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大学生心理适应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时间:2018-12-23 19:49: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心理不健康而引起的一些问题越来越多地见诸报端、媒体,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有调查显示,在当代大学生中,71.3%的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承受着很大或较大的心理压力,同时,70.1%的学生对压力缺乏正确认识,最终由于处理不当,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甚至是悲剧。本文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入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心理健康 心理过程 对策分析
      
      一、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就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总是处于良好的协调状态,即认识、情感、意志的健康和人格的健康,同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第一、心理动力。心理动力是指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的心理现象系统,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等心理成份。
      第二、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主要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不仅反映事物的属性、特征和联系,还会对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引起满意、喜爱、厌恶、恐惧等叫做情绪。
      人对客观事物不仅要感受、认识,还要处理、改造。为处理改造客观事物而提出目标、制定计划,然后执行计划、克服困难、完成任务,这类活动叫做意志。
      第三、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持续状态。它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变动不羁,也不像心理特征那样稳定持久。如在感知活动时可能出现聚精会神或漫不经心的状态等。
      第四、心理特征。就是人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气质是指表现在大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征,如速度与强度的特点、稳定性的特点、指向性特点等。
      
      二、大学生适应中的心理问题
      
      大量的调查和实践表明,不管哪类高校,总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难以适应大学生活。在学习、恋爱、自我管理、人际关系、自我评价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多问题。根本原因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一)大学生的自身心理特征引起的心理问题
      1. 成熟与不成熟的矛盾。大学生阶段是个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生理日趋成熟,而心理方面的发展却没有和生理发展相匹配。很多大学生觉得上了大学以后,自己就是大人了,对各个问题都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观点,并且很多情况下,由于自己并没有真正接触到社会,对很多现实的问题只是存在于想象之中,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非常容易做出一些看似理智,但却是非常感性的冲动之举。比如,大学生的同居问题,现在这个问题甚至可以说是绝大多数高校所面临的现实的问题之一。家长、学校乃至社会都认为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而很多大学生却不以为然:我们都是大人了,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真正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大学生又有几个?有几个大学生能很好地说清楚这种同居关系中的责任关系,这种“好聚好散”背后隐藏什么问题?还有在学习方面,很多大学生对学习不以为然,认为大学的书本上的知识是没用的,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没有太大的帮助,自以为对社会的发展趋势看得很透彻,但是真正进入了社会才发现“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样的问题同样反映在大学生的生活、人际交往等活动中,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看似老练的幼稚。
      2. 自信与自卑的矛盾。这两种心理现象是种常见的心理问题,但在大学生中常出现的问题往往是这两种心理现象的极端,即过度的自信和过度的自卑。有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就觉得大学的学习不过如此,很多东西教师讲的和教材差不多,所以上课根本不用心,觉得自己课后看书也是一样,并且自己看书比教师讲的还要多。在这样的心态下,往往课堂不用心,课后不努力,最终时间白白浪费,最后学无所成。同样,自大的心态还表现在工作生活中,往往耽误自己的前程。另一种心态就是过分自卑,主要有两种情况,浅层次的自卑是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深层次的自卑是自己看不起自己。有这样心态的大学生往往很难处理好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总是畏首畏尾。
      (二)传统的基础教育引起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传统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从入学的时候开始,就是以分数来衡量自己在家长、在教师、在班级中的位置的。这样的思想从学前开始一直伴随着学生进入大学校园。而大学校园,从我国的目前情况来看,更注重的是各种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注重学生的交往能力、领导能力、组织能力等的培养。这种注重方向的突然转变,很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有的学生在上大学以前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是在教师的赞许、同学的羡慕中成长起来的,到了大学出现了两种常见情况,一种是“强中自有强中手”,全国的精英汇聚在一起,自己显得相形见绌;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理论知识十分扎实,但是严重缺乏实际的动手能力,一切只存在于理论当中。这些情况都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上的障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根据其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防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大学生心理适应的对策
      
      (一)熟悉周围环境
      大学生刚一进入大学校园,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自己周围的环境,主要是生活和学习两个方面。在生活方面,大学生要尽快摆脱以前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思想,要学会自己做事。另外,现阶段,我国的大学生以80年代以后的独生子女为主,在家里的地位是很高的,全家人以他为中心,很容易形成养尊处优的性格,来到大学后,要尽快地了解、适应学校生活,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学习方面,要知道大学的学习生活和以前学习生活的区别所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二)确立奋斗目标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即从一个生物意义上的人或说自然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人不能没有理想,不能没有目标。进入大学以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一个终极目标――高考。考上大学后却为了“补偿中学失去的快乐”而放纵自己,进而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大学生在大学阶段,一定要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树立起努力奋斗的目标,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
      (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大学的学习与中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已经从“为升入高校而奋斗”转为“如何使自己成为高级的优秀人才”。在这个过程中,要尽快转变以前的学习思想与学习方法。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教师的讲授是灌输的,学生为了学习的终极目标高考而不得不学,非常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大学阶段的学习完全和以前的学习不同,主要是以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主,这就要求学生尽快转变思想,树立起主动学习的思想,并且要学会独立学习,主要靠自学为主。
      (四)学会人际交往技巧
      大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一个原因就是因自负或自卑而引起的人际关系的紧张。现阶段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认识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懂得如何与别人相处。所以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的新生更要注意这个问题。在与人交往过程中,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摒弃以前的骄傲自大的思想和态度,放弃妄自菲薄的观念。其次,要懂得和人友好相处的基本技巧,如待人诚恳、尊重他人等。
      
      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些浅显认识。诚然,当代大学生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以前大为不同,特别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环境的不断变更,大学生群体很有可能出现越来越多的前所未见的新情况、新问题。但只要从根本上把握住大学生的心理、思想动态,就能解决大学生群体所出现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余琳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
      [2]杨仲明.习惯决定人生.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版.
      [3]孙亚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4.
      [4]邹良志.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江西教育科研,2005.1.
      [5]曾祥英.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办法.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4.
      [6]毛文学.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
      [7]陈利鲜.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丧失与自我调适策略.柳州师专学报,2001.1.
      [8]盛真.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能力素质.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6.4.

    推荐访问:常见问题 对策 大学生心理 分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