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岂能“虎头蛇尾”:虎头蛇尾

    时间:2019-01-30 03:36:3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常言道:“凡事开头难”,一堂物理课课题的引入显然是十分重要的。精彩的课堂引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课堂结尾的教学设计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不少老师听到铃声,道一句“今天就到这了”。然后下课,或提前完成了教学内容在等待中听到铃声后悄然离开,或兴致所至,一拖数分钟仍“恋恋不舍”。更有甚者,能一节课后再上满10�min�“加时课”,以致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好的课堂结尾,费时少,收效大。好的课堂结尾可以使学生对整堂课留下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好的课堂结尾可以使学生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进行串联,条理清楚系统化;好的课堂结尾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为下一课的学习打下伏笔,承上启下;好的课堂结尾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钻研,勇于攀登。如果一堂课有良好的开头,生动且有效的教学,最后却草草收场,这难免让人有“虎头蛇尾”之嫌,甚至还可能产生前功尽弃之弊。因而,我们很有必要研究一下的课堂结尾的教学设计。�
      
      1.设计物理课堂教学结尾的原则�
      
      1.1.灵活性�
      正所谓“教无定法”,课堂教学的结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对象,一般有不同的结尾方法,并无确定的规律。各种方法都有它的特点,也有不足之处。所以,教师要灵活多变地选择最优方法。也可以把多种方法综合运用,讲究实效。防止总是使用固定的、单一的形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1.2.学生主体性�
      教学活动中无论怎么结尾,都必须把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作为主要目标。因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才能发挥结尾的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3.内容求准,手段求新�
      “准”指的是结尾要紧扣教学内容,要注意所选用资料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新”是指随着多媒体设备的普及,要充分发挥丰富多彩的视听手段相结合的作用,并不断创造和总结结尾的新形式、新方法。�
      
      2.物理课堂教学结尾的常用方法�
      
      2.1.总结归纳式结尾�
      前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和叶希波夫认为:“通过总结学生在课上所学习的主要事实和基本思想来结束一节课是很有帮助的。”总结归纳式结尾,一般用于新知识密度大的课堂小结。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统及一定的结构框架,在课堂结尾时利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将一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归纳。经常且科学地小结知识,将有力地促进由感知向理解的飞跃,小结可用简述、提纲、图表等形式,用来突出重点,了解本质,便于记忆,使学生对整堂课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例如,牛顿第三定律一课的结尾可小结为: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一反、两物、四同”的特点,即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大小,同作用线,同性质,同存亡。又如在“楞次定律”这节课结尾时,用“增反减同”四字简明形象比较性地描述了穿过某一闭合回路中磁通量的变化与感应电流方向的关系。�
      
      2.2.练习巩固式结尾�
      有些教学内容,物理概念的引出、规律的建立并非难事。但让学生透彻地理解、掌握并能灵活地运用却非易事。练习巩固就是针对学生理解和应用某些知识时常出现混淆是非的现象。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解题练习。在新课结尾时,通过提问、板演、小测验等手段实施训练,以达到完善、巩固和深化知识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练习,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教学信息,切准学生的“脉搏”以利调控和把握教学进程。如摩擦力教学时,学生一看公式f=μF�N便会感到计算摩擦力如此简单,若此时教师仍用总结归纳式结尾的方法,单纯强调公式的重要性及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则不易被学生很好地接受。此时教师需将要强调的内容巧妙地化为富有思考性的同题。如可通过对斜面上物体的受力分析练习,弄清物体对斜面的压力F�N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这样有效地防止学生将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混为一谈的现象。�
      
      2.3.悬念式结尾�
      此种结尾就是前面的课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后面的教学为前面的释疑提高。如果上下两节课的内容和形式均有密切联系时,更适用于悬念式结尾。作为教师,我们都深知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下课是一节课的结束,但最忌讳的却是真的结束了。”所以,在教学结尾时常常使用设立悬念的方法,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却戛然而止,从而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使“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学习期待。�
      例如,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一课将结束时,用洛伦兹力演示仪演示,当无磁场时电子束轨迹是直线,当电子束的初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电子束轨迹将发生偏转,增大磁场,偏转加剧。到最后轨迹竟是一个圆周,学生惊叫起来,最后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如此结尾使得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引起了学生兴趣与思考。�
      
