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诗经中的女性之美【谈《诗经》中的女性美】

    时间:2019-01-14 03:25: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为我们展示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近五百年的历史画卷。翻开古老的《诗经》,拨开历史的尘埃和后世学者繁琐的注释,可以看到《诗经》中所塑造的丰富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对女性的赞美。
      
      一、功利性的美
      
      《诗经》中的诗作非常擅长通过对女性的容貌、神态等特征的勾勒和描述来描写女性、赞美女性。例如,《国风》中几乎把一切美好的词语都加诸女性身上,这主要体现在文中用来表现“美”的字眼。如“美”“姝”“娈”“清扬”“窈窕”“婧女”“美人”“佳人”“淑女”等等。此外还有许多称赞女性美的诗句,如“美人之贻”(《邶风・静女》),“美目盼兮”(《卫风・硕人》),“有美一个”(《郑风・野有蔓草》,“静女其姝”,“静女其娈”(《邶风・静女》)“清扬宛兮,宛如清扬”(《郦风・君子偕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等等。这些诗句在赞美女子的美貌时,无一不是以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语言来达到“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文心雕龙・物色》)的艺术效果的。
      首先,《诗经》中强调女性之“硕大”为美。《说文解字》中提到:“美,甘也,从羊从大。”宋虚铉注说:“羊大则美,故从大”。日本学者笠原仲二对此解释为:“中国人最原始的审美意识,可以说是起源于‘羊大’。起源于对形象丰硕、羊毛浓厚,象征旺盛的生命力的膘肥体壮的羊的姿态的感受。”《诗经》中许多称颂女子体态的诗篇都是以硕、大、丰、高等体态特征作为美的标准:“有美一人,硕大且卷。”“有美一人,硕大且俨。”(《陈风・泽彼》)“彼其之子,硕大无朋。”(《唐风・椒聊》)特别是号称千古第~美人的“硕人”――庄姜夫人,她可以说是《诗经》时代“以硕为美”的女性的典型。《卫风・硕人》在赞美这位美人时写道:“硕人其颀,衣锦襄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官之妹,邢侯之姨,谭宫维私。手如柔夷,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硕人敖敖。”对此段诗句,《毛传》中注释说:“颀,身长貌。”“敖敖,身材高大的样子。”这些形容词主要描写的是她的身材高大健壮。可见,当时的人认为庄姜夫人的华贵显赫、仪态万方首先体现在她是一个身材高大的女子。作为国君夫人的庄姜夫人尚且以“硕”为美,从这一点即可看出高大健壮的质朴美是《诗经》中对女性美的重要审美标准。
      《诗经》中描写女性时除以“硕大”为美外,还以“多子”为美。如《螽斯》中写道:“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诜诜”“振振”,可释为“众多貌”。“薨薨”“揖揖”,释为“群飞貌”。“绳绳”释为“绵延不绝貌”。“蛰蛰”则释为“会集貌”。全诗用“螽斯”的聚集来作比,祝愿新娘多子多孙,表达人们对她新婚生活的美好祝福。由此可见,在当时拥有强大生殖繁衍能力的女性被视为美的化身,是受到人们的尊敬的。再如《唐风・椒聊》中写道:“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其中的“椒”是指花椒,又称山椒。多子,味香,古人以椒喻妇人子孙多;“聊”,聚也,草木结子多成一串,古人叫聊,今人叫嘟噜。这首诗赞美了拥有花椒子般生育能力的妇女,并且还将“硕“与多子结合在一起,来说明那个妇人身材硕大且生殖能力强,并祈求多子多福到永远。《诗经》创作的时代是人类由野蛮到文明的过渡时代,人们之所以会以拥有硕大体魄和强大生殖能力的女子为美,乃是由于中国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地理生态环境。据史书记载,在两周王朝延续的867年间,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有89次,其中旱灾有30次,水灾16次,虫灾13次。而早期人类的自相残杀对人口数量也有很大的影响。据史书记载,黄帝与炎帝之战“血流漂杵”;黄帝与蚩尤之战“积血成渊,聚骨成岳”;大禹战三苗“雨血三朝”;武王伐纣杀人“亿有七千七百七十有九”。可见当时天灾人祸的侵袭时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又极其低下,主要依靠简单的人力劳作来从事农业和渔猎活动。人们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有可能战胜自然和互相残杀的双重威胁生存下去,进而大量生育后代,从而延续种族,获得发展。正是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而使《诗经》中表现出来的对女性的审美标准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眼光。
      
