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19-01-02 03:16: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上。”他告诉我们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提高是从操作开始的。有效的操作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的矛盾的重要手段,它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能将活泼好动的学生吸引到数学学习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有效的操作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潜能的“金桥”,是学生求知增智的重要环节,是有效数学课堂的重要手段。
      
      一、在有效操作中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课堂上有效地组织相关的动手操作活动,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动力量,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如在学习“多边形的认识”时,我引导学生用小棒围成封闭的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五角星等图形,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有的搭成正多边形,也有的搭成任意多边形,人人有成功的作品,甚至有好几个。当心灵手巧的学生展示出美丽的作品――小燕子、美人鱼、圣诞树时,学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用小棒围多边形是一种美的享受。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在喜欢的活动中探究保持着乐此不疲的状态。
      
      二、在有效操作中建构数学知识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要使他们乐于接受,能主动探索,最有效的教学是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身体力行知识的生成和发展,能主动地发现知识,有效地建构知识。比如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课前让学生各自从家里带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盒子。在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时,我提示学生可以用各自桌上的工具来研究。话音刚落,学生就忙开了,看的看、量的量、比的比、剪的剪,开动脑筋,人人参与实践。有的说:“长方体表面上相对的面是长方形。”有的说:“剪开后能重叠的两个面形状、大小都一样。”还有的说:“我带的这个长方体它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这些发现,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完成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而且在这个操作活动中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而这些特征的建立是学生在独立操作的基础上完成的,它具有不可替代性。
      
      三、在有效操作中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操作,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首先让学生猜一猜探索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接着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三角形按课本三个层次要求分别拼图操作,再讨论书本上的三个问题。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学生自己发现结论(边总结边板书):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操作可加深理解公式中为什么“除以2”的道理。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动脑去思考,动口说过程,使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获得圆满的成功。这样的有效操作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愿望和表现欲望,有利于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潜能,同时也加快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进程,使有效课堂落到了实处。
      
      四、在有效操作中发展抽象思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单纯地劳动,不能算做,只能算蛮干;单纯地想,只是空想;只有将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思维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让全体学生动眼看,动手做、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不断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例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我把9支铅笔分给3个学生(先每人分1支,然后分1支,最后分1支),让学生看清楚每人都分得3支,接着要求每个学生拿出8个小三角形,把它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摆一摆、分一分,由学生说出分法和每份几个,最后明确指出“平均分”的概念。我通过上面的演示和动手操作启发学生思索:像上面这样把9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把8个三角形平均分成4份,都是把一些东西怎么样?求什么?在学生回答后,我才指出:这样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我写出:9÷3=3,8÷4=2。这样运用教具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既易理解,又记得牢。
      在数学教学中,强调动手操作是新课程对我们的要求。实践证明,有效的操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建构知识、发展思维,打造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只有成为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学习数学从动手操作开始的精心设计者,数学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演绎生命的华彩乐章,数学课堂才会更加有效。

    推荐访问:培养学生 动手能力 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