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如何发挥文言文瑰宝的作用】

    时间:2019-04-13 03:21: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但文言文的教学效率一直不容乐观。大致可用“累、慢、闷、差”四个字来形容: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慢,教师教学进程慢,学生形成积累慢;闷,课堂气氛沉闷;差,教学效果差。一句话,高耗低能。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跟上改革的步伐,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的一大课题。所谓“课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多年的初中文言文教学实践,使我切身感受到文言文教学中苦恼和困惑。因此,我对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注重落实,变“死”为“活”
      (一)落实要灵活。
      文言文字词句的课堂学习要想活起来,就不能孤立地解释字词句的含义,而要把它们的理解与整篇文章的内容以及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体会紧密地结合起来;不能光照着教参或者资料书简单的备备课,照本宣科的讲给学生,而应突出重难点,于重难点处发问,让学生相互质疑、讨论,让沉闷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还会恹恹欲睡吗?
      《与朱元思书》一文,在讲“蝉则千转无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句话的翻译时,教参上是这样翻译的“蝉就长久不断地叫,猿也叫个不绝。”学生就不理解了,都是写叫的,为什么一个用转,一个用叫呢?我就给学生解释,“转”通“啭”指的是鸟叫声,形容声音的婉转动听,而猿的叫声粗犷,所以没用同一个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 醉翁亭记》中连用了21个“也”字,它具有表示判断和舒缓语气的作用,这就需要学生在翻译时灵活掌握,使翻译的句意更符合文意。
      (二)落实在运用。
      我们的许多教师教学文言文的功利性太强,主要从考试角度进行教学,基本上是采用解题—介绍作者—写作背景—讲解课文—朗读背诵—巩固训练,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教学中为了落实字、词、句,老师一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为了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打破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在语言的运用中落实字、词、句。在平常的教学中,我还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小本子,把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过去课文中曾经出现的一些字、词、句记下来,做个积累。并且引导学生加以比较,以加深记忆。对课文中经常出现的重点字词或特殊句式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异同点以有利于知识的运用。
      (三)落实在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文言文的教学内容,活化教学方式,声色结合,图文并茂,让课堂更直观更形象,从而触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落实在学习形式。
      开展各种活动,不断尝试各种学习形式。把文言文教学与活动实践课相结合,在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形式:如讲文言故事、举行文化常识竞赛、进行课本剧表演、古诗文吟诵、文言课本剧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自主积累记诵文言文的知识。
      二、注重语言,变“贴”为“赏”
      现在的文言文教学 ,主要是老师按照教参和资料书先备好课,然后按照自己的备课本上的程序一步步的讲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不能发挥主体作用;或按照“固有的文言文教学的先导入,后字词,再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然后朗读逐句翻译等模式 ”并且给自己的教学内容贴上一个个标签。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将教学模式的五要素: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组合、操作程序等五个因素互相联系,有机的组合设计出新的教学环节,也就是注重语言,变“贴”为“赏”。在课堂教学实践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创新、合作的理念,师生对文言文的文本语言进行鉴赏,努力构筑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课堂模式 。这样,才能在不断地学习中得到艺术的熏陶,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赏句式之美。
      《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偶句,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就取得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二)赏意境之美。
      《小石潭记》一文中,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的描绘中,结合作者自身的遭遇,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小石潭景物的幽静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强烈的对比,有力地反衬出作者寄情山水摆脱抑郁的心情。
      (三)赏结构之美。
      《醉翁亭记》一文中,结构上的精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用“乐”作为主线贯穿全篇,集中抒发作者被贬之后恬然自乐的旷达情怀。第二,用移步换形、层层缩小之法来写景色和人物。第三,讲究前后照应,注意埋下伏笔。
      三、注重感悟,变“讲”为“读 ”
      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就告诉我们不管学习什么语言都需要一定的语感。而我们现在的文言文教学现状是老师教的多,学生学的少。几乎每节课都是老师在不厌其烦的讲重点字词、翻译句子、分析重要内容等。学生在被动的接受,听不到他们对文本的诵读之声,这样的教学导致的结果是教师在课堂上出尽了风头,而学生的收效甚微。
      根据这几年对文言文的教学,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读,应充分利用朗读感悟法。在朗读中感悟,是最基本、最原始的读书方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之一,特别是短小精悍的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应该采用此方法。
      如《与朱元思书》一文 这是一篇优美的以景抒情的散文,内容很丰富,阅读它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艺术的欣赏而且也可以从中受到深邃的人生的启迪。要教好这一课,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朗读。但是,首先要对课文中那哲理性的主题有所理解。
      又如,我在讲授《记承天寺夜游》这篇课文时,就是让学生反复朗读,从而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感悟文本的深刻内涵。学生首先是在多媒体的渲染下情不自禁地“一遍又一遍的跟着朗读”,不知不觉地被带进了文本之中。然后“清读”,相互评点、讨论,大家便评点便讨论。从学生的朗读和评点可以看出,大家已经真正走进了苏轼的内心世界,理解了他此时的心境和写作此文的意图。可以说正是这深情的朗读,学生才能有那么深刻的感悟,才能把文本语言变成他们自己的语言,并很好的表达出来。
      对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的探索任重而道远。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化理论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课堂实践,为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探索更加有效的途径。

    推荐访问:文言文 瑰宝 发挥 作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