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演讲稿 > 正文

    迈向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宣讲稿可编辑范文

    时间:2020-07-06 12:46: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迈向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

     一、生态文明是基于中国智慧的新文明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之一,同时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许多人对生态文明的解读还停留在生态文明建设就等于环境保护的层面,不可否认,生态文明建设源于环境保护,但它不能等同于环境保护。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们需要一种系统思维。

     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理念,是因为西方式的环境保护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现代工业文明遇到的许多危机。环境保护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半个世纪,这种保护就像西医等到得病之后再治的思维一样,是等到环境出现问题才去保护,没有解决环境危机的根源。中医思想就不一样了。中医认为人的眼睛有问题,眼是肝脏的表,所以许多眼睛的病根在肝脏,单治眼病很难治好,要从五脏六腑进行调节。用我们东方中医的思维辩证地看当今人类遇到的环境危机,我们会发现它不是问题的根源,只是表现出来的危机之一。环境危机不是一个孤立的危机,我们要把它放在政治、经济、文化系统中来治理,而基于中国智慧的系统的环境治理思路,就是生态文明。这是当前我们领会、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战略必须解决的认识上的问题。

     2018 年 5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系统阐述。这些内容可以概括为八个方面,我们把它称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八个观”。“观”即观看、关照,搞生态文明建设最需要解决的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世界观、方法论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很难在工作和生活中落实生态文明建设。

     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八个观”,这是一个非常系统的思想。

     1.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生态历史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态历史观中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句话从生态文明的角度重新认识了人类文明的演化,是全新的历史观。

     以前我们对人类文明史的研究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的角度,这个研究没有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特别是现代工业文明时期,人类文明除了影响生产方式、生产力以外,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反过来说,生态自然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空间载体,那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在人类文明演化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非常重要的思想之一。

     这一思想能不能立起来?通过回顾、考察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演化规律,包括世界其他国家,甚至地球文明的演化规律,我们同样会发现文明的演化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中国古代朝代的更替除了政治经济因素外,生态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史学家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自然灾害历史发现,农民起义或其他大规模战争爆发的时候,往往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现在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其内容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上有我们大西北的甘肃、宁夏、新疆,这些地方留下了许多城市文明的遗迹。据史书记载,汉唐时期,西北丝绸之路沿线的大部分地区都是绿洲。但在今天看来,这些地方气候、环境恶劣,沙漠化严重,不适于人类生活。曾经有文明是因为适宜的生态环境能够为文明提供支持,这样才有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发达。工业文明时期我们讲人定胜天,从短期局部来讲,人类确实可以通过技术影响环境、改变自然;但从大空间、长周期来看,人类无法改变自然,只是自然的一部分。

     从对丝绸之路的研究中我们应该意识到,对历史的解读应增加生态环境这一重要要素,也就是生态历史观。

     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 把生态自然观理解清楚了,就会明白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关系。人类在拥有技术之后出现了某种傲慢,认为我们可以改变自然,成为自然的主人。今天我们遭遇的环境危机,

     包括现在正在全世界蔓延的新冠病毒危机,都是大自然给人类的强烈警告,目的就是告诉我们沿着现有的工业化时代形成的天人对立思维是走不下去的。

     3.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 习近平总书记说:“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时候,绝不能用西医式的碎片化思维来解决问题。生态环境管理有很多个部门,比如一个部门管水,这个部门管林,那个部门管草。从科学的角度讲,分开管理能够提供对系统认识的专业化,但也常存在另外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部门间没有进行系统整合,形成了分割,造成整个管理出现问题。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整体:水污染和土地有关,土地污染和我们的农业生产方式、工业有关,也和我们的生活有关,所以治水不能孤立地治水。习近平总书记在“两山理论”发源地浙江的治水经验就是一个系统的治理思维,治水要与森林和山的修复治理、土地的净化、湖草系统的治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 谈完以上三点可能就会有人问了,我们治理环境是不是单纯为了让生态环境美丽、人与自然和谐呢?我们的目标到底是什么?首先是解决生命健康问题。环境污染造成的最大影响不在经济,因为我们的 GDP 照样增长,其影响最大的是我们的生活、生命。但如果把生活环境搞好了,生命健康问题解决了,我们还需要经济发展来支持物质生活。因此,如何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当今整个世界面临的一大难题。

