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看到孩子的闪光点【要看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

    时间:2019-02-09 03:24:3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21世纪世界将进入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产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改革与发展。在过去几年里,我们曾广泛照搬和模仿他人设计的教育过程,造就好一个模式,力图将幼儿嵌入这一模式中,凡符合这一模式为合格者,否则,将视为不合格,忽略儿童的创造性、主体性。从活动的设计、组织到幼儿的反馈都体现了教师的匠心独具,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教师在整个活动中的“导演”痕迹太重,留给孩子的自由探索的时间、空间太少。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活动前预定的目标,对在活动中出现的非标准答案总置之不理,而对“诱导”出来的“标准”答案则大加赞赏。或许他们认为唯有如此才既实现了教育目标,又促进了孩子的发展。
      记得有一次我去观看了这样一次观摩活动:续编故事《公鸡和狐狸》,开始时教师出示了图片,上面有公鸡、狐狸、松鼠、刺猬、石头……然后教师讲了一个故事的开头:“很多小动物在森林里做游戏,突然来了一只狐狸,这下怎么办呢?”这时要求小朋友想出办法帮助小动物们。在教师的引导、暗示下,小朋友们想出了许多办法。“小刺猬缩起来用刺去扎狐狸。”“用石头去扔”、“公鸡用嘴巴去啄它”、“请猎人来帮忙”……幼儿发言踊跃,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看来幼儿的回答也符合教师事先设计的模式。正当教师想说出故事的预期结尾:“公鸡和小动物又一起快乐地游戏了”的时候,突然有一男孩说:“为什么就要打狐狸呢,让狐狸也来一起做游戏。”听到这样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教师愣了一下,用眼睛瞟了一下这位男孩,然后继续讲出了预期的故事结尾。
      在整个活动中,几乎所有的幼儿都是在教师引导、暗示下回答问题,回答得很精彩,也很符合教师原先设计的教学模式。表面上看整堂课从大部分幼儿的表现,课堂气氛、课程的原先目标来说,真的是无可挑剔。但是,这一男孩突发奇人的想法却没有得到教师的肯定,因为不符合故事的常规逻辑,不符合教师的备课计划,教师也因为急于按备课计划行事,而错失了一次良好的教育契机。可想而知,这一男孩当时的心情如何,自己的突发奇想遭到老师的冷眼,他会快乐吗?更严重的是教师的这一行为,无意中却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空间,否定了孩子的求异思维,挫伤了孩子大胆思维的积极性。这是这位教师这节课的失败之处,更是教育的悲哀。我想,在当时的情况下,大部分教师都会采取同样的方法。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跳出这些框框架架的束缚,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开拓幼儿思维,灵活幼儿的头脑呢?狐狸就一定会来吃小动物吗?狐狸原来是坏的,说不定它变好,想和小动物一起游戏……说不定教师当时肯定男孩的回答后,会有更多出乎意料的故事结尾,说不定整个课程目标不仅是简单地要求幼儿学会保护自己,更深一层的是教育幼儿发散思维,放飞想象。这就是传统教育观念所致的在教学上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灌输与训练,忽视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重追求唯一的预设答案,评价的标准定位于学科领域某一孤立的知识点和能力所带来的后果。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灵活地执行。”此外,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此外,《纲要》提出幼儿园的教育还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要求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我们都知道应该在活动中突出幼儿的主要地位,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但是每当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创意刚刚凸显,我们又往往只考虑备课计划和自己的意愿,匆匆忙忙地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而忽略孩子的主体性、创造性。那么在新《纲要》的理念指导下,我们应如何做呢?
      首先,我们要善于在偶发事件中发现其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活动中的偶发事件不可预测,谁也不会事先想到幼儿会抛开教师的引导、暗示,说狐狸也想和小动物一起做游戏。这就要求教师能在活动中迅速、机智地对孩子的想法做出准备判断,而不能只限制于自己活动设计思想,而错失教育契机。当时,教师如果采取适当的引导方式,并将活动引向深处,就能充分挖掘蕴涵其中的教育价值。“对呀,请狐狸也来参加游戏。”“狐狸很坏的,会吃掉小动物。”“狐狸它变好了,想和小动物们做好朋友,一起做游戏。”“狐狸做了坏事,可是它知道自己错了,改正了缺点,我们原谅狐狸,让它也来一起参加游戏。”教育幼儿学会宽容,爱护他人,甚至可以对“狐狸怎么会变好的呢”展开假设讨论,丰富幼儿的想象力,这样就不只是停留在勇敢品质教育的层面上。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决不能偏重于实施自己预定的目标和计划,必须随机灵活地根据幼儿的反应适时进行调整。只有如此,才能抓住孩子的闪光点,激活孩子的思维,创造出新的教育价值。这才真正体现了新《纲要》的理念,把它从观念上落实到具体的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
      其次,尊重幼儿,关注个别差异,以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以发展的目光欣赏孩子,支持每一个孩子获得成功与发展。
      陈鹤琴说:“儿童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想法。”“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孩子间的禀赋品性也是各不相同的。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常常有意无意地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创造新意义,表达自己看待事物的独特角度和认识。小男孩突发奇人的想法就是一个有力的说明。每个幼儿都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经验和受不同的教育,当然对事物也有不同的认识和想法。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孩子,让他们享受完全平等的待遇和权利,最大限度地理解他们这种需要,尊重他们这些想法,这样就能催发他们心灵深处智慧的种子。假如教师当时能以发展的眼光,以支持、欣赏的态度去肯定男孩的想法,去挖掘这与人不同的闪光点,那么就能促进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支持每一个孩子所获得的成功。在本次教育活动中,教师由于受活动设计的牵制,而否定了男孩自己独特的想法,在整堂课中,把幼儿的想象力框在了原先设计的计划里,扼杀了幼儿刚刚萌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活动过程中,虽然有些内容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没有考虑到,但是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提出来了,我们就可以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灵活处理。在活动中应该给孩子多一份想象的空间,多一份思维的空间,多一份自己的想法。在倡导、崇尚个性的今天,难道我们还要用沿袭多年的整齐划一的思维方式,去磨圆21世纪孩子应有的棱角吗?
      再次,教师应站在幼儿的角度去鼓励、引导幼儿大胆展开想象,让自己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伟大教育家蒙台梭利一向推崇尊重儿童,告诫教师和全体成人:“Follow the child”(可译为“向儿童学习”或“跟从儿童”)。如果我们一味地以成人的思维方式作为标准来评价、引导孩子,教育制约孩子,那就会禁锢孩子的思想,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长期在这种“牵着鼻子走”的观念引导下的幼儿,自己的想法得不到教师的支持,得不到教师的肯定,那么他思维的积极性就会挫伤,就会被泯灭。如果教师能创造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肯定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就能得到不断的激发,想象的空间将会更宽、更广。所以在活动中,我们不妨站在幼儿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充满灵性与活力、有充分发展潜力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和发展需要。可惜的是,许多时候,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强加给孩子,总想给孩子“指点迷津”,总爱纠正孩子的错误。在新《纲要》理念的指导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更应该引导孩子跳出常规思维框框,从不同角度去寻求多种出路,尊重孩子的特点,尊重孩子的个性,以发展的眼光,以欣赏、支持的态度看待每一个孩子,促进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推荐访问:闪光点 要看 孩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