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土家族的历史渊源 土家族体育礼仪的历史渊源与特征研究

    时间:2019-01-04 03:32:5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对土家族民族体育礼仪的历史渊源和特征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土家族体育礼仪与其宗教祭祀、生产劳动、婚恋丧葬、生活习惯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民族性、传统性和群众性、审美性等特征。
      关键词: 土家族体育礼仪 历史渊源 特征
      
      1.土家族体育礼仪形成的历史渊源分析
      1.1土家族体育礼仪与宗教祭祀的历史渊源
      “体育产生于劳动中,是人们对自然神力的虔诚崇拜,因此早期体育活动本身就往往是祭祀活动的构成。因此体育礼仪以祭祀礼仪的形式存在”。[3]土家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在祈求大自然风调雨顺的同时,也特别崇拜各类神仙,如猫神梅娥(土家族的猎神)、廪君(土家族的祖先)、盐水女神等。此外,以土家的图腾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为主要内容的原始民间宗教盛行。在这个过程中,体育作为一个重要的人神交流形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产生了祭祀性体育。
      在这一系列的崇拜之中,产生了“舞刀”、“舞狮”、“三棒鼓”、“舞草地龙”、“板凳龙”等活动。土家族巫师“梯玛”走乡串寨,为土家人主持各种求神敬神的宗教祭祀活动,期间传播了大量系统的土家族古代体育文化,如《梯玛经》、《摆手歌》等。“梯玛”不但传播祭词古歌,而且表演传统的舞蹈,如八宝铜铃舞,即手摇铜铃,边跳边唱,歌舞结合,为其祭祀服务。又如与祭祀祖先、祈求丰收相联系的“摆手舞”,是土家最流行的古老的集体舞,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方面的70多个动作。特别是在农历正月初九或三月初三,参加者有上万人。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土家人很注重各方面的礼仪,比如他们不仅在祭祖先和土王仪式中有歌舞活动,而且在其他祭仪中都有歌舞相随。如在祭傩神时,必须演傩戏,唱傩歌;在祭亡人的丧事活动中,必须跳丧,唱“丧堂歌”、“孝歌”,等等。这一方面体现了土家人对神的崇拜,另一方面体现了土家族独特的宗教习俗文化礼仪。这一系列活动,沿传至今,成为土家族的特色体育项目。因此,土家族宗教祭祀与体育礼仪在古代不可分割,宗教祭祀利用体育礼仪为其服务,体育礼仪依赖于宗教祭祀而存在,二者相互渗透、相互拥有,形成了一种血肉关系。
      1.2土家族体育礼仪与生产劳动的历史渊源
      土家族先民勤恳耕山,善于渔猎。长期以来,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以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在一系列的生产活动中,产生了一系列身体活动。当时这些基本的身体运动,虽然不能算是体育,但却孕育着体育的最基本因素,是原始体育中的早期体育行为,这种原始体育中的早期体育行为既来自生产和生活实践的需要,又直接地为生产和生活实践服务。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见表1)。山间草地,田间地头,土家先民大多都是就地取材、边唱边演、自娱自乐,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从而也形成了众多体育礼仪规范,形式不拘,风格各异,极大地丰富了土家人的物质文化生活。
      如土家族的“毛古斯”是一种极其古老的表演艺术,它身披草衣,头戴草帽,通过粗略的情节、简朴的人物对话、简单的劳动动作,并用简单的场次把特定的生活劳动过程较为连贯地再现出来。舞蹈动作简约、朴实、自然,“毛古斯”记述了土家族先民的生产劳动与远古时代的生活方式。其中再现了古代渔猎过程,反映了艰苦的农业活动,有人民获得生活资料后的欢乐;也有人民对剥削压迫者的愤慨与反抗。但这些内容都是通过比较轻松活泼的气氛表现出来的,显示了土家先民乐观向上、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艺术才能。
      “肉莲响”是土家先民劳动歇憩时健身娱乐的一种活动。他们以双手进行周身的自我按摩、拍打,同时配合各种身法、腿法,不停地运动,时而扭腰转体,时而蹲腿跳,时而滚翻身体,目的是舒筋活络,消除疲劳,强身壮体。
      从生产劳动中衍生出来的土家族体育礼仪,真实地反映了土家族先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对待生产劳动的勤劳乐观态度和民族内相处融洽的氛围。
      1.3土家族体育礼仪与婚恋习俗的历史渊源
      土家族经历了原始的婚姻和家族家庭制度,在漫长的封建领主和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时期,其婚姻习俗虽然与汉族有着共同的部分,但更多的则是保留着本民族的一些特点和较多的原始婚姻家庭制度的遗迹。土家婚姻多以歌为媒,或在“玩摆手”、“女儿会”时相识定情,自由交往,自由婚配。“临嫁不哭闲话来”,哭嫁,是土家族的特有习俗。新娘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要哭起来,有的要哭一月有余。其时间之长、歌词之精、曲调之美,在各民族中都是罕见的,它与《陪十姊妹》、《陪十兄弟》交相辉映,形成了婚嫁的喜庆与忧怨并存的状态。在一系列土家婚恋习俗中,产生了“踩斗”、“摸米”、“拦门礼”、“夺床”等活动。传说土家族有一对自由恋爱的情人被土司王活活拆散,为了纪念他们坚贞的爱情,土家先民便把“倒挂金钩”作为传统节日中的一项重要体育活动,并沿袭至今成为土家族的特色体育项目。另在鄂西土家族聚居区一带,“扭花鼓”是嫁娶和其他喜庆节日盛行的娱乐活动,一般在堂屋里或广场上举行,男女老少都可参加,具有很好的娱乐和健身作用。从婚恋习俗中衍生出来的体育礼仪,真实展现了土家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礼仪。
