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浅析高校后勤服务过程中的主客体性|高校后勤研究

    时间:2019-04-02 03:35:1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以后勤服务认识的理解为主线,就后勤服务过程中主客体的界定及其如何提高高校后勤服务质量,分别加以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主客体性  主客体概念可以把高校后勤服务中纷繁复杂的的关系抽象为辩证的主客二元概念,使复杂现象本质化,以揭示高校后勤服务的动态过程及其特征。
      一、高校后勤服务过程中主客体的界定
      众所周知,主体和客体是哲学范畴的两个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客体关系原理告诉我们,人类最基本的很多就是社会实践,而社会实践的对象性很多,始终存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所谓主体,就是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人,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一个社会或集团。所谓客体,就是主体认识和实践活动客观现象。所谓主客体关系,就是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因为人是有生命、有感情、有思想,具有各种活动技能的社会存在物。人们的各种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驱动着他们根据客观情况来形成和确定自己活动目的。于是人们在这种目的活动中,就形成了主客体关系。当然,人们的目的活动是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去形成和确定自己的目的,在承认主体受客体制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主客体关系原理的核心。正如马克思所做出:“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像其它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了‘服务’这个特殊名词,是因为劳动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服务的。”后勤服务为高校教学、科研及教职员工的生活提供特殊的使用价值,同其他商品一样,是一个生产过程或者叫劳动过程。因此,关于高校后勤服务主客体的界定,必须从高校后勤服务过程实质性认识着手。高校后勤服务过程是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一种有目的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它含有后勤职工的服务活动和师生员工接受服务的活动两个方面。广大师生员工和后勤职工及其服务有关的诸多因素(入服务内容、方法、手段等)是构成服务过程的诸要素,其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师生员工和后勤职工。
      由于高校后勤服务过程是服务者与服务对象的双方活动过程。是基于人与人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和本质。正如马克思所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就后勤服务活动而言,后勤职工是服务活动主体者,应处于主体地位;广大师生员工则是服务活动的大小,应处于客体的地位。然而,就接受服务活动来说,师生员工是接受服务活动的体现者,应处于主体地位;后勤职工是师生员工接受服务的对象,应处于客体的地位。如果仅从服务者与服务对象的双方活动过程角度看,人们是很难确定主体的范围。但是,只要认识到在后勤服务的过程中,服务者与服务对象相互间的角色无论怎样变化,他们都是范围实践活动的人。因此,二者的总和角色后勤服务实践活动的主体,后勤服务过程中的客体是其供需矛盾的运动。服务者与服务对象进行服务实践活动的实质,即在供需矛盾之中运动。但是,在实践中许多被服务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实践的主体,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将自身排除在主体之外。综上所述,高校后勤服务活动过程的主体其参与活动中的人,不论是后勤职工,还是个大的师生员工。其客体是后勤服务过程中的供需矛盾的运动。
      二、后勤服务过程中服务双方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高校后勤服务过程的实质是后勤职工针对师生员工的生活、教学与科研的需求进行有计划的提供服务劳动的一种特殊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服务对象的无和有、少与多、不足和满足之间的矛盾,即存在服务对象现有的要求与要求发展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应视为后勤服务过程中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或根本矛盾。它贯穿于后勤服务过程的始终。服务双方的一切服务活动都是为了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由于这一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作为后勤服务过程中存在的服务者、服务对象和其它服务诸要素之间的各种矛盾,处于次要和服从地位。
      在高校后勤服务的主要矛盾中,存在着有无、不多、不足等为一方,和有、多、足为另一方的两个方面,二者对立统一于后勤服务过程这种需与供的主要矛盾之中。其中主要矛盾随着矛盾运动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要求,从而使矛盾得到解决,后勤服务过程终于完结。这里所指的一定条件包括服务者的领导、物质、经费,一定的期限和预期的服务目标等等。后勤服务的发展规律可概况为:服务对象的需要由无到满足的转化,是在后勤职工提供服务与服务对象参与下共同完成的。实现预定服务目标也是其双方的共识与要求,但在矛盾双方的转化和实现服务目标的过程中,服务双方起的作用分别是:在供应过程中,服务者是“主导”作用;在需求过程中,服务对象是“能动”作用。因此,在后勤服务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即必须同时发挥服务者的“主导”作用与服务对象的“能动”作用,才能使供需这一服务主要矛盾尽快、圆满地解决。可见,尽管在后勤服务过程中是服务者提供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接受服务内容的双方活动,但这种双方活动不是相互截然分离的,而是“唇齿相依”的有机整体。因此,在后勤服务过程中,要彻底改变那种后勤服务是后勤部门或人员单方面的工作的传统观念,必须使广大师生员工真正认识到:服务双方应该是目标一致和共同参与的关系。这里尤其强调的是服务双方均有相应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方能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协作的新型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关系,也就尽快地圆满解决后勤服务中的供需主要矛盾。
      三、启示
      (1)深化对高校后勤服务规律的认识。高校后勤服务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和认识过程,在分析高校后勤服务者和服务对象在这一过程中作用的性质时,运用哲学认识论中的主体和客体的概念,可以明晰高校后勤服务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表述高校后勤服务中的服务者和受服务者相互作用的性质和相互转化的情景。(2)倡导高校后勤服务主客体统一性原则。在高校后勤服务过程中,服务者与服务对象都既是主体又是客体,要重视服务者和服务对象的主体地位,以服务对象的主体认识、主体选择、主体实践为中心展开,培养服务对象的道德自觉性、自主性和自律性,发挥服务对象的主观能动性。主客体统一性原则指示人们在引导服务对象扬善弃恶的过程中不能把服务对象只作为客体来对待,应当把服务对象作为主体来对待,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主体能动性。(3)服务双方要正确处理自己的权力和义务。由于服务双方在服务时同为“主体”,而服务过程这个载体为“客体”,因此,服务双方都应以发展高等教育为目标,以“同舟共济”为主导,在相互依存的服务过程中,双方都要正确认识处理自己的权力与义务。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没有义务的权力,也就没有权力的义务”。如服务者有提供、少提供,甚至不提供服务的权力;而服务对象有提出无需求、少需求或过高要求,以及处于、不参与或阻碍服务活动的权力。特别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人们依赖心理、恩赐心理极大地阻碍服务双方的情感交流及供需矛盾的转化与完结。所以,服务双方必须正确处理自己的权力与义务的关系,是提高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关键之一。尤其要强调是服务者要注重职业道德,服务对象要注重公共道德的修养,使他们能真正处理好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集体主义;享乐主义、腐败现象和艰苦奋斗传统的矛盾等等,自觉地将“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是为他人服务”的观念融汇在思想上、行动中。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43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7

    推荐访问:体性 浅析 过程中 主客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