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以愁成篇,以情感人] 淡淡的情感愁

    时间:2018-12-26 03:39: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羁旅行役是宋词创作的主要题材之一。北宋词人柳永以其羁旅行役词的创作在后世享有盛名,尤其是代表作《八声甘州》更是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究其原因,与词人真实深刻地情感表达是分不开的。本文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出发,多层次分析了柳永《八声甘州》的情感内涵。
      关键词: 宋词 柳永 八声甘州 情感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这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代表作《八声甘州》。柳永其人,一直由于其年轻时的放诞行为而为后世所诟病,对其作品的评价也褒贬不一。但是这首《八声甘州》却由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真实的情感表达成为传世名作。其“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之语,被苏轼称赞为“不减唐人高处”,王国维更是认为此词“格高千古”,足见其在词史上的地位。而这首词真正感人之处,应该在于其情感表达。
      
      一、“愁”所包涵的三重韵味。
      
      词的上阕,作者用浓重的笔墨描写了一个清冷的残秋的傍晚。独上高楼,面对潇潇暮雨、凄冷晚风、夕阳残照,眼见得花残叶凋,万物萧疏,美好的景色已逝,只有长江水,依旧默默无语地向东流去。这不禁勾起了作者思乡怀人的悲情。一个“对”字领起全篇,点出了景物和人物之间的方位关系,而一个“渐”字则说明了景物在潇潇秋雨的烘托下逐渐显现出一种朦胧凄迷的姿态。所以作者眼中所见到的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各个景物,而是处于渐变状态之中的一个整体。虽未用一个“悲”字,但秋雨、暮江这两大环境背景早已渲染了伤感的气氛,而渐吹渐紧的寒风、骤雨过后缓缓下沉的夕阳则更加剧了这种悲凉的气氛,给人一种压抑、惆怅之感。
      词的下阕,紧承上文“登高临远”之行为,抒发了“登高临远”之感受,即“不忍”。不忍心登高望远,因为目所能及之处却是身所不能及的。只怕望见云烟渺茫的故乡,难收归家的情绪。归家,归家,这许多年的奔波,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滞留?自己思念的人正日日盼望自己回去,几回误识归舟,可她又怎么知道,自己正眺望远方的家乡,也是如此充满忧愁。作者的思绪因“不忍”目睹眼前景而飞到了心中思念的家乡,其“心中之眼”已经看见了自己思念的人正日复一日地盼望自己回去,无望而又充满希望。无望而又充满希望,对回家信念的不确切使词人自己也是如此。这里除了暗含了“无望”与“希望”这一组对比以外,还暗含了“知”与“不知”这样的对比。作者通过合理想象使佳人登楼远眺的场景浮现眼前,而对方却并不知道词人此时也是如此忧愁。通过这样“知”与“不知”的对比,词人自己就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孤立的境地,纵使有再多的忧愁再多的悲伤,也无人可以诉说。这样,统领全篇的一个“愁”字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由刚开始的景物带来的淡淡哀愁,转化到作者心中的思乡怀人之愁,再到最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孤立无助之愁,几个层次的变化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由浅入深地呈现出来,体现出一种似淡而实浓的无穷韵味。
      
      二、情和景之间的关系。
      
      从另一种角度来看,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描述了两种情境,一是词人登高远望,眼前呈现的那一派凄冷萧疏的景象,一是词人心中呈现出来的在自己到达不了的远方,佳人正登楼远眺误识归舟的情景。应该说第一个情景是所谓实境,无论是秋雨、夕阳、江水还是残花都是作者实实在在看到的景物,而第二个情景则是作者经由眼前之景,通过合理的想象而呈现在作者心中的虚幻画面。但是,由于作者对第一个情景的描绘已经确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所以下阕所描绘的佳人登楼误识归舟的虚幻之景在我们看来也并不觉得突兀。因为一脉相承的情感使现实之景和虚幻之景紧密地联系了起来,而这情感最早是由眼前之景透露出来的。
      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词的上阕描绘的情景,也就是我们所认为的实境,是否就真的是作者当时的所见呢?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否真的是作者当时所见的全部呢?其实未必,同样的景物在不同的人看来,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反过来说,带着不同的情感看同样的景色,感受也必然会不同。如果词人本身就怀着一种忧愁的情绪登楼远眺,那么即使景色再美,也不能带来任何喜悦,而只能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想要表达的就是一个“愁”字,把这个“愁”字一层层渲染开来,就成了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就成了慨叹羁旅、思念佳人,就成了独自凭栏、凝结伤感。思念家乡而不得归是愁,思念佳人而不得见是愁,满腹悲苦而不得诉更是愁中之愁。这些愁绪在心中堆积,那些美好的景物又怎能驻足于作者眼中?词人用一双忧愁的眼睛看世界,整个世界都是忧愁的,潇潇暮雨、凄凄霜风、凋残的花叶、将沉的夕阳以及无语的江水都成了作者心境的真实写照。所以,所谓“实境”并不一定是对现实景物原封不动地描述,而是在情感统摄下对现实景物加以选择的结果,而“虚境”也并非毫无根据地想象,它是从“实境”生发出来的另一重审美空间,是实实在在的词人的心。也就是说,在统一的情感基调的统摄下,所谓的“虚”和“实”之间的界限已经消失了,它们相辅相成,为统一的目标而组合在了一起。
      综上所述,对于词这种音乐文学来说,内容、情感、声律是其不可缺少的三大要素。而这首《八声甘州》,从内容上看,描写的是羁旅行役思念家乡之苦闷,从声律上看,改过去的令曲为长调,这都是柳永最擅长的方面,没有什么特别新奇之处。但是,词人以情感统摄全篇,无论是写景还是展开想象,都由于真实情感的加入而显得自然、动人。这种思念之情、孤独之情是每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内心呼喊,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生活感慨。同时,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又在这一重重的描述之中一步步地得到了深化,使得词人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那些更深层次的情感得以呈现。读罢全词,让人感觉无论是景物还是词人自己,无论是眼前的环境还是词人的心理环境,都渗透着一种无尽的愁苦、悲凉与无奈,一直延续到今天,到读者的心里,使人感同身受。“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对此人、对我们,都是如此。
      
      参考文献:
      [1]薛瑞生.乐章集校注.中华书局,1994.
      [2]宇野直人著.张海鸥,羊昭红译.柳永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杜若鸿.柳永及其词之论衡.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顾祖钊.文学原理新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6]王国维著.徐调孚校注.校注人间词话.中华书局,2008.

    推荐访问:以情感人 愁成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