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中国梦战略下的民主党派建设

    时间:2021-07-10 00:02: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梦战略的提出表明中国的社会现实已经出现了新的变化,民主党派面临着国家建设理论重点转向、利益格局和社会共识变化以及自身地位定位进一步明确等三大新的社会背景,在社会基础、角色功能和自身价值上都面临新的挑战,因而民主党派必须要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学习和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统一,提高自身的组织结构和能力配置的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中国梦战略民主党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中图分类号]D6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803(2015)01-0017-04
      [收稿日期]2014-10-08
      [作者简介]1.周长城(1957—),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生活质量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2.居灿(1991—),男,湖北武穴人,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中共十八大以后,伴随着国际局势的新变化和国内发展重心转变,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改革攻坚的新时期。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战略,一方面对建国以来国家建设的经验进行总结,另一方面则对未来中国发展提出期望与预期。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梦战略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不容忽视的大背景。所以,民主党派的建设不能忽视这一大背景,而且,应该在其中进行深入的挖掘,发挥自身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一、中国梦战略指出民主党派建设面临着新的社会背景
      (一)国家建设理论重点的转向
      民主党派建设不能忽视国家建设理论重点的转向,即中国的国家建设已经渡过了夯实基础的阶段,国家建设理论探讨的重点已经不是如何增加基本的经济财富和保障个人基本的生活尊严,取而代之的是要探讨怎样建设更有效率的制度体系,实现个人的生活价值,进而推动整个民族的复兴和国家持续发展。这种重心的转变既是中国当前现实的反映,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发展的必然趋势。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如何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就成为中国建设发展的首要问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想。从历史原点来观察,这一理论构想的提出就是要反思、摆脱“百分之百”计划经济体制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基于这个最初的动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是要从经济体制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来启动“中国民族的原动力”。根据这种理论思维逻辑,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启动改革开放,以农村改革作为起点,而后推动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使土地的经营权、劳动产品的自由支配权、择业就业的自主权、企业自主经营权等权利一一放归个人和企业自主所有。从表面上来看,这样一个过程似乎只是扩充了个人和企业自由,然而基于中国梦的视角,这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放开“个人梦”闸门的过程。“个人梦”闸门的放开所带来的直接理论结果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熟,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经得起现实检验的,也表明其中的内在逻辑是合理的——只有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式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中国人民的生产力。因此,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得到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等现实原料之后,新的国家建设理论就需要将这些原料凝聚与加工,在继续为“个人梦”开闸的同时又要推动更持续和更有效率的国家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对这样的需求,应运而生的便是中国梦战略。所以,作为对中国新时期国家建设的一个总体概括,中国梦战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联系紧密,是后者逻辑发展的必然趋向。[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以理论重点转向的面貌而出现的中国梦战略的出现本身就是这一理论体系成熟的体现。
      (二)利益格局与社会发展共识的变化
      民主党派建设要明确中国梦战略所反映的现实背景,即是当前中国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共识。自建国以来,中国社会一直都处于转型时期,维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共识也随之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2]改革开放之前,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将整个社会整合成一个单一的整体,各个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比较简单,社会共识在于个人服从集体的意识形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出现松动,“自由流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3]出现,个人从改革开放中实现了个人的利益与价值。改革以及对改革的期望成为这一时期最大共识。但是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之后,通过经济体制的变更来增进社会整体物质利益的空间缩小。市场经济的确立不可避免地带来利益分化悬殊的问题,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忽视了对于市场经济缺陷的监控与完善,从而带来了整个社会利益在分配上的不均衡,尤其是收入分配结构的严重失调。[4]社会利益失衡的直接后果便是强势的社会群体为维持自身的地位与利益而表现出“社会封闭倾向”[5],从而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固化和社会流动机制的扭曲。改革发展的利益无法使整个社会普遍享有,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加剧,之前以改革为凝聚力的社会共识被撕破。因此,中共十八大以来,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政府的宏观调控来实现利益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分配,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愿望。
      (三)民主党派定位的明确
      民主党派建设要认识到民主党派在中国梦战略实施期间的定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未来民主党派长期扮演的社会与政治角色。与上文的分析逻辑一样,民主党派的这种定位实际上也是中国长期以来政治发展的结果。在中国的政治语境之中,民主党派的界定是“建立在对中国某些政党的政治追求和活动方式定位的基础上,并不是一种法律性定位”[6]。因此,民主党派在中国的政治发展之中天然就与富有革命性的中国共产党区分开来。1949年之后,随着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定和巩固,民主党派逐渐向参政党的角色靠拢。首届中央人民政府中有半数的领导成员来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就是这一点的最为直观的体现。新时期以后随着整个社会的拨乱反正,民主党派被称为“接受共产党领导、与共产党合作的亲密友党”。在1989年中共中央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参政党”的概念被提出,第一次给予了民主党派以明确的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成熟与完善之后,为进一步显亮中国道路,进一步凝聚中国精神,进一步集结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民主党派的的定位被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考之中,被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即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的政党,是合作党而不是反对党,是参政党而不是在野党或执政党。因此,在中国梦战略实施期间,民主党派一方面作为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参政议政,为中国梦的实现建言献策,发挥自己的功能;另一方面民主党派的作用与功能绝不仅仅限于“参政党”,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部分,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道路上不应该忽视的重要方面[7],是对民主党派在中国梦建设之中作用的肯定。

    推荐访问:民主党派 中国 战略 建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