     围绕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色发展观,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这个理论告诉我们,搞好生态环境不仅会让我们身体健康、生活美好,还会给我们带来物质财富。

     目前,疫情冲击给我们的经济造成了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一些地方甚至经济学界有人提出,是否要为解决经济增长的压力让环境保护让路。这种思想把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看成了相互对立的两面,和习近平“两山理论”是完全矛盾的。

     习近平“两山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不相矛盾,这在现实中是否行得通呢?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浙江当省委书记时已经用浙江省的实践证明了保护环境就是创造财富这一理论的正确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浙江安吉。整个安吉县都没有工业污染,它的财富来源就靠两样,一个是青竹,一个是白茶,这两大自然资源使安吉县农民的收入比浙江省其他搞工业的地区农民收入还要高不少。事实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

     5.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 从前民生方面最大的问题是经济增长、物质短缺,现在我们发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财富同等重要,也是民生的福祉。这种观点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本思想的新内容,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旨归,即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

     前面我们说生态文明建设和历史演化、人与自然的关系、系统治理、经济发展、民生有关,那么如此重大的事要怎么推进呢?这就有了第六点。

     6.用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严密法治观 要推进这样一种系统的生态文明思想,想要大家自愿自觉去做的话,光是解决人们的认识问题可能就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以致于环境污染导致的危机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所以这时候我们要借助严密的法制观这个工具,通过制度创新,用最严格的制度来保护环境。

     7.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 法治是外在的力量,中国古代的治国理念主张德治和法治融为一体,自上而下的政府治理和民间治理要共同协力,这一点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也是一样。生态文明建设不单是政府、企业的事,而是涉及到千家万户,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的事。美丽中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建设。

     8.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 人类同属一个地球。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搞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为了自己,也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力量。

     从以上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八个观”的解释我们可以发现,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环境保护,但它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提出的。具体的解决办法不是单纯依靠政治或经济来解决,而是一种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多个角度的系统的文明观。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进行系统改造、改革的,继工业文明之后我们要走的一条全新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早在 2013 年 5 月 24 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上就提到了这一观点:“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表述中,“生态文明”是和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并列的一种全新的新时代文明,这一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

     生态文明是涉及到科技方式、经济模式、生活方式、社会方式、国家治理方式、哲学与思维等一系列变革的新文明模式,从这个角度讲,生态文明是基于中国智慧的新文明模式的创新。我们要站在新时代的高度来对它进行解读,否则就无法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地。这里我得出了几个小的结论:

     第一,生态文明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事,而是世界文明转型的新时代。

     第二,生态文明建设不能等同于环境保护。环境危机的背后是现代工业文明的系统危机。

     第三,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指,探索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之路。

     第四,工业文明陷入了高成本锁定的困境。我们追赶西方的工业文明,给人类做了重大贡献,但从成本收益来考量,工业文明的成本远远大于收益,我把它叫做高成本锁定的困境。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处在时代的十字路口,是继续追赶西方走工业文明的道路,还是走党的

     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道路,这是一个决定着中国和世界未来命运的重大战略选择。走对了,中国和世界共赢;走错了,中国和世界共输。

     二、生态文明是一次全新的经济革命 今天大家都在关心搞生态文明建设要怎么解决人类生存的经济基础问题,围绕这一点我想跟大家讨论一个话题——生态文明是一次全新的经济革命。

