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感性和理性_绘画艺术中的感性与理性情感探析

    时间:2019-05-17 03:24: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在绘画艺术中,一幅幅动人的画作来源于感性与理性情感的交织。感性使得作品有了灵魂,理性给了作品以恰当的表达方式,艺术在这感性加理性的思索中不断地成长、升华。本文主要介绍绘画艺术中的感性与理性情感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 绘画;艺术;感性;理性;情感;
      Abstract: In the art of painting, depicting the moving paintings from the emotional and rational emotions intertwined. Sensibility makes the work with the soul, the rational to work in an appropriate way, art continues to grow, sublimation emotional plus rational thinking.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motional and rational emotional content in the art of painting.
      Keywords painting; art; emotional; reason; emotion;
      中图分类号:J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艺术世界更多需要的是艺术家的情感投入和哲学沉思。西方近代美学家黑格尔关于美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呈现,暗示了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人的理念或精神赋予了它。,中国艺术的真实观,要求的是艺术家情感真诚以及艺术描写对象与人情感的相符合。在艺术创作中,绘画技巧固然重要,却不能轻视情感表现,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推动的。“情感”本身就是人的心理的主要品质,它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内部感受和心情的反映。因此,绘画就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把内在情感呈现出来以供观众感受和认识的形式。
      1、绘画艺术中的情感
      “艺术是一种情感系统, 正是产生优美形式的温床” , 这是英国著名艺术理论家赫伯特 里德对艺术的定义。对于绘画艺术来讲, / 情感0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它贯穿于艺术创作的始终。在这个过程中, 活跃、深刻、丰富的内心活动, 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 从而萌发出不可遏止的创作欲望。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 艺术家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技巧, 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转化为可感、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也许要比任何其他的理论都更加接近艺术的本质。情感是产生优秀艺术作品的源泉, 现代绘画大师毕加索的作品之所以能被普通大众所欣赏和理解, 就在于他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自己强烈、丰富、真切的内在情感进行毫无滞涩以及淋漓尽致的宣泄。如在一幅描绘朵拉#玛尔的肖像画5哭泣的女人6中,毕加索描绘了一个泪流满面的女人, 她的牙咬着手帕以努力控制自己不哭出声音来。而这女人的痛苦不仅表现为那一双泪眼、那支离破碎的脸以及抽搐、扭曲的面颊, 也表现在她那颤抖的手和揉皱的手帕上, 甚至贯穿于人物的每一根线条中。作品将她被抛弃后的撕心裂肺、歇斯底里和伤心欲绝的痛苦情状表现到了极致。毕加索说:“ 艺术家是接纳来自各方面唤起情感的大容器”当我们画立体派的绘画时, 我们的旨意不在于创造立体绘画, 而在表达我们内心所有的情绪。从本质上说, 整个绘画艺术领域所关注的主题就是人类的情感世界。不同时代所认可的艺术杰作往往都曾感动过那些时代人们的心灵; 而那些最伟大的艺术作品却能超越它们所属的时代, 令今天的观众仍然怦然心动, 就在于他们表现了人性中某些最本质、最深刻的东西。虽然每一个时代艺术所关注的情感内涵和表现方式、态度都有所不同, 但是, 对内在情感敏锐而深刻的体验总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时最根本的原动力。
      2、感性与理性情感分析