      2.4.首尾呼应式结尾�
      有些课是采用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的方式导人课题。这样简捷明快,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但是如果问题总是悬而未决,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极大的挫伤。因此,课堂结尾时,应指导学生用新学的知识消除引课时的悬念,使导入和结尾互相呼应。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使学生享受到运用新知识的乐趣和心理满足。例如在“人造卫星”一节,若采用设疑的方式导入:我国的同步卫星,为什么不发射在北京的上空,而在印度尼西亚的上空?这不是舍近求远吗?学生都觉得很新奇,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共同分析研究了天体运动的规律,在结尾时又分析了同步卫星的运动情况。总结出了同步卫星为什么不发射在北京上空的原因。这样首尾呼应效果很好。�
      
      2.5.发散式结尾�
      目前,许多学生有个很不好的学习习惯,认为课上完了,学习过程也告以一个段落。我认为,物理课上完后,不应是学习的结束。因此,我们在课堂结尾时,可以有意识地将话题向课外引申,把结尾作为联系课内外的纽带,鼓励学生走出课本,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真正实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例如,上完“电阻定律.电阻率”一节,我介绍了超导体的形成和实际应用情况,又简要地介绍了磁悬浮列车。最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在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中,哪些是我们学过的物理原理,请大家课后查阅有关资料,或者有机会去上海时,亲自体验一下磁悬浮列车。这样的课堂结尾,能很好地成为联系第二课堂的纽带,将课内求知过程发散,指导学生自觉去课外寻求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2.6.比较式结尾�
      这种结尾是将新知识与学过的知识进行对照,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进行识记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辨别记忆对象,抓住它们的不同特征进行记忆,也可以帮助我们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上来记忆对象。比较式结尾,一般用于表达形式非常相近、知识结构十分相似或学生常易混淆的概念、规律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完右手定则后,我们可以将它与左手定则进行比较,使学生找出两者的“分界点”,加深对安培力和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从而有效地避免知识的负迁移现象。�
      
      2.7.探索活动式结尾�
      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有关的问题。在师生间或学生间展开对话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等多种能力和兴趣,敏捷、细微、情感等多种非智力品质。例如,为了加深对加速度的理解,课堂结尾时,可以讨论下面几个问题:下列说法哪个对,哪个不对?为什么?.①物体的速度大,它的加速度越大。②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大。③加速度是物体增加的速度。④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它的加速度越大。⑤物体运动的速度随着加速度的减小而减小。⑥物体的运动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2.8.自由复习式结尾�
      课堂教学,重在45�min�的效率,为追求效率,许多教师首先便从讲课内容上进行扩加,想着让学生在一节课上接受高容量的知识。基于这个目的,课堂上必然分秒必争,更不用说在课堂结尾时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由复习或总结了。实践证明,适当加大点容量,在学生基础、情感适合的情况下,课堂效益的确会较大提高。而那些不考虑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大容量方式只会起到负效应。在课堂结尾这一环节中,从知识的理解识记的规律上说,应该适当安排一点时间让学生自主整理这节课的内容,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需要强调的是,理科忌死记硬背,但理解也离不开记忆。与其抢着在后几分钟讲一个例题,不如将这几分钟给学生,让学习的主体们针对自己这一节的学习情况去活动、调整,让这一节课建立在大脑皮层的知识表象更清晰深刻,以尽量减少在接下来其它学科的学习中淡漠本节所学的知识。�
      
      3.结束语�
      
      物理课的结尾方式多种多样。如果把一堂课比喻为一首乐曲,那么结尾就是曲终时留下的袅袅不尽的余音;如果把一堂课比喻为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那么结尾就是一出令人拍案称奇的压轴戏。结尾虽然在一堂课中仅占几分钟,有时甚至几句话,却是课堂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若设计得精妙,则能产生“余音绕梁”,课断思不断、语断意不停的艺术效果。�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让我们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讨,设计出更多的符合学生实际、生动、活泼、富有实效的结尾形式,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栏目编辑 黄懋恩)

    推荐访问:虎头蛇尾 岂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