     我们首先要从新时代的高度,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文明的思维来认识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生态文明时代来了没有?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可以支撑生态文明带来的新经济革命已经发生,就是前面我们提到过的早在 15 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如何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二者关系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如果说这一思想在 2006 年时还是一个局部实验,那么到了 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则成为了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以今天遍布全世界的新能源革命为例。新能源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半个世纪,但把新能源作为一种产业、一种主流技术来看待是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我认为新能源革命这个概念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出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标志着人类文明开始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新经济革命的开始。

     2008 年以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革命,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了总结和罗列,发现有八个方面的革命值得我们关注。

     1.移动新能源加所有领域的革命 从定义上讲,新能源是可再生能源。我们知道支撑工业文明的资源是石油、煤炭,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工业文明依靠不可再生资源也导致了其本身的不可持续。生态文明要解决工业文明的这个弊端,前提是必须找到可持续支撑人类文明的能源,而新能源就是可持续的能源。

     新能源都包括哪些呢?目前大家知道的有太阳能、风能、沼气等生态能,在所有对这些能源的利用中,未来开发前景最大、潜力最大的是光伏发电。光伏发电与传统的煤炭、石油

     除了能源的可再生和不可再生区别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它是移动式、分布式的。现有的煤炭和石油不是均衡分布的,以中国为例,山西有煤炭,陕西有石油,不是每一个省,每个有人的地方都有。由于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我们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就得把它从不能移动的能源变成可移动的,通过发电输送到人口大规模集中的城市,这种能源特性决定了工业文明时代是人找大城市的时代。我们今天为什么有这么多城市?其实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幸福指数也不见得有多高,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可再生能源的性质决定的。

     此外,用现有的不可再生能源发电,无论是煤炭的运输还是电力的运输都是有能耗的,我们使用的电的能耗最高要达到 10%左右。为什么有一段时间农村的电价比城市还要高?主要是因为一根电线拉到农村只有十户在用,能耗、成本高;同样一根电线拉到城市有一百户要用,使用成本很低。正在开发的太阳能、光伏能就没有这个弊端了。有人的地方就有太阳能,我们可以直接利用,不需要把农村的太阳能放到城市才能用,并且人越少的地方人均开发的太阳能资源越多。我们会发现传统的煤炭、石油能源喜欢大规模的城市,而太阳能、光伏发电恰恰喜欢小城镇和乡村。

     这种新能源覆盖在所有领域引爆革命,在这一领域,中国走在世界前列。前几年我们光伏发电每度电的成本是五毛钱,现在已经下降到两三毛钱,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今天我们火力发电的成本也是两三毛钱左右,当光伏发电的价格和火力发电价格相近的时候,在中国大规模使用新能源将成为可能。所以我一直讲新能源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爆发首先在中国。太阳光伏能的大规模使用会大幅减少我们对煤炭、石油这类高污染能源的依赖。有人说光伏发电也有污染,但它的污染和煤炭、石油相比要弱得多,而且是在技术空间上、潜力上可以解决的污染。

     2.文化加技术推动的新产业革命 这一革命目前我们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西方工业文明主要依靠技术推动经济增长,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单靠技术是解决不了人类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的。因为当前人类面临的巨

     大障碍不是单纯的物质层面短缺的问题,是精神上的危机,还有整个生活消费出现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失衡的问题。所以未来的新兴产业、消费产品不仅要满足我们的生理需求,还要滋养人心,满足精神需求。技术创造物质,文化创造精神,未来的新经济革命不是靠单一技术创新推动的,是文化加技术两轮驱动的新产业革命,这也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大家都在讲文化产业的原因之一。文化产业必须和科技结合起来,单靠科技不行,单靠文化也不行。

     3.互联网加传统产业的革命 对这个革命我们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结合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概念——共享经济,这是一种成本更低的经济。

