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莎士比亚的双关语探讨] 莎士比亚性双关语词典

    时间:2019-01-08 03:14: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莎士比亚的双关语精彩纷呈,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本文探讨了莎士比亚双关语的三大类别,以及形成双关语肥沃土壤的两大要素。探讨莎士比亚的双关语,有利于对莎剧的正确阐释和深入理解,因而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双关语 主要类别 形成要素
      
      一、前言
      双关语(pun)既是一种文字游戏,又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它常利用词语的音与义的关系,同时关顾两种不同的事物,产生“表”“里”两重意思。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是运用双关语的大师。在莎剧中,双关语不仅用来插科打诨,而且用于表达各种严肃话题。莎士比亚的双关语既深深地植根于社会历史渊源和英语语言传统的肥沃土壤,又有着自己独创的风格。
      二、莎士比亚双关语的主要类别
      莎士比亚身处伊丽莎白时代,所使用的语言是早期新英语也称早期近代英语。这种语言在语音、拼写、词汇、词义、词法、句法、习语等方面,都和我们现在使用的英语或习惯用法有所区别。因而莎士比亚双关语的类别虽说与现代的双关语大体相同,但也有其独到之处。
      1.利用同音异形的词或发音相似、拼写近似的词作双关语。
      伊丽莎白时代英语的读音问题比较复杂,有些细节问题,语言学家至今还有争论。大多数长元音的读音和近代英语中的长元音的读音很相近,有所不同的是“ea”读作[ei]。正因为当时有人读“ea”和“ai”无区别,莎士比亚这才利用“reasons”和“raisins”之间的同音异义关系,让《亨利四世》上篇中的福斯塔夫道出了“if reasons were as plentiful as blackberries”那样令人捧腹的双关语。再看莎翁在《裘力斯・凯撒》一剧中写安东尼(Antony)所说的一段话:
      Post back with speed,and tell him what hath chanced:
      Here is a mourning Rome,a dangerous Rome,
      No Rome of safety for Octavius yet;
      Hie hence and tell him so.
      快回去,告诉他已经发生了何事:
      这儿是一个披丧的罗马,一个危险的罗马,
      对于奥克泰维斯还不安全的罗马;
      快去吧,告诉他这样。
      其中的“no Rome(=room)of safety”除了可作“不是安全的罗马”解之外,同时也可作“没有安全的余地”解。在19世纪以前Rome[rum]与room[ru?蘼m]读音相同,均为[ru?蘼m]若不弄清“Rome”的读音,那就无法懂得这一双关的妙处。此句既是谐音双关又是词义双关。
      有关读音的细节,乍看起来似无甚关系,其实关系不浅。此外,发音相近、拼写略异的谐音双关在莎剧中也屡见不鲜。请看《麦克佩斯》(Macbeth)中的一段:
      If he do bleed,I will gild the faces of the grooms withal;
      For it must seem their guilt.
      要是他还流着血,我就把它涂在那两个侍卫的脸上;
      因为必须让人们认为是他们犯的罪。
      文中“gild”和“guilt”的谐音双关,暴露了麦克白夫人杀人灭口,嫁祸于人的罪恶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见谐音双关语的使用,不仅读起来铿锵有力,绕有余味,而且能巧妙地透露人物的潜意识活动。按弗洛伊德的观点,潜意识的东西恰恰是人物最为真实的内心实质。
      2.利用同音同形异义词(perfect homonyms)作双关语。
      作为一位语言魔术师,莎士比亚几乎每用一个词,都要考虑到各种不同含义上的细微差别,通过含义上的差别来造成双关效果。在《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的父亲在临死前立下遗嘱,要鲍西娅的求婚者在金、银、铅三个盒子当中挑选一个,挑中了其中放有鲍西娅照片的盒子,才能和她结婚,所以鲍西娅说:
      ...So is the will of a living daughter curbed by the will of a dead father.
      ……一个活着的女儿的意愿要受一个死了的父亲的遗嘱所控制。
      这一双关语增进了悲剧的气氛,加强了戏剧效果。当巴萨尼奥选中了铅盒子,看着鲍西娅美丽的照片时,高兴得不得了,赞美鲍西娅像太阳一样发出光辉时,聪明透顶的鲍西娅利用双关语打趣说:
      Let me give light,but let me not be light,For a light wife doth make a heavy husband.
      让我发出光辉,可不要让我轻佻,因为一个轻佻的妻子,是会使丈夫心头沉重的。
      这里的第一个“light”是名词,作“光亮”解,后两个“light”是形容词,作“水性杨花”解,较为著名的是《爱的徒劳》里面的“light,seeking light,doth light of beguile”,这里的双关乃至三关的含义是明显的,难怪约翰逊博士要说,莎士比亚再没有比“light”这个词儿更爱抓来耍弄的了。
      3.利用单词或短语的本义或转义作双关语。
      莎剧中,人物对话中使用双关语,交际的双方按各自的意图或期待视野选择双关意中的一种含义,排斥另一种含义,这种语义的分离常可造成戏剧效果,反映剧中人物各自的潜意识深处的活动,曲折地道出各自的内在心理活动。《威尼斯商人》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Bassanio:Let me choose.
