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谈翻译中的对立统一|对立统一谈中美贸易战

    时间:2019-01-27 03:18: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排斥,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双方共处在同一个统一体中,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翻译中大量的对立统一现象为我们从事翻译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因此,坚持对立统一,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翻译水平,避免犯错误。
      【关键词】 矛盾 对立统一 翻译
      
      1.概述。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矛盾,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排斥,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依据,双方共处同一个统一体中。“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法则。列宁称这一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毛泽东1967:31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精髓,它贯穿了事物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始终,具有普遍性。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即原语)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即译语)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得到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范中英1994:)“翻译是现代信息传递的工具”(WolframWilss 2001:11),也是国际问交流的重要手段。译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际问交流的质量。坚持对立统一的哲学原则才是科学的、辩证的翻译原则,也是翻译者们在翻译实践中所必须遵守的法则。
      
      2.对立统一与翻译。翻译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也存在着矛盾,即对立统一。
      1968年谢伏里曾归纳过翻译中的六对矛盾:①译作应传达原作的词语/原作的思想;②译文像原作/像译作:③译文应反映原作的风格/译者的风格;④译作像译者同时代的作品/像原作同时代的作品;⑤译者有权增删原作/无权作丝毫增删:⑥诗应译成散文/诗应译成诗。
      中国翻译理论家孙致礼也提出了翻译十大辩证关系,涉及十大对立与统一的矛盾。①科学性/艺术性;②保洋味/避洋腔;③神似/形似;④直译/意译;⑤克己/创造;⑥原语风格/译文风格;⑦忠于作者/忠于读者:⑧整体/细节;⑨归化/异化;⑩得/失。
      翻译中的这些对立统一关系为翻译实践的进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原则。它要求翻译工作者在翻译实践中既要保持原语风格,又要体现译文风格,既要忠实于作者又要忠实于读者,既要形似又要神似……,坚持两点论、重点论,反对只顾其一而忽视其他内容的一点论原则。
      2.1 对立统一与翻译的目的。翻译的目的在于“满足不同的社会认知需要”(司显柱,曾剑平2006:2),是通过译者的工作把两种不同的语言状态下所表达的含义通过译者的工作这一媒介尽可能达到形式,含义和精神上的等值,使得语言交流成为可能。世界上没有两种语言是完全一致的。不同语言的所有者之间的沟通和了解是通过翻译来实现的。翻译既要服务于原文作者又要服务于译文读者,因而,翻译处在左右为难、矛盾重重的境地。矛盾在于译者该如何行事。是要保洋味还是避洋腔;是要形似还是要达到神似;是保留原语风格还是实现译文风格;是忠于原文作者还是忠于译文读者;是传达原作的词语还是传达原作的思想;是译文像原作还是像译作等。对原文而言,取前者,译文忠实于原文的形式和思想内容,取后者,译文阅读起来上口,易懂。翻译要既服务于原文作者又服务于译文读者,要两者兼顾,在尽可能保留原文的形式和内容的同时,还要达到形式和内容最完美的传递。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协调好这些矛盾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翻译的最终目的。
      翻译要求译文与原文重量上相等而不要求数量上相等,重量上相等和数量上不等既是相反的,又是相成的。因为只有数量上的不等,才能保证重量上的相等。这又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2.2 对立统一与翻译标准。翻译标准是翻译所要遵循的标准,衡量译文的尺度,是译者不断努力以求达到的目标。严复的“信”、“达”、“雅”标准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信”、“达”、“雅”是:确切地传达原作的内容叫“信”,用符合规范的语言来表达原作内容叫“达”,保持原作的风格色彩叫“雅”。具体地说,“言”指忠实于原作内容,没有改变或歪曲,并无增添或删节原文的现象;“达”指用符合规范的译文语言来表达原文的内容;“雅”指保持原作的风格,译者不应该破坏和改变。
      “信”、“达”、“雅”也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译者在突出某一方面的同时,必然要部分舍弃其他方面的要求,两者往往不可同时兼得。同时,“信”、“达”、“雅”的标准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分割开来理解。因为不“信”,则“达”和“雅”就失去意义;不“达”则“信”和“雅”无从谈起;不“雅”则译文和原文必然貌合神离,影响“信”和“达”。总之,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并不一定要完全忠实于个别词句以及个别形象的表达方式。译者可以根据译文语言的特点,作灵活处理,但必须注意他们之间的有机联系。
      2.3 对立统一与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是翻译中最常使用的两个方法。直译是“把一种语言所传达的内容和形式变换为另一种语言和形式的过程或结果”(祝吉芳2006:14)。意译是“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做释义性解释,在转换过程中不必过分拘泥于原文形式”(祝吉芳2006:15)。直译和意译的矛盾对立在于:直译主张尽力将原文内容按原文的形式逐一翻译出来,要求基本保持原语的表达形式,不得更改,它有助于保留洋腔洋调。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差别较大,原文中的许多词句若直译过来,读者就理解不了。翻译时往往需改变原文的表达法,即采用意译。意译便于调和原文与译文形式上的矛盾,使译文通顺流畅,符合汉语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同时直译和意译又是相互统一的:直译和意译不是绝对概念,二者界限并非泾渭分明,而是互补互助,殊途同归的。翻译实践中,应本着最能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含义的原则,灵活选用或交替使用这两种方法,任何翻译工作者在翻译的实践中都有意无意地兼用两种方法,整体倾向上并无侧重。
      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和归化法(domesticatingmethod)也是翻译中常用的方法。“异化法是接受原文与译文的语言、文化等差异,忠实传达原文内容,把读者带入异国风情。归化法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采取读者关照的态度,是原文符合译语的文化价值观,把原文作者带入译语文化之中”。(祝吉芳2006:18-21)
      翻译的根本任务是忠实地再现原作的思想风格,而原作的思想和风格都带有浓郁的异国情调,因此翻译时不采用异化方法是不可能的。与此同时,既然要求译文像原作一样通顺,译者在语言表达中就免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归化。归化和异化各具优势,各有缺陷,顾此失彼、厚此薄彼的做法都不能圆满完成翻译任务。往往都两者并用。
      
      3.结论。因此,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它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双方共处在同一个统一体中,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翻译同样也存在着大量的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些关系为我们的翻译实践活动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因此,在翻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必须遵循这一客观规律,坚持两点论、重点论,做到全面、彻底地分析和解决问题,避免片面性,犯错误,真正地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推荐访问:翻译 对立统一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