     4.农业领域的革命 这方面的革命还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看到的外在环境污染是水、土地、空气被污染了,所有这些污染中和我们的生命安全关系最密切的是土地污染,因为土地污染会造成我们吃的食品中有大量农药残留。追求高产的化学农业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又导致了毒素在人体内的积累,引发了诸多疾病。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是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如何提高质量呢?就是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没有农药化肥的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需要借鉴中国五千多年来在经营传统农业上积累的经验和智慧,当然这个借鉴不是说我们要回过头去搞传统的农业,而是要借助新能源搞像传统农业一样没有污染的农业。现在对农业领域的技术开发主要集中在转基因上,这是不够的。粮食生产的第一能源是太阳能,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的热能转化应该是我们技术攻关的重点。应用在农业上的技术应该具有选择性,为什么这样说?不是所有的技术都可以用在农业领域,农业生产不仅能为我们提供粮食和其他物质财富,它本身也是一种休闲劳动。我们不能把农业全权交给机器人负责,那样人类就没有劳动,身体健康会受到影响,许多疾病就会发生,降低生命的质量。从另一个角度说,把农业交给机器会造成农业产业价值链的中断。休闲农业是农业在现在及未来的一个巨大产业。现在正是北京樱桃上市的季节,我们到市场去买,一斤大概

     是 20、30 块钱,但是你要想自己到地里去摘樱桃,一斤要 80 块钱,贵的要 120 块钱。按照工业经济学原理,自己采摘樱桃付出了劳动,应该降价才对,但这个原理在农业领域失灵了。你采摘樱桃是付出了劳动力,但同时也得到了愉悦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大自然给你的,所以你应该为此付费。这就是休闲农业的理论。

     中国的农业要往什么方向走?我们都倡导农业现代化,这个现代化把美国的农业现代化、大规模经济定位为学习标准,我觉得这个方向错了,中国农业要走具有中国智慧和特色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农耕文明创造了古代农业文明史上技术含量高、人与自然相和谐、无污染的农业,在古代,我们靠这种农业养育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包括改革开放以后也是如此。很多学者说今天中国的农业比美国、日本落后五十年、一百年,为什么这样讲?他们是按照人均效率来衡量的,美国一个农民耕几千亩地,我们一个农民耕十几亩地。我觉得农业是否先进不能单从效率来考虑,不是效率越高的农业就越好,产出的粮食没有毒,能给我们带来其他生活福利,农业效益高才算好的农业。从这个角度讲,中国面临着一次全新的农业革命。这个革命不是简单地学习美国农业,而是要借鉴中国古代的农耕智慧,充分利用太阳能及其他选择性技术,走出一条既满足温饱,又能让人吃出健康,还能使农业的价值链得到延伸的道路,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可以说,我们今天形成的主流经济学是工业经济学,而农业生产本身是一个自然资本生产的过程,农业和工业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按照工业思维来搞农业。工业经济学认为创造财富的主要资本是货币;而生态经济农业生产中最大的资本是自然。前面我们说未来的新经济革命需要新能源革命、文化加技术推动的新产业革命、互联网加传统产业的革命的推动,说明生态文明时代创造财富的模式已经是不同于今天的新模式。

      5.乡村加城市催发的乡村产业复兴

     按照传统的思维,我们把城市和乡村看成相互对立的两面,这种看法源于西方人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西方的城市化有成功的地方,但也存在很多弊端。将城市和乡村对立起来的城市化把乡村消灭了,人们就只能过单一的城市生活。乡村确实不像城市那样存在高效率的现代化经济,但它是一个低成本满足生活需要的地方,特别对中国人来说,乡村是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根。

     我们国家的农民工在城市一个月能挣 2000、3000 块钱左右,在农村则挣不了这么多钱。这些钱不够在城市生活,但退休后拿上这些钱回到乡村养老却足够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乡村和城市不是对立的关系,我们中华文明就是由乡村社会主导的文明,并且我们不仅有发达的乡村,也有发达的城市,比如当年的西安、洛阳,还有北魏时期的大同,考古发现它们的城市规模都发展到了上百万,比西方的古罗马还要大。