      1.4土家族体育礼仪与丧葬礼仪的历史渊源
      “热热闹闹陪亡人,欢欢喜喜办丧事”是土家人延续千年的丧葬习俗。在土家人眼里,老人死去是走“顺头路”,称之为“白喜事”。土家族办丧事的形式,主要有坐丧、转丧和跳丧。“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土家坐丧,除亲属哭丧之外,还要专门请歌先生(或称“歌师傅”)来击丧鼓,唱孝歌。转丧又叫“绕丧”,民间通常叫“绕棺”,又名“穿花”、“打绕棺”,它是土家人在丧祭时围绕棺材打转并穿插歌舞的一种祭悼活动形式。跳丧,又称跳“撒尔嗬”、“打丧鼓”,是土家山民的一种歌舞性很强的民俗祭祀性舞蹈,其舞姿刚健、古朴、豪放、粗犷,体现出“击鼓踏歌而兴衰”的土家丧葬习俗。跳丧的舞姿以“曲”、“颤”、“悠”、“靠”、“转”而独具一格,除了“跑场子”和“四大步”等基本套路外,多为模仿山中飞禽走兽和一些农事活动。土家人以乐观旷达的态度唱丧歌、跳丧舞来悼念亡人,显示了一种极为超脱的生死观念。载歌载舞的丧祭形式成为土家族体育文化礼仪中的一朵奇葩。
      2.土家族体育礼仪的特征分析
      土家族体育活动形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常与音乐、舞蹈融为一体,具有健身、娱乐、欣赏的价值,其特征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生产方式、历史条件、文化水平,以及宗教、民俗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
      2.1土家族体育礼仪具有民族性特征
      在山地居住的土家族,生活方式独特,民族体育有着浓郁的民族和宗教色彩,蕴含着本民族、本地域长期沉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民俗民风。由于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特殊的地域环境,土家族民族体育礼仪趋向于体力储蓄与自然较量的文化内涵,不仅有丰富多样的民族体育内容和民族体育形式,而且民族性格、心态、精神也集中凝聚在土家族体育礼仪的深层结构中,形成颇具特点的民族性。
      2.2土家族体育礼仪具有传统性特征
      任何体育活动都植根于一定的社会生活和生存环境。特别是民族体育礼仪与民族的历史、风俗、生活方式、心理特征、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土家族体育礼仪也不例外,它植根于土家族人民独特的生存环境中,然后又作用于这个生存环境。民族因生存发展和维系本民族共同的精神和意识的需要,其思想文化和生活技能世世沿袭,代代相传。由于受传统的思想文化、特定的地域环境和生产方式的约束,居住在山区的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礼仪形式是相对固定的,具有明显的传统性。
      2.3土家族体育礼仪具有群众性特征
      土家族民族传统体育礼仪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具备了与土家人的心理、生理、生存环境、文化传统相适应的,又能满足不同层次人群需要的属性。其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方法简易,它不受环境、场地的制约,老少皆宜,利用自然条件对人们的身体和意志品质进行锻炼,充分体现了土家族民族传统体育的强大生命力,具有明显的群众性特征。
      3.结语
      土家族传统体育礼仪基因的形成过程是伴随着土家族礼仪文化的发生、发展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而形成的。土家族传统体育礼仪与宗教祭祀、生产劳动、婚恋习俗、丧葬礼仪,以及土家先民的生活习惯等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而正是由于土家族居住地区生活习俗的明显差异和人文背景的不同,才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土家族体育礼仪,从而使其具有民族性、传统性、群众性、审美性等特征。面对体育全球化的浪潮,我们应提高土家族传统体育礼仪的文化价值和内在的优秀品质,充分展现土家族独特的体育礼仪风采,从而促进人类体育文化礼仪的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魏咏梅.对传统礼仪的再认识[J].教育评论,2002,(4):72-73.
      [2]黄寿军.体育礼仪教育及其实施的途径与方法[J].安徽体育科技,2003,(12):38-43.
      [3]马良.从体育礼仪看中国体育文化的演变[J].体育文化导刊,2008,(2):41-42.
      [4]徐玉良,韦晓康.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44-156.
      [5]段超.土家族文化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87-123.
      [6]周兴茂.土家学概论[M].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2004:27-10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土家族 礼仪 特征 历史渊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