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网络课程中的视觉文化探析]视觉语言探析

    时间:2018-12-23 19:51:5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网络为视觉所驱动,网络课程中所承载的信息绝大多数涉及视觉方面,“视觉文化”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学习者的感知过程和学习效果。网络课程设计中不仅要充分考虑视觉信息感知特征、学习者的认知心理和视觉习惯等因素,还要在实践中灵活应用,使网络课程变得生动而富有特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网络课程 信息 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的《电影美学》中,其含义是“通过可见的形象来表达、理解和解释事物的能力”。南京大学周宪教授是国内最早给视觉文化下定义的学者,他在视觉文化方面有较大的影响。他指出,视觉文化的基本涵义在于“视觉因素,或者说形象或影像占据了我们文化的主导地位”。在有关学习的研究中表明,人们学习时,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味觉占1%。网络教学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学习资源是网络课程,它是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信息的组合构成了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而在这些信息中,视觉信息占有绝大多数,每一种视觉信息都可以被看作是知识的一种表征形式,怎样有机地把这些表征结合起来应用在网络课程中,往往直接影响到网络教学的效果。在网络课程中涉及视觉方面的,应该可以称为网络课程中的视觉文化。网络课程中的视觉文化有很多方面,本文试从视觉信息的感知特征、学习者的认知心理与视觉习惯和视觉文化在网络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三个方面来分析。
      
      1.视觉信息的感知特征
      
      我们认为,视觉文化是基于视觉信息的“文化”,它根植于视觉信息,又规范着视觉信息。在网络课程中,视觉信息可以粗略地分为以下几类:文字、图像、图形、图表、动画等。这些视觉信息在网络课程的界面设计中各自有着不同的感知特征。
      文字在网络课程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文字的表现力和学习者对文字的理解力都是无穷的。它依赖于学习者对单个文字、词组表征意义的已有认知度,要求学习者结合大范围的知识经验去整合、归纳文字信息。文字信息具有获取方便,传播、呈现方式简捷等特点,是学习者最常面对的视觉信息。
      图像可以使学习者很容易地获得直观信息,但由于注意力往往集中于视觉信息本身,而忽略了对其更深层次的思考。它对学习者的感官刺激虽然很大,但是学习者的思维却并不活跃。
      图形与所表达的事物在内容上有着形象联系,是介于文字的“武断”和“任意”与图像的“详尽”而“真实”,突出表现需要呈现的内容,略去不相关的部分,使学习者尽快将注意集中到重点上来,是一种对信息的提炼,但提炼的程度不高。
      图表利用示意图、流程图、结构图(方框图)等降低信息难度,提炼主要信息以及帮助学习者思维。图表构造一种意义,而不再是学习者直观所看到的“事实”;文字是一种“符号”,其最大的特征就是高度的概括和抽象。
      动画形式的视觉信息是综合的。文字信息的动画形式多是采用“字幕、闪烁背景”等辅助手段,起着“提示重点段”的作用。“图像、图形”动画不仅继承了图像信息的高逼真性,还模拟了现实世界的运动过程,学习者对它们的感知是积极而迅速的。“图表”动画是利用动画来更明了地表现其中的构造意义。如用闪烁的箭头指出重要的流程等。它非常具有直观性,比起“图像、图形”动画,学习者感知时更能抓住关键信息,而避免单纯停留在简单的视觉界面“阅读”中。
      
      2.学习者的认知心理与视觉习惯
      
      赖丁和史密斯认为学习效果跟材料的组合形式有关,界面设计给学习者认知带来的不同效果与界面让学习者所看到窗口的大小、标题、材料的整体配合效果和每个界面呈现学习材料的多少、布局等因素有关。因此,网络课程的设计应把握学习者的认知心理与视觉习惯等方面的因素。
      首先,网络课程的设计离不开对学习者的认知心理的研究。认知心理学是运用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认知活动,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表象、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新知识的获取总是在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相互整合而完成。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不同,对页面的感知也有所不同,在同样的环境和同样的外部刺激条件下,每个人获得的信息是不尽相同的。
      研究表明,在对页面的感知过程中,在同一幅画面里,我们最先看清的是那些自己所熟悉的信息;同等的信息量,人们头脑中原来没有信号存储的要比有信号存储的感知时间要长;对于页面而言,信息量的多少,也是相对于认知者原有的知识经验而言的。学习者在页面的浏览过程中,大多数的信息都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记忆痕迹的,能被学习者记住的往往是特殊的,具有高刺激性的、对他们重要的信息。同时,学习者更倾向于识别而不是记忆,直观记忆比抽象记忆容易。因此,网页的界面应该是图文并茂的,文字与图像合理搭配,并利用文字的精确性和图像的形象性等特点。不符合学习者认知心理的网络课程的结构形式必然把他们带入迷茫的境地,也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网络课程的设计要重视学习者的视觉习惯。视觉习惯是指人们在阅读时的自然养成的习惯,包括阅读的顺序、颜色、尺寸、位置等内容。一般来说,人们的视觉习惯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所以在呈现教学信息时,应注意到内容的顺序与次序。同时,网络课程的色彩应尽量选择柔和的颜色,避免出现过分强烈刺激的颜色引起人的视觉疲劳与厌烦情绪。再有,对于教学信息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显示的尺寸越大,越能引起用户的注意。
      