     古代中国是怎么解决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关系的呢?大道至简,当时的制度没有我们今天这么复杂。现在我们解决城乡融合问题会由经济学家提出各种理论、各种思想,然后我们会发现这些办法落地很难,成本很高,效果还不见得好。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几十万个古村落,从这些文化遗产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的乡村不是封闭的、愚昧落后的,因为愚昧落后的乡村不可能具有能和故宫相媲美的建筑艺术和规模。中国古代解决乡村和城市之间关系的办法只有一个,告老还乡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私塾教育遍布乡村,人们在十六岁之前完成基本学业,十六岁之后走出乡村,参加科举做官、经商、云游各地。无论在外面多么荣耀,做了多大的官,国家都有一种制度叫告老还乡,让人叶落归根。也就是说人的童年时期在乡村渡过,老年时又回到乡村去,并且老年时的你已经换了一个人,成了一个见过世面、有智慧、有积蓄的人。乡村可能不像城市那么适合发展经济,但却是个养老、教育儿童的好地方。你可以用在城市挣到的钱反哺乡村,把你具有的智慧传授给你的儿子、孙子,做一个乡贤,搞一个私塾陪伴村里的孩子,教导出一流孩子,等他们长大了走出去再回来。在这样的循环中,城市和乡村都得到了均衡发展,这才有了中国古代社会发达的乡村和世界一流的城市。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说明城市和乡村共同发展繁荣的思维到今天还在延续。许多地方为了满足城市用地需要,拐弯抹角地利用政策空档拆掉乡村,把乡村的土地往城市转移,这样做违背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违背了以人民为主体的原则。所以解决城乡对立,走城乡共生的融合发展道路是生态文明建设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6.生产加生活推动的生产方式的革命 今天当我们讲到经济过剩的时候,大家是否会想到我们的消费也过剩了?经济过剩会消耗能源,使经济不能持续增长,那过渡消费呢?会造成慢性疾病。

     现在我们中国 14 亿人几乎有 1/2 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和我们物质至上,缺少精神消费的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带来的病态的生活方式有关。这种病态的生活方式造成了两方面损害:一是给自己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负担;二是给环境造成了危害。现在我们一方面在刺激消费,一方面又在通过花大量的金钱来解决由满足欲望的高能耗、奢侈性消费造成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的根源是生活方式出了问题,所以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生活方式的革命,用生活方式的革命来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如果我们的生活方式是绿色、健康、有文化的,那么这种生活方式就能让人们形成新的消费观念,而新的消费观念会给我们的经济带来新产业。

     尽管我们的 GDP 在增加,但这个 GDP 不全是绿色、健康的,要使它变得绿色、健康不是生产的问题,是消费的问题。所以走向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最需要的是消费端的改革,倡导绿色消费、低碳消费、文化消费的新生活方式的消费,这是一种利己、利他,生态文明时代的新消费。

     今天的中国已经有 4 亿中产阶层,可以说他们的消费决定着中国未来生态经济发展的方向。中产阶层怎样才能有更健康、更绿色的消费方式?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也带来我们对消费方式的反思。新冠病毒的根源与野生动物蝙蝠有关,我们不能够说野生动物有罪,这是我们的消费有问题。我们今天的消费是为了满足欲望的无底线消费,我们吃的东西没有底线,结果就是吃出病来了,导致了自然对我们的报复。疫情让每一个人都要反思自己的消费观,反

     思以怎样的生活方式才能与自然界的其他生命、与社会、与自己友好相处,这是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媒体应该主张的。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案中提出要倡导节俭、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这一点不应该一直停留在概念上。疫情过后,我们为了发展经济提出要刺激消费,我认为刺激什么样的消费值得我们重新思考。从生态文明建设上讲,我们要培育绿色、文化、低碳、健康、节俭的新消费方式。

     7.东方智慧加西方智能的新科技革命 前面讲的六个革命都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我认为我们需要一种东方智慧加西方智能的全新科技范式的革命。今天我们所使用的根源于西方思维的科学技术不是万能的,我把它定义为追求局部最优、短期最好、最能满足市场化、商业化的技术体系。但如今人类文明陷入的危机不是局部的,而是宏观危机、未来危机。20 世纪 80 年代初,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什么叫“可持续”?就是当代人要为后代人的发展留下资源和空间。

