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孙子兵法》曲喻英译美蕴含的外交思维

    时间:2021-07-01 20:03: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以中西曲喻的異同为切入点,以林戊荪《孙子兵法》英译本为文本,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背景,通过分析《孙子兵法》典型曲喻的本体、喻体间委婉曲折的联系,论述恰当的英译策略下体现曲喻均衡美、变化美和联系美所蕴含的外交思维,再现孙子外交思想呈现的辨证、联系、系统和共赢,凸显曲喻