      3.视觉文化在网络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第一、框架结构。网络课程是以网页形式呈现的,它的丰富性、页面的无限延展性和无处不在的超链接,使学习者极易发生网络方向知觉的丧失,从而影响到网络学习的效度和深入度。因此,网络课程的框架结构分析至关重要。按照信息组织的类型,网页结构可以有序列型、网格型、层级型和网状型,依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和复杂程度予以选择和应用。同时,结构是整体的,页面中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信息是同步展示的,要根据课程的类型、性质和特点,合理选择视觉信息及视觉信息呈现的顺序与位置,组成有机的视觉整体,在页面形成不同的不同强度的视觉焦点和视觉中心,引导学习者有秩序地浏览阅读,认知并接受课程内容信息。
      第二、界面设计。界面是学习者选择学习方案、随时获取信息的窗口,界面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因此,在网络课程界面设计中,要对网页的版面设计、背景设计、颜色使用、视觉信息搭配等方面问题进行周全的考虑。
      在版面设计中,标题最好以包括图像及文字的综合设计来表现,居于版面中间位置,凸显于背景之上。版面留白量以30%到50%为宜,背景色彩纯度不能过高,不然会造成版面留白的感觉消失。连结点的文字前最好用图像或色球来指引或强调,能方便学习者搜寻。重要信息应置于标题之后,首页连结点或内文之前,前端可以放置明显或突出的图像强调,也可以运用不同颜色区块强调。保持固定的版式,使课程具有统一感,方便信息的阅读与搜寻。
      背景与主体背景与主体亮度对比为3∶1到5∶1之间为宜,淡色系列的背景有助于整体和谐,使用材质的背景应以淡色材质为佳,能与主题分离之浅色标志或文字背景也可。
      界面中色彩的使用。同版面不宜超过七种纯色,整体色彩的表现做到和谐并能达到视觉平衡,避免类似色调,导致不同类信息之间的区分不明显,小色球或色块等色彩区块的应用能造成集群化的效果,以协助视觉搜寻。
      视觉信息搭配。界面中每一行文字的长度最好保持在20到30个中文字(40到60个英文字母)。行距与字距已由软件内定,设计者能以段落与段落间空行及首行缩排方式以辅助阅读。字体大小应以标题H1到H3为佳,内文font size=2到3级为佳。同版面字型与颜色应控制在三种以内,已链接过的文字在颜色上要能与未链接过的文字有区别,也要与背景区分。内文应向左对齐并与左边界保持适当距离。图形、图像、动画等其他视觉信息与文字应采用上下文字环绕的形式占有一定的显示空间。
      总之,除了在界面设计上需有个性和美学外,还应具备主题内容鲜明突出、条理清晰、简洁明快、色彩搭配调和清新、图片精巧富含义、文字图形搭配得当,文字排版体贴不产生视觉障碍等特点。
      第三、导航设计。网络迷航和认知超载现象与网络学习相生相伴,导航为网状知识结构中的学习者提供即时有效的引导。提供导航的界面,通过可视化的图形、符号和色彩使学习者了解并强化网络课程的总体印象。图形化网站可以用来表现课程结构、页面类型、访问深度和访问权限,使学习者真正感受与课程的融入度;导向性符号可成为超链接的可视化注释,显示内部联系;而色彩组织是最简便有效的视觉传达手段,如用鼠标划过引起的图案或文字的色变与否,表示可否访问,是否已访问过,来改善迷航现象。
      
      结语
      
      视觉文化形成于人们对视觉信息的感知经验,并通过作用于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来影响他对视觉信息的摄取、整合以及再创作。以上谈到的就是网络课程中有关视觉文化的内容,而视觉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笔者的理解可能是很肤浅的。笔者认为,在网络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视觉文化的影响,并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就能使网络课程变得生动而富有特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2]周宪.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2).
      [3]韩丙祥.浅议网络课程的视觉设计[J].教育信息化,2006,(01).
      [4]陆海云.网络课程的视觉传达设计[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3).
      [5]龙雪梅,瞿�.教学软件界面设计的视觉文化因素[J].电化教育研究,2002,(05).
      [6]郭秀敏.认知心理与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1).

    推荐访问:探析 视觉 课程 文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