     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西方科技的发展确实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使我们陷入了一种技术崇拜,认为西方技术是万能的。人类走向未来是需要技术,但需要的是东方智慧和西方智能相结合的技术。西方技术体系的弊端就像西医思维的弊端一样,东方智慧加西方智能就好比中西医结合才能得到最好的疗效。大家想一想,哪一种西药吃过以后能让我们一周内不用再吃,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药片功效不超过二十四小时,它去不了根,只是当下有效果。所以像这种慢性病,你只要吃上这个药,就得终身吃药,为西药产业做贡献,一直支撑西药产业的发展。这也就罢了,没关系,我们得了病,是需要花钱,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许多糖尿病人、高血压病人吃了二十年的药,最后走的时候不是因为糖尿病、高血压,是因为长期服药造成的肝脏、肾脏衰竭走的。局部最优,宏观就优吗?治疗癌症是典型的案例。用西医治疗癌症成本很高,近四十年来治疗癌症的成本增加了 20 倍,

     但是治愈率没有显著提高,我们很多放疗的药只是减少了痛苦,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通过把癌细胞杀死来治疗癌症,可以说做到了局部最优,但是不是所有把癌细胞杀死了的癌症患者身体都变好了呢?放疗使人体内包括肝脏、脾脏等脏器在内的宏观系统出现了问题,许多病人在经过几次放疗之后就走了。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西方人擅长解决的是局部、短期的问题,擅长物质领域的科学,而我们东方智慧擅长解决宏观的、未来的问题,擅长生命领域的科学。所以未来人类需要的是一种东方智慧加西方智能的新科技。

     生态文明是基于中国智慧的文明,这句话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围绕在科技、文化、生活方式等领域的革命,必然会带来哲学和思维方式的革命,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 8 个革命。

     8.唯心和唯物的哲学和思维方式的革命 受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影响,我们总认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相互对立的,但在中国古代,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在生态文明时代推动新经济革命,必须要转变原有思维,建立二元和合的新的哲学思维,这样我们才能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文明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体的思想。

     唯物和唯心就像人的身体和心灵,一个人的身与心能割裂开吗?我们会发现人的任何一个精神活动都会带来身体的物质变化,内在精神变化了外在物质不变或外在物质变化了内在精神不变都是不成立的。比如说现在大家在这里听课,如果你听到这个课感到喜悦,你的肾上腺素分泌的物质也是良性的,如果你的情绪是愤怒、憎恨的,那么你肾上腺素分泌的物质就是带有毒性的。

     以上就是我和大家谈到的新经济革命中涉及的八个方面的革命。这八个方面的革命在我们的文件中被叫做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是要把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变成新的产业。“产业生态化”就是搞新能源、新产业。我们需要让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通过绿色科技、循环经济、留存再造实现减能、减排、低碳发展。对传统产业,我们可以用新能源

     技术使其生态化。比如说汽车属于传统产业,新能源汽车就是让传统产业生态化的一个新产业。在农业上,我们逐渐把石油农业、化学农业向生态有机农业转化。

     要满足产业生态化,还要有绿色金融、绿色服务业。对传统的农业、服务业、金融业产业不能“一刀切”。前段时间西安竟然不让搞油泼辣子面了,说是为了环境保护,说那个红油是有污染的,这不是绝对化吗?搞绿色经济我们需要一种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新思维,现在正是大量新兴产业兴起的时候,比如以太阳能为主的分布式新能源产业、“互联网+”带来的分享经济、绿色消费带动的绿色产业、微生物技术等。从这个角度来讲,疫情之后中国的经济该往哪里走?我觉得疫情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反思和动力,不是告诉我们不能走工业化思维的产业升级道路,而是要按照生态文明的引导逐渐实现产业生态化,这才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生态文明建设是从自身做起的生活方式革命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我做起,要内化到日常生活中。对于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其对生态文明思想的论述中多有涉及。2019 年 4 月 28 日,习近平主席在 2019 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谈到:“我们应该追求热爱自然情怀。„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和浪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要倡导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要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形成深刻的人文情怀。” 201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