      二、非功利性的美
      
      程俊英认为“整部《诗经》,都是周代的作品。最早的当是《周颂》,还有反映周代初年周公东征情况的《豳风・破斧》。”最晚的作品,据《左传・宣公九年》中的记载:“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哪日说以为《株林》即刺其事,应当是作于鲁宣公十年,即春秋中期。可见,《诗经》中的诗歌所涉及的时间段是相当漫长的。在这段历史进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物质生活逐渐得以改善,人们的审美标准也自然会随之改变,其中的功利性标准渐渐过渡到非功利性的标准。
      《诗经》中的另外一些诗句,就不再仅仅以女性的“硕”为美,而开始描写轻盈、苗条的体态。如《陈风・月出》中所写:“月出皎兮,娇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娇”为美丽;“僚”为漂亮;“窈纠”一词为余冠英解释为:“形容女子行动时的曲线美,就是曹植《洛神赋》中的‘宛若游龙’之美,也就是形容女子行步安闲体态苗条。”《郑风・有女同车》中写道:“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培玉琼琚。”“舜,即木槿花。翱翔,本义为鸟上下飞翔,此处借喻女子行动时摇曳飘远的美姿。”诗中写美人颜如木槿花那样鲜艳娇美的同时,用“将翱”“将翔”来描写美人的体态轻盈。《魏风・葛屦》中有“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掎,维是褊心。”余冠英解释道:“提提,《尔雅》注引为细腰貌。”可见这些诗中所展现的女性美已不同于“硕人”的风姿了。而是带有一种窈窕轻盈的美感。正如朱光潜先生曾经指出的:“一个普通物体之所以变得美,都是由于插入一段距离而使人的眼光发生了变化,使某一现象或事件得以超出我们的个人需求和目的范围,使我们能够超然地看待它。”如《陈风・月出》中写道:“月出皎兮,娇人僚兮。舒窕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照兮,皎人僚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描写在皎洁的月光下,令男子魂牵梦绕的女子莲步轻移,从住处走出,袅袅婷婷,若隐若现,让人心荡神摇,带着空灵和朦胧的魅力,使男子为之辗转反侧、寤寐思服。再如《秦风・蒹葭》中所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想象在水的阻隔之外,深秋时节,水边伊人的衣袂飘飘、仙姿摇曳,给人以空灵之感。
      李泽厚在《美学四讲》中说:“美感包含着两重性,一方面是感性的、直观的、非功利性的;另一方面又是超感性、理性的、具有功利性的。”从《诗经》中对女性美的不同审美标准上可以看出,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带来了人们审美标准的变化。同时也说明劳动(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生育(人类自身的生产)是一切文明的最初动力和最终目的,它们是人类的生物本能,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诗经》对女性美的描摹是极其全面的。它浓缩了先秦时代对女性美的认识和发展的全部过程,也推动和启迪了后世文人对女性美的关注。他们从《诗经》中受到启发或提取素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人物形象。从《卫风・硕人》中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到宋玉《东家之子》的“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从《蒹葭》中衣袂飘飘的“秋水伊人”到屈原所描写的“目渺渺兮”的湘夫人,再到曹植笔下转身回眸、衣带飘扬、神情婉转、“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水边洛神,中国文学史上的女性典型形象几乎都可以在《诗经》中找到原型。这无疑是对《诗经》中女性美题材的继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笠原仲二,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2]程俊英,诗经新注新译[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1
      [3]洪湛侯,诗经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2
      [4]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0
      [5]余冠英,诗经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6]朱光潜,悲剧。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7]李泽厚,美学四讲[M]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诗经 女性美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