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让作文教学不再苦涩_作文教学

    时间:2019-02-08 03:15: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费时而低效的问题,这已成为整个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重症之所在。学生辛辛苦苦学了十几年语文,文不从,字不顺,下笔不能成文者大有人在。究其原因,教师囿于“应试教育”的束缚,无视作文规律,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绞尽脑汁大讲作文技法,学生则搜肠刮肚臆想杜撰;教师急于事功,学生急功近利,其结果欲速则不达。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作文教学观念
      “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必然以考试为中心。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能快速成文取得好成绩,有的教师就完全背弃了作文写作规律,指导学生用固定不变的模式来写作;有的教师热衷于写作技法的讲解;有的教师则干脆押题,让学生背例文,等等。这些做法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反而会挫伤学生们仅有的一点写作激情,最终会把作文教学引入死胡同。因此要想提高作文教学实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更新作文教学观念,以素质教育思想来指导作文教学。
      其实作文本身并不神秘,它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本质上说“它是一个双重变换过程,就是:第一,把外部刺激的能量变换成知觉的显示或者现实的形象;第二,把形象变换成作为形象客观化、物质化的文字描写”。这里所说的双重变换过程就是作文写作的规律,作文教学首先必须遵循这个规律,还学生真正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多让学生练笔。这就像教游泳一样,如果教练只是在岸上指导,而不让学生下水实践、练习,那么再高明的教练也教不出会游泳的学生。鲁迅先生在谈到写作时曾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可见鲁迅先生是不赞成以传授技法来教学生作文的,他强调的是自己的实践和练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更新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提高中学作文教学的实效。
      二、让学生深入生活、积累生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作文来说,生活是它的源头活水。现在有很多学生讨厌作文或者害怕作文,其主要原因还是觉得写作文时无话可说。当然这种情况可能和老师命题超出学生的生活范围有关,但更为主要的,我以为是现在的学校教育围绕各类考试转,有时甚至加班加点,几乎关闭了学生参与生活包括读课外书、看报、看电视的大门,更不用说学生能主动地去关心社会、人生、自然,积极地投入到改革开放的火热的生活了。由于枯燥刻板的学习生活和有限的实践经验,许多学生作文中内容空泛,千文一面,有的甚至没话可写。即使勉强成文的,大多数也是空喊口号,胡编乱造。在记叙文《我如何战胜脆弱》的写作中有五分之一的学生是以父母双亡来写自己如何战胜脆弱的。由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学生缺少生活,学生远离生活,因为实际上我们的作文教学远离生活。只有把学生从“应试”的圈子里拉出来,让他们走进生活,引导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敏锐的触角去感受生活,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从而自觉积累生活,才能有效地提高中学作文教学的效率。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我常见学生作文寥寥数语,无话可写。例如写一段景物描写片断,交上来大部分作文是介绍性文字。详细了解后,才知道很多学生感到身边没有什么优美的景物可写。学生之所以出现感知钝化现象,是因为他们仅仅生活在学校之中,而离现实生活较远。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利用课余时间把全班学生带到了风景如画的骆马湖边,让他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指导他们运用自省、自知和同感推知的方法学会体验,进入“神与物游”、“感同身受”的体验境界,最终让他们在感悟中去发现美,进而产生表现美的冲动。事实证明,经过这一次实地体验后,学生作文的兴趣增强了,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也比以前有所提高。
      三、构建科学的课型结构
      目前作文教学中的课型结构是传统的,是以教师为主线来安排的。它主要包括“作文前指导―作文中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评讲”这几个环节。这样的课型结构忽视了学生这个创作主体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注意指导学生向生活去探究写作的源泉。这就“如同种花,只注意修剪花枝,不注意植根培土,花枝没有不枯萎的”。因而可以说传统的作文教学课型实际上已阻隔了学生作文走向生活的通道,阻碍了作文教学实效进一步的提高。正因如此,在现在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有必要以创作规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重新构建作文教学课型结构。
      为了探索新的作文教学课型,我根据作文训练的基本规律,参照前辈同行的研究成果,按学生作文的基本能力要素把原有的作文课型变为资料积累课、表达训练课和汇报展评课三种。其中每种课型又可按训练项目、目标的需求做进一步有序的分解。如把资料积累课细分为实践活动课、阅读积累课和信息交流课,把表达训练课分为写作练笔课、讨论课、辩论课等。通过这样的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了,作文教学原有的单一的模式被灵活多变的课型所取代。由于把课堂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随之写作课的效率也就提高了。在议论文《环境与成才》的写作时,我先布置作文题,让学生带着题目去图书馆,查阅资料,通过阅读,找出能证明论点的材料;然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信息交流筛选。同学们还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找出了古今中外的许多事例和名言警句。接下来让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写作训练,课后选择优秀习作在班级交流展出,学生针对例文自由批改。通过这样的作文课型实践,我感觉到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学生唉声叹气的少了,埋头苦读写作的多了;拖欠作文的少了,主动上交的多了;对他人作文无所谓的少了,积极批改评价他人习作的多了。

    推荐访问:苦涩 作文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