     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 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造成了我们面临的生命危机。从大数据来看,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虽然我们的 GDP 一直在增加,但慢性病患病人数的增长速度比 GDP 还要快。平均每10 秒就有一个人患肝癌,每 30 秒就有一个人得糖尿病,每 30 秒就有一个人死于心血管病。我们中国 14 亿人中有 1.6 亿人血脂异常,1 亿人有高血脂症,2.7 亿人是高血压,9000 万人有糖尿病,2 亿人是肥胖症。在这种情况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在这里我提出一个概念,即从我做起、日行一善的生活方式。我们说人要做好事,要行善,高能耗、高消费是恶行。可以说,在生态文明时代,低碳、节俭消费就是最大的善行,我们每天的生活,对怎么吃喝的选择,就是我们行善的机会。以下是 5 个值得我们思考的生活方面的建议:

     一是要养成顺应天时的作息时间。什么叫天时?一天有二十四小时,中国古人认为这个时间和宇宙天地的运行是有联系的。比如《黄帝内经》记载晚上 11 点到 1 点是人体胆囊经运行的时间,相当于一年中的春天,正是吸收阳气的时候,所以我们应该安静地休息,让胆经系统能够和大自然进行能量交换,就像开车需要加油。“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播下种子,秋天才能收获。人一天的精力是否够用,就看晚上 11 点到 1 点有没有储存下能量。现在我们这个时间在干什么?看电视,过夜生活。我们的很多疾病和身体机能问题都是因为不能顺应天时作息造成的。

     二是养成顺应季节的饮食习惯。为什么韭菜长在春天?春天的韭菜和冬天的韭菜有什么区别?韭菜是阳性植物,它具有一种唤醒功能,春天人一吃韭菜,特别是北方人,身体就得到了一个信号,春天来了,体内休眠的细胞就开始活跃了。春天的食物有一种“激素”,不同于化学的激素。我们说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冬天时生命是一种饱和藏的状态。冬天吃

     韭菜就好比你半夜正睡觉的时候突然被人叫醒了,你能舒服吗?今天我们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冬天吃夏天的东西,夏天吃冬天的东西,这样乱吃的结果就是导致了很多身体疾病。西医可能检查不出来,中医一看就知道是饮食没有顺应二十四节气,顺应自然规律。

     按照我们黄帝老祖宗的教导,越是夏天,越是炎热的时候越要忌冷食。因为夏天你的毛细血管都是打开的,你吃的那些冷、阴、湿的东西会深入到身体里,等到秋冬时血管一闭合,这些阴气、冷气都留在体内了。你吃的时候没感觉,但到了冬天就成了病根;或者你年轻的时候没感觉,等到年纪大了寒气才释放出来,就发病了。

     我们说生态文明不光是要治理外部的生态环境,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也是一个生态循环系统,身体内部乱了套,你的生命怎么能健康呢? 三是要培养节俭的消费观,倡导低碳生活。节俭是一种美德,比如我们因为吃得太多导致了肥胖和糖尿病,那我们少吃一点,节俭一些,不仅对身体好还对环境保护有贡献。

     四是要过有机生活。“有机”就是远离污染,远离农药化肥。比如我们吃的食物,里面有没有农药化肥对我们的生命健康非常重要。

     五是道法自然的智慧生活。现代技术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所有的生活必需品,这种生活确实便利,但并不舒服、健康。美国有一本书叫《走出丛林的孩子》,研究了今天许多儿童都有的一种症状,叫“自然缺失症”。由于不能和大自然充分接触,许多孩子患上了原因不明的精神病、多动症等疾病。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中的“道”就是智慧。我们今天有知识、有文化、没智慧,我们的生活是远离大自然的。大自然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一营养,是我们生命中最好的医生,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自然中汲取智慧。我们的每一个领导,每一个普通人都要从自身做起,从过上道法自然的智慧生活做起。

