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逆城市化和郊区城市化的区别 城市化进程中逆城市化现象发展规律研究

    时间:2019-05-17 03:28:3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城市化进程中逆城市化现象发展规律的研究,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提供一些有利的依据。城市化水平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种表现,为了更好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我们必须对城市化进程的规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这个对建设和谐、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城市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化;逆城市化;发展;城市化进程
      【 abstract 】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rbanization in the counter urbanization phenomenon law of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to provide some beneficial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basis. The urbanization level is the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of a kind of expression,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urbanization process, we must to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the law have a clear idea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and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urbanization proces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 key words 】 urbanization; The counter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Urbanization process
      
      
      中图分类号: 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下,近现代城市迅速发展,使各国城市化进程在世界范围内快速的前进,城市化水平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从工业革命开始,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带动着城市化的不断迈步前进,世界各国都无一例外。而二战后,在欧美国家出现了,人口从城市大批量流出的现象,由大城市向小城市或者农村回流的现象,这一现象在当时被称为逆城市化。中国目前就处于一个城市化高度发展的阶段,而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一些城市通病就不断的暴露出来,在这种城市病问题日益锐化的前提下,使逆城市化这一理论研究热情日趋高涨。
      一、逆城市化理论背景与意义
      (一)逆城市化理论背景
      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促进了大都市的发展。而到了70年代中期,美国大城市开始出现发展趋缓的现象。非大都市地区的人口增长率高于大都市地区的人口增长率。甚至在1970年3月到1974年4月期间,大都市的人口减少了180万。恰在此时,其它西方发达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出现大城市发展放缓现象,美国经济地理学家布赖恩•J•L•贝里据此认为,70年代的美国正在经历一个转折点。贝里认为“逆城市化进程的本质就是规模的下降、密度的下降和异质性的下降”,声称这一趋势是使得人口分布“从一种比较集中的状态到一种不太集中的状态的运动”。以其观点来看,“逆城市化”、“非都市化”使得美国城市面临解体,人口分布模式由城市化转为逆城市化,甚至是乡村化。
      (二)逆城市化的意义
      “逆城市化”意义主要有:利用“逆城市化”的力量来解决相应的“城市病”,促使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利用“逆城市化”的力量发展村镇,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小城镇的消费的能力,能够吸引中心城市的人流、物流和产业流,促进村镇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由此可见,借助“逆城市化”的力量发展村镇,是促使村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捷径和最佳选择。从而使“逆城市化”成为乡村发展的重大力量,并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和“大城市病”问题。“逆城市化”必然成有效解决“城市病”,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缩小城乡差距,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二、逆城市化现象的理论基础
      以一些发达的国家城市发展为例,世界上各国城市化发展过程分为城市化、城郊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这样的四个阶段。(如表1)
      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注: +表示人口增加,++ 表示人口大幅度增加,— 表示人口减少, — — 表示人口大幅度减少
      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比例达到75 % 的时候,城市化发展速度将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此时发展型城市化阶段已经基本完成,城市化进人集中趋势与扩散趋势并存、以扩散趋势为主的发展时期(核心城区进人衰退阶段) 。
      三、逆城市化现象的实证分析
      (一)从各国城市化进程经验上对比分析
      城市化水平在各国表现有所不同,发达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在上个世纪后十年已经进入后城市化时期,这些国家,从城市化的中后期开始都有“逆城市化”现象产生,“逆城市化”是指在城市发展演变过程中,各国“逆城市化”的特点不尽相同。
      1.美国。城市郊区化发生在20 世纪50~70 年代,主要表现是城市人口向郊区转移,大城市外围分散布卫星城镇,根本原因在于城市人口、服务业及相关产业向郊区迁移的一种离心分散化。美国从18 世纪末城市化的初始阶段始到20 世纪末“逆城市化”出现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时间。19 世纪后期,在霍华德田园城市思想的影响下,首先一批富有阶层搬入郊区,在随后的半个世纪里,家庭汽车的大量使用和公共交通设施快速发展极大地加速了城市郊区化进程。城市内的大量中产阶级开始涌向新的郊外开发区居住,城市空间结构形态随之发生变化,城市发展在空间上表现为卫星放射状。
      2.德国。城市化进程中,非常鲜明的特点,中小城镇是城市化的主体、城乡一体化程度高。德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只有柏林、汉堡和慕尼黑,小城市(人口在2万~20 万)在所有城市中占了76 %。在城乡一体化中法兰克福经济区非常能够说明问题,它是德国的交通枢纽,对整个欧洲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进入20 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法兰克福的经济地位在增强,但市区人口呈现负增长趋势。这说明大城市的人口在逐步向郊区和中小城市流动。德国每年有20 万人向郊区和小城市流动,城市空心化、城乡一体化进一步加强。
      (二)从数据上对比分析
      从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看,中国现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其城市化进程正处于第一和第二阶段,也就是城市化和城郊化阶段。目前来看,城市化是主流,可是在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工矿企业及住宅区向郊外迁移的浪潮也已经开始。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国家, 截止2009年止, 城镇人口比重为46.59%,都远远低于上面提到的75% 的水平。然而在我国发展型城市化阶段还没有基本完成的情况下,近几年的城市化速度逐步减缓并有下降趋势。
      资料来源: 《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
      
      图12000-2009中国城市人口相对增长速度
      究其原因:
      第一,大城市人口密度不断的扩张使得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等一系列城市病逐渐显露出来;
      第二,随着城市周边建设的投资规模的不断增加,相应的交通设施也配套成型,特别是高速公路、汽车、地铁和环城轻轨的发展,以及国家对郊区建房、购房的各种优惠政策,为住宅郊外化提供了可能;

    推荐访问:城市化 发展规律 进程 现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