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 失人_言多必“失”

    时间:2019-01-10 03:23:1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以下几点: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给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上课不要多讲并不代表少讲或不讲。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学生主体性 体现
      
      我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每堂课上下都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们却反应迟钝,甚至没有反应,一节课下来,不仅是身体累,心里也很累,感觉就是在唱一出独角戏。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费了那么大力气,花了很多的精力备好课,收到的效果却和自己预期的大相径庭。结果在开课点评时,大家指出我在课上自己讲得太多,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练习的机会。有时详细的讲解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力,让他们懒得动脑,只等着老师来填。究竟该怎么办呢?我们要明确以下几点。
      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事实上,我们在苦口婆心讲解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谁,是我们教师?还是听课的那些学生?
      俄国教育家杜勃罗留波夫曾说:“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学生无须咀嚼,只要把老师所讲的吞下去就行了。这样从学生当中只能培养出一种有学问的猿猴,而绝不是独立思考的人。”教师讲得很多,上一堂课感觉很吃力,然而培养出来的却是一群按部就班、只会套公式的学生。很明显,教师的目的是好的,但讲得太多太细,把一点新知识反复地去讲,担心讲不细、讲不透,满堂灌,结果数学课上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学生不用思考,不用细细体会,自然学进去的东西也就没有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要奢望他们能举一反三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觉得学习没什么趣味性可言。
      实际上,每个教师都明白,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体,而老师只是起一个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是让学生会学习,而不是被牵着鼻子走来走去,更不要谈什么自主学习了。
      二、给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时间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方法基本沿用一套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讲授形式。采用这种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消极状态,而老师则往往容易成为学生思维认识过程的“包办者”,不利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发展学生智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这些恰恰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之一。
      只有给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索的时间,才能保证他们的脑子真正动起来。这样他们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才能举一反三,做到真正地用脑子学习,而不是“鹦鹉学舌”。
      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
      比如有这样一道题目:有一组数0,3,8,15,24,35,48……其中第10个数是?摇?摇?摇?摇,第n个数是?摇?摇?摇?摇。给出这样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其中的规律,学生会用后一个数减去前一个数,或用前面的数相加等方法,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方法发现:每个数都是某个数的平方少1。这样的探索使学生对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让学生多动手
      让学生多练习题是必需的,但数学课上让学生多动手并不是纯粹让学生在作业本上、试卷上不断地计算题目。同样,一些题目还需要我们学生真正地做到动手去做一些模型才能解决,如果还是一味讲解,恐怕没有几个学生能真正理解。
      比如关于“正方体平面展开图”,有这样一道题目:
      下面几个图形中,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是( )
      当然从图中可以直接排除D,因为6和8应该靠在一起,而这里这两个是面对着的,那么其他的图形呢?最好的方法当然是把它们按照选项中的样子都裁剪下来,然后经过自己的折叠得出正确的答案。
      这样的题目,学生如果不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即使老师在上面再口若悬河地讲,学生仍然是无法接受。所以在一些课上学生只有真正地参与其中动起来,才能做到明了于心。教师要尽量多给予学生操作实践的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可以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
      四、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自己多开口
      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的成绩,还能提高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想要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是至关重要的。在设计教学过程和具体课堂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这样大家在一些比较复杂的或者答案比较多的问题上,就不会出现遗漏的情况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学习到别人的一些方法,而且能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多角度认识数学。
      例如:用两个完全一样的90度、60度、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相同一边拼起来,会形成几种图形。对于这个题目,很多同学自己在做的时候往往会只得出3个答案。
      但是如果几个同学一起讨论的话,便会发现应该还有另外3种答案了。
      学生在上课的时候除了相互之间的讨论交流外说,同样在老师面前也要说。教师从中发现学生的智慧的亮点和他们的创造性,同样也能发现他们的不足和一些思维的死角,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学习。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方式,要说就得去想。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好了,同样思维能力也有所提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好处。
      五、不要多讲并不代表少讲或不讲
      老师能多讲,那是不是应该少讲或不讲呢?多留点时间给学生是不是更好?老师如果讲得太多,学生少了自主学习的时间,是不好的。但如果讲得过少或干脆让学生自己自学的话肯定也不行。就像一些教师改变了这种教师说得多,学生一直听的教学方法,认为问题出在教师讲得太多,于是,增加学生练的时间,可是不经过老师指导的学生作业质量就会不尽如人意,学生的错题反而比以前多了;或是师生间的频繁问答以减少教师讲的时间,那只会使学生被教师的问题牢牢地拴住,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遇到新问题不能举一反三,这样的教学仍然得不到较好的效果。
      数学老师在上一节课时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在上课前应设计好课上的教学任务,对自己在讲任何内容时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对自己在上课时哪里该多说、多强调,哪里不该说,哪里该学生讨论交流,哪里该学生说,都应该在课前有合理的安排和布置。平庸拖沓的教学安排不可能吸引学生,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感到学习充实,收获大。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先做好自身的角色定位,必须尝试着从帮助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这一目标出发去设计和组织教学,并逐渐成为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从而在认识上,实现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等多种角色的转变,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言多必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