     我将以上“五个生活”概括为:按照天时的作息生活、顺应季节的饮食生活、节俭消费的低碳生活、热爱生命的有机生活、道法自然的智慧生活。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部署要求,围绕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目标,县 X 技术服务中心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立足本单位实际,认真制定各项教育培训计划,按步骤、分阶段组织实施。通过紧密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着力加强本部门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干部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开展各类专业技术培训活动,各项干部教育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就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增强服务能力 按照县 X 技术服务中心的工作安排部署,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促进全县 X 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实现 X“安全、优质、高效”生产、打造区域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为中心工作,为适应科技不断进步、产业提档升级的新需求,大力实施科技兴菜战略和人才提升行动。采取外出参观交流、专家授课、科技示范基地展示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快县镇两级农技推广干部专业知识更新和服务能力提升。

     一是组织基层农技干部赴 X 参观、培训。为了学习外地先进的 X 发展经验,了解掌握现代 X 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X月,县X技术服务中心组织各镇街的X名技术指导员,赴 X 国家农业公园、现代 X 科技示范园实地参观学习,详细了解 XX 产业快速发展的经验做法,以及适合当前及今后 X生产推广应用的许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期

     间举办 X 技术培训班,邀请 XX 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付成高,就“X 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课题作了详尽讲解。参加观摩培训和互动交流的众多学员受益匪浅,拓宽了视野。

     二是参加市农业农村局举办的技术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X 月,组织 X 名单位的技术推广人员赴 XX 大学教育培训基地,参加“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通过为期X 天的专家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参训人员对现代农业发展路线、农业科技、产业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全面认识,提升了参训技术人员的科技服务能力。

     二、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发挥现场技术培训学习和展示的窗口作用 今年初,县 X 技术服务中心从全县 X 科技示范园区中遴选出 XX 作为长期稳定的两个 X 科技示范基地。集成应用众多先进适用的 X 高产高效新品种和新技术,分别作为节能日光温室 X 和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展示、培训的新平台,实现 X 技术理论培训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大幅提高了培训效果。X 月,本部门组织近 X 名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及部分科技示范户赴两大科技示范基地参观,实地接受大棚 X和高端食用菌生产模式、实用栽培新品种和新技术、生产效益分析、产业前景等方面的田间培训。科技示范基地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成熟模式和产业振兴路径,各镇街农业科技干部可以从中找到一条带动当地农业发展的新途径。

     三、加强本部门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和党性教育工作

     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县 X 技术服务中心党支部结合本部门实际,认真开展本部门全体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学习遵守中国共产党党章,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不仅学习教育的方式多样化,而且教育的内容细致化。采取组织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媒体平台先进典型学习与 X 县党史教育、反面警示教育等相结合,不断提高本部门干部干净担当的思想境界,激发他们干事敬业、为民服务的澎湃动力,努力锻造一支奋战在 X 生产发展一线的优秀干部队伍。

     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意见建议 一是教育培训力度和覆盖面不够。无论是干部教育培训次数,还是培训覆盖的人数,无论是外出参观学习,还是本地田间专家讲课,都不能满足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要求。对此,要加大与先进地区的学习交流,多借鉴吸收,结合本地实际,引进创新一批 X 产业发展的新战略、新政策、新模式、新做法。要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的力度和强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教育培训工作走向深入。

     二是培训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干部进行集中时间系统化的专题教育培训的力度不够,培训时间相对比较零散,效果也大打折扣。要分层次、合理地安排更多的培训时间,同时要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多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好对干部的日常教育培训。

     三是在干部政治训练、党性教育方面重视不够,还存有短板。要强化政治理论、党性修养教育培训工作,提升政治站位,补齐培训制度短板,用思想理论武器来武装干部头脑,努力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干事创业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推荐访问:宣讲 新时代 迈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