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论边疆民族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及应对

    时间:2021-07-02 04:01: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本文在阐述非传统安全概念与范式的基础上,揭示了非传统安全与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相关性,并通过分析边疆民族地区安全的多样性、异质性、跨境复杂性、多重交织性、代际转换性等特点,论述了边疆民族地区存在的“三股势力”、生态安全、资源开发、跨国民族、国内移民、代际认同冲突等重要非传统安全问题,提出了深化落实“新安全观”、“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观”的非传统安全应对能力建设理论范式、危机治理机制的构想与实施对策建议。
      关键词:边疆 民族 非传统安全
      
      新疆在历史上就生活着文化特征与内地形成强烈反差的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锡伯、满、乌孜别克、俄罗斯、达斡尔、塔塔尔等十几个民族,新疆的安全治理对我国新时期的稳定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后,边疆民族地区民众的生活发生了的巨大的变化,但不稳定因素始终存在,国外敌对势力也总是利用这些不稳定因素大做文章。2009年新疆爆发了“7.5”重大暴力事件,使得以“三股势力”(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为首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成为持续性地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首要因素。本文以新疆为例,探讨边疆民族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特殊性及其应对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边疆民族地区非传统安全的重要特点
      
      非传统安全源起于人们对非军事威胁的关注,联合国于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要重视环境、粮食、人口、贫困等非传统安全问题。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全面阐述了安全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可持续发展。1994年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报告》提出了“人类安全”(HumanSecurity)概念,并阐述了七大安全问题:经济安全、粮食安全、健康安全、环境安全、人身安全、共同体安全和政治安全。在学术界,英国学者巴瑞·布赞于1991年出版的《人、国家与恐惧》一书,初步从理论上概括了非传统安全问题,把安全问题领域分为“经济、环境、社会、军事、政治”五个方面,把安全对象层次分为“国际体系(international systems)、次国际体系(international subsystems)、单元(unit)、子单元(subunits)、个人(individuals)”。北京大学王勇第一次引用了“非传统安全”的概念。1999年王逸舟的《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一书则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生态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跨国公司问题、贩毒问题、难民问题等非传统安全诸问题。如今,随着传染病蔓延、生态环境恶化、能源危机、局部冲突事件发生,非传统安全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非传统安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认同为基础、以非军事对抗的生存场域为背景的和谐状态。这种和谐状态以个人的“安全认知”与社会的“安全认同”为前提,以生存的“安全场域”为标志。对个人来说,没有家庭、社区和职业场域的和睦与和谐,就会没有安全感;对一个民族来说,没有民族成员的生活空间及与其他民族和谐相处的社会心理场域,也会缺乏安全感;对一个国家来说,如果国家的领土、战略、利益场域总是受到侵犯,那么国家就会因受到威胁而缺乏安全感。因此,个人、民族和国家的安全感都与他们的安全场域和对安全认同的程度直接相关。
      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在时序、空间、社会心理场域的转换上有着复杂的交织关系。所谓传统安全,是指“主权国家如何抵御外来军事干涉和入侵,防止核战争以及维护民族独立领土完整方面的问题”。这种靠军事、政治和外交手段维系的安全在一战、二战、冷战及其他战乱时期非常有效。它强调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或“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安全互动,在手段上特别强调军事力量。但由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的物质匮乏和心灵创伤,人类开始思考如何在新时代面前重建安全家园、安全社区、安全国家及安全世界。特别是冷战之后,局部地区的民族冲突和宗教纠纷增多,人类面临的非军事威胁不断上升,日渐成熟的新安全理论及模式逐渐浮出水面。在非传统安全的视域中,安全不仅是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而且还是主体间对不安全没有“普遍认同”。因而,非传统安全重视的是通过人的文化传统、心理特征、价值观、国家认同,强调安全的多样性和安全行为主体的非国家性,追求人类共同体的“优态共存”。非传统安全的理想状态是使整个地球成为多样性文化“和而不同”的村落,使人类家园处于和谐有序、富裕共享的安全状态之中。
      冷战以降,民族问题不断凸显,成为不少国家内外纷争的一大难题。对于我国的边疆民族地区而言,与民族问题相关联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也不断凸显,并表现出诸多特点:
      1.民族成份与民族文化多样性决定了边疆民族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多样性。在新疆,生活着许多与内地汉族从生态环境、生计方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完全不同的民族。在新疆,现有民族成份53个,世居在这里的民族有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锡伯、满、乌孜别克、俄罗斯等民族,此外汉族和其他民族也不断进入新疆定居。新疆的少数民族均保持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维吾尔族。维吾尔族自古以来以绿洲农业为主要生计方式,在绿洲农业基础上形成的庭院社会组织是其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迥然不同的语言文字,颇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如毛驴套车赶巴扎、定期聚会庆丰收等,体现着他们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新疆民族成份众多,文化传统迥异,不同民族在互相交往的过程中因为语言、风俗习惯及在长期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民族心理及外现行为不同而导致的民族关系问题也呈现多发性。这些问题,不仅从民族心理层面影响边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而且表现在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各个层面,形成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紧张与冲突。
      2.多种宗教信仰并存使得边疆民族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具有异质性。中国境内有10个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其中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兹别克、塔塔尔、塔吉克等6个民族从历史渊源上本来就是新疆的世居民族;而回族在新疆有大量分布;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亦有少量人口居住在新疆。伊斯兰教在中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已经变成与中国区域文化相结合的宗教体系。教民们数百年来以清真寺为中心而居住,以真主为信仰中心,在社区管理和日常生活中,宗教人士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除此之外,近几年来,基督教、道教及民间信仰在新疆传播速度加快。信教人数不断增长,信徒多以汉族为主。这种多种宗教共存的局面一方面反映了文化多元性,另一方面则因信仰的异质性增加了产生隔膜和冲突的可能性。由于信仰属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一旦产生宗教信仰的隔膜和冲突,就会引发各类具有异质性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3.跨国民族的国一族关系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互相重叠,使边疆民族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呈现出跨境复杂性。世界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而国家领土的划分都不是以民族为界而是以山川地域为界,“这样划定国界的方式或国界变动就往往把同一民族划分到不同国度。另

    推荐访问:边疆 安全问题 应对 民族地区 传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