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

    时间:2021-07-07 00:03: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所肩负的历史担当。为增强思政课教学与实践的实效性,我们尝试从混合式教学改革、创设思政微课堂、思政场景生活化、思政课三级联动、实践与实训互联互通这五大方面着手改革创新。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微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段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在高校思政课最后推进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我们将从以下五大方面入手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
      1尝试小班教学,推进专题混合式教学新尝试
      在以往的教学当中,很多高校思政课尝试过大班混合教学,传统的大班授课教学模式把一个个鲜活迥异的学生统统嵌入差异不大的“模子”进行培养,这一方面忽略了不同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基础的差异性,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另一方面也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新时代个性化教学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正如克罗韦尔所言:“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去发现新的思维方法”。随着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的趋势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这就使得大班化教学面临诸多问题。思政课教学重在学生思想理论高度的知识引导,也重视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小班教学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小班教学,小在人数规模,重在自主探究,强在师生深入互动。小班化教学强调的是教师应主动让度提问、评价的话语制动权,将师生之间的话语落差削平,站在同一个平台上相互交流,合力探索未知世界。在小班化教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充分的交流互动时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进入一种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状态。
      除了小班教学外,思政课专题式教学大胆打破教材体系,在板块设置的基础上,围绕理论热点和难点以及重大社会热点确立专题,从理论与事实两方面加以充分论证并开展教学,既能展示出理论的逻辑魅力,还能体现时代性,充分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真正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实现理论深刻性与教学生动性的和谐统一。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分为两大模块,德育与法律,德育部分和法律部分再细化成几个小专题,选取学科背景与专业性较强的教师担任专题带头人,负责教学内容的设计把控和教学形式的组织等工作,确保思政课专题式教学试点和推行的有效性。
      2尝试融入新媒体应用技术,创“活”思政微课堂
      手机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契机。微信公众号、手机微视功能、社交软件分享等互动新模式给思政课老师创造了丰富的思政第二课堂。年轻的思政课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抓住学生对于手机新媒体的使用特点,“巧”用新媒体,打造大思政。思政课涉及到的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内外时政大事、历史评述等多元化方面的知识都可以在课前课后进行教学的“预热”,减轻课堂互动压力,推进思政课教学场景转换的丰富性,给学生营造一种真实存在而又虚实结合的思政教育。在具体的操作当中,思政课教师应强调新媒体的“新”,新技术、新空间、新知识、新运用,同时关注和引导学生警惕知识碎片化的负面效果,强调知识的二次补充和整体性串联,有效引导和巩固学生对于课堂主知识的吸引和自我转化,坚持“现实主课堂”与“虚拟微课堂”之间的有效衔接和互补。
      3尝试突出思政场景的生活化,深度融合交叉学科知识
      思政课全程育人、全过程育人重在对学生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有效引导,借助生活与课堂的两者融合来达到这一要求。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并不是一味地按照理论知识体系去宣讲理论,而是注重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实用性和生活性,用生活化的语言和场景去演绎和转换思政课理论的话语方式,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一种灵活认知和实践接受。教师所选取的案例都充分体现学生对于实用性生活场景的需要,“身边人说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启迪学生的理论思维在现实生活场景的机动转换。通过不断的改进思政课教学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世界、关注国家需要,帮助学生又好又快地掌握思政课必备的理论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生活化场景的创设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学生高度参与。例如,我们在进行基础课爱国主义这一内容的授课当中,我们将抽象的爱国主义具体化为一种生活当中的体会感悟,进而上升到自觉爱国意识的培养,将理论知识转换为一个个爱国的生活场景,这样的生活情境的创设,让更多学生接受和理解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此外,思政课教学应该为学生构建一个大思政的教育框架,以课本知识为主题骨架,向交叉学科进行扩充,在保证骨干核心知识不变的情况下,多元化的交叉多种学科知识,让思政课不再是简单的理论知识宣讲,而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多元文化性为一体的综合知识课。思政课教师在课备课当中,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学科背景丰富的优势,法学、教育学、哲学、社会学等专业学科背景的老师相互学习交流,打破学科界限,让多元学科知识合理合情合规地融入思政课堂教育当中,经过反复实践,学生对于这样的思政课堂充满了好奇和喜爱,也促进思政教师自我学习,发展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尝试推行思政课三级联动,助推思政课全员育人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对于这简单的一句话,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如何串联整个高校的教育联动机制去推动思政课的全方位育人。思政课教育不在简单的划分为单一的一个老师,一个教室,一个班级,而是采取高校领导、思政课教师、二级学院(系部)辅导员三级联动机制,具体而言就是一名思政课教师在高校领导的协调和安排下对接五名辅导员,坚持收集学生第一手资料,坚持贴近学生、理解学生和调动学生相结合。这样的联动机制给思政课创造了更为丰富的课堂建设资源,使思政课教育成为了全效师生的一种新的育人工作模式,避免了思政课教师不了解学生,辅导员不知道怎么教育学生的尴尬境地,让思政课更有活动,更有影响力。这样的培养模式,大大强化了思政课教师走出教室,走入学生日常生活当中,从学生的日常出发,去挖掘和整理思政课上课需要的素材。同时,思政课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学生存在的一些思想上的问题和困惑。
      5尝试专业实训与思政课实践的互联互通
      “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生活化德育必须进一步深入到生活的本质,必须进一步在加强实践性教学上着力。”高校人才培养现阶段应该强技能、重实践。原有的理论知识的灌输应该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相平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尝试围绕高校“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紧密与专业实践教学结合,创建行业、企业实训平台,贯彻全程育人的教学指导思想,以职场训练塑造高素质职业人,把思政课实践教学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以往的教学当中,高校通常都把专业实训和思政课实践作为两个单独的方面来开展。其实,学生在专业实训当中也会遇到很多和我们思政课教育相关的问题,例如,职业理想的矛盾与调解、职业道德建构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开展实践教学,实现了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拓展了实践教学的空间,不但能够巩固学生的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学习,而且更能强化思政课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协调性。
      高校思政课教育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在今后的思政课改革中,高校应该坚持继续发展和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和手段,不断丰富理论素材和实践模式,致力培养出一批敢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思政课年轻教师,也要推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思政名师作为课程建设的带头人和示范人,努力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思政课堂。
      ★本文是2016年度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交互渗透与双边促进:广西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训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6MSZ005

    推荐访问:育人 探析 政治理论 全程 课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