔安妮・谢普托克说。值得一提的是,谢普托克自从15年前开始流浪后,就和养母失去了联系,后来还是通过脸谱网重新取得联系的。
      高中毕业后,谢普托克做过货运管理员,后来因与老板发生争吵被解雇。1994年2月14日,当人们沉浸在情人节的甜蜜中时,即将迎来25岁生日的谢普托克领到了最后一次工资。此后不久,他开始了衣食无着的流浪生活。
      流浪期间,谢普托克开始吸食可卡因,还曾因此入狱,后来他戒掉了毒瘾。
      2005年,谢普托克参加了一次反对伊拉克战争的活动,然后住进了华盛顿市名为“富兰克林学校避难所”的流浪汉之家。在那里,他开始考虑这座城市里所有无家可归者的未来,并为这些人讨公道。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意识到学会使用电脑是多么重要。
      2008年,“富兰克林学校避难所”关闭,政府向住在里面的近300名无家可归者提供了过渡性公寓,不过没有谢普托克的。
      谢普托克不在乎,他只想为和他有相同境遇的人提供帮助。“美国无家可归者同盟”执行理事尼尔・多诺万称赞道:“对像他这样在流浪汉之家里呆了那么长时间的人来说,这并不简单。”
      
      拾金不昧的流浪汉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也有一个“学雷锋”的流浪汉。据《纽约时报》12月11日报道,这位名叫戴夫・塔利的流浪汉因拾金不昧受到赞扬。
      据报道,现年49岁的塔利曾是个酒鬼和瘾君子。1999年他因酒后驾车被捕,之后便过起了流浪生活。几个星期前,他在亚利桑那州坦佩市车站游荡时,捡到了一个装有3300美元现金的包。对塔利来说,这可是笔巨款――如果据为己有,食物、住所就都有了,还可以修理一下他那辆哪里都响的自行车。
      可想来想去,塔利还是决定物归原主。他把钱交到坦佩市社区行动中心,之前他曾在这里做义工。该中心找到了这笔钱的失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名叫布莱恩・贝朗格的大学生。贝朗格表示,这笔钱是他准备用来买辆二手车的,丢了之后,他本来已经不抱希望了,没想到钱回来了。
      高兴之余,贝朗格准备拿出一部分钱给塔利作为酬谢,但塔利婉拒了。“那太不好意思了,我干这事不是为了钱”。
      塔利的义举受到了坦佩市民的交口称赞,大家纷纷捐款捐物,帮塔利找工作。目前塔利收到的捐款已超过8000美元。他专门开设了一个账户,把这笔钱存了起来,准备今后用来接受诸如电脑操作之类的培训,以便找一份工作。坦佩市市长休・豪曼还以他的名字设立了一个纪念日――“戴夫・塔利日”,以纪念他的义举。
      塔利以他的义举改变了以往人们对流浪汉的负面印象。一个流浪汉朋友在街上遇见塔利后高兴地叫道:“谢谢你,伙计,你给我们大家挣了面子!”(摘自《青年参考》第1598期)

    推荐访问:学雷锋 流浪汉 美国 “学雷锋”的美国流浪汉 美国流浪汉感人视频 美国流浪汉什么梗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