      艺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他们相互依存而又相互促进。通过研究美术史,我们不难看出,一位画家的艺术风格往往和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时代是密不可分的,不同的生活经历成就了不同的艺术风格。生活丰富了艺术的内涵,激发了画家无限的感性情感和创作激情。在马蒂斯的作品《舞蹈》中,朱砂色的、极具概念化的人体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在蓝色和绿色的背景衬托下疯狂地舞动着。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形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舍弃,以单纯的色彩和大胆概括的线条及色块描绘对象。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感性与理性情感的完美融合。艺术家通过对知觉对象的表现性特征的把握和共鸣,以理性的感性强化和升华作品的思想,并最终实现绘画艺术中感性与理性情感的自我表现。
      在创作一幅作品的时候,画家往往处在激动的感性状态之下,在这种状态下所画的色彩正是最直观的色彩。当我们冷静下来再去分析在感性状态下所画的色彩时,便会发现,感性中却隐含着理性的成分。从笔者自己的经验来看,在作画前,首先要让自己完全激动起来,调动一切情绪。让自己完全处于想要画画的兴奋情绪中,以自己最直观的感觉快速用画笔记录下来这种感觉,期间脑海中会闪现出最基本的色彩、构成、线条等理论知识。这些一闪而过的理论知识帮助笔者整理不可抑制的情感,进而将其清楚地表达出来。对于这幅《人体》(图1),在作画之前,笔者先前后左右走上几圈细细观察模特,对其有一个全面大概的认识,观察每个角度及色彩的构成,找到感觉,再在心中构思画面,最后把自己脑海中的画面结合模特快速地画下来。画中单纯的黄色人体躺在铺着红色床单的床上,在淡淡的湖蓝背景色衬托下,显得更加突出,色彩的运用单纯、浓烈而又安详温暖。这也正是笔者所追求的画面效果。对象刺激着笔者的大脑神经,给了笔者艺术绘画上的冲动;专业的绘画理论知识在此刻理性地指挥着笔者的思维、眼睛、双手,甚至全身的每个细胞,冲动而又理性地在画布上快速地绘画。从根本上说,这些理性又来自何方? 当然是平时的积累,以及对色彩、构成、结构、色调、光线等知识的认识。它们在不断地积累—— 实践——积累—— 实践—— 再积累—— 再实践的循环往复中慢慢转化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在我们需要它们的时候,它们则以一种感性的理性方式呈现出来。我们知道艺术具有不可复制性,这种不可复制性往往和画家此时、此地、此情、此感的不可复制是分不开的,这便是当时的感性。就如同一位画家想复制自己的一幅作品都不可能画得完全一样,因为他没有了当初画那幅画时的此时、此地、此情、此感。没有了这种感性的情感,试问又如何能复制?单凭理性的回忆吗?那便要失望了,没有激情的作品,僵硬、呆板、毫无生气。这样的作品如何能打动人?这样的复制当然是要失败的。
      拿写生来说,新到一个地方,首先我们要四处转转,寻找感觉,了解这个地方的环境、人文等,在对这个地方有个初步的印象后,再寻找构思画面,最后确定画什么,在哪里画。对于写生来说,寻找感觉很是重要,找到了感觉也就找到了绘画的灵魂,一旦有了魂魄,这画作就变得有意味了。对于这种寻找感觉的过程,吴冠中曾称之为“怀孕”。在他看来,创作一幅作品就如孕育一个新生命般神圣。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一旦怀了孕,自然就能诞生一个生命来。大学时,教师曾给我们放映过一部波洛克的纪录片,笔者对此印象特别深刻。有一次,波洛克要创作一幅作品,他准备了一个很大的画框,绷好画布以后也不着急动笔,而是每天对着画框看,只是看。很多天过去以后,他终于动笔,飞快地在画布上挥洒,不到半天就将作品完成了,一气呵成,没有多余的矫揉造作。现在回想起来,波洛克当时每天对着画布看也就是在找感觉“怀孕”吧。当然,这种“怀孕”到生产是一种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找到了感觉,以理性加感性的思维组织塑造空间、形象、色彩于画布上,这就完成了一幅画。
      3、结束语
      绘画是一种意识形态,它和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来自生活,又是升华生活的结晶。我们需要有鲜明的主体意识,以开放的胸怀吸收各种营养,真诚地关注生活,创造性地表现对生活的感受。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练、积淀下来,传流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思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让我们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心怀雅致,感悟生命。
      参考文献
      [ 1] 里德. 艺术的真谛[M] . 王柯平, 译.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
      [ 2] 迟轲. 西方美术理论文选[M] .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 3] 贝尔. 艺术[M] . 薛华, 译.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 4] 弗莱. 视觉与设计[M] . 易英, 译.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推荐访问:探析 绘画 感性 理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