      For as I am,I live upon the rack.
      Portia:Upon the rack,Bassanio!The confess what treason there is mingled with your love.
      巴萨尼奥急于选出正确的盒子,好与鲍西娅成亲,这种心急的样子如坐针毡,因而第一个“upon the rack”是转义。而鲍西娅却故意把此短语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仿佛巴萨尼奥是真的绑在拉肢刑具上,因此她要他招供他的爱情里隐藏着什么奸情。这就构成了耐人寻味颇为辛辣的双关语。又如《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剧中:
      Tybalt:Mercutio,thou consort’st with Romeo,
      Mercutio:Consort?What,dost thou make us minstrels?
      提伯尔特:茂丘西奥,你陪着罗密欧到处乱闯.
      茂丘西奥:到处拉唱!怎么!你把我们当作一群沿街卖唱的人吗?(朱生豪译)
      提伯尔特故意用铰链词“consort”挑起争端,而茂丘西奥亦不甘示弱,故意把“consort”理解为“一群卖唱艺人”,排斥“与……交往,结交”的含义。乔瑟夫・艾迪生(Joseph Addison)在给双关语下定义时说:“双关语者,两词之间同音异义之谓也。”而词的义往往可表达词的弦外之音。莎翁的双关语的确使其诗剧的语言更诙谐、俏皮、生动、富有风趣或暗含讽刺。
      三、莎士比亚双关语丰富的两大因素
      双关语使得莎士比亚作品常常妙语连珠。莎氏的双关语之丰富,有着客观和主观两大因素。就客观因素而言,社会历史背景的因素关系极大。十六世纪,随着人文主义思潮传入英国,古希腊古罗马的经典著作重新受到了重视,相继出现了有影响的教育家,他们提倡希腊拉丁教育,讲究逻辑和修辞,推崇能文能武的“文艺复兴式人”,也就是《哈姆雷特》一剧中奥菲利娅对哈姆雷特所形容的“一世英才”。当时英国以教拉丁文为主的文法学校(Grammar School)里,修辞学成为学生的主要课程之一。
      同时,经济的发达使得英国出现了一批能欣赏诗剧的有闲贵族。特别是进入十七世纪后,私人剧场的观众中来自贵族家庭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比重不断加大。这些上层的观众更欣赏修辞技巧,更注意戏剧语言的优美。从民间来看,普遍英国民众对幽默滑稽的双关语的偏爱在这时业已形成了这一民族的特色。这些都成为了莎剧中双关语的丰腴土壤和莎翁使用双关语的外在动力。
      此外,英语语言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在整个文艺复兴时期,英语正经历着一个发展高潮:新词汇大量增加,语法上更现代化,表达力更加丰富、细致。英语中一个词或短语有时具有多种意义,有时词义截然不同的两个词具有同一词形。富有表达力的英语语言本身就是双关语产生的丰富土壤。
      就主观因素而言,莎士比亚对双关语的兴趣似乎比他人更为浓厚。莎士比亚常常穷极双关之美,给观众以愉快,正如同整个戏剧的形式上的匀称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一样,它使双关语起着各种修辞作用和表达作用。当然,这得力于莎翁的语言驾驭能力。莎士比亚将修辞艺术运用得得心应手,与剧情化为一体,推进艺术剧情而不露“术”的痕迹。事实上,只要有语出双关的机会,莎士比亚是从不肯轻易放过的。他对双关语的癖好委实太大了。约翰逊博士曾说莎士比亚之于双关语,就像对于倾国倾城的克莉奥佩特拉(Cleopatra)一样,他为此而丢掉了整个世界,而且也乐于丢掉这个世界。约翰逊的话中带有几分牢骚,他是不喜欢莎剧中太多的双关语的,但他毕竟指出了莎士比亚的诗剧中屡见不鲜、不胜枚举的双关语现象。
      四、结语
      时代造就了莎士比亚,他语汇丰富,文体多样,能够模仿社会各阶层不同的口气。因而他的双关语恰似魔术师的魔杖,在什么样的场合出现,就可为什么样的目的服务。莎士比亚的双关语种类丰富,是莎士比亚语言的一大特色。莎士比亚在英国演剧传统英国文学批评传统和英国语言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英语因有莎士比亚的文学传统而加重了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莎士比亚研究[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2]范家材.英语修辞赏析[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3]朱骏公.朱译莎剧得失谈[J].中国翻译,1998,(5).
      [4]王佐良,何其莘.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5]王宗炎,裘克安.英语与英国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推荐访问:莎士比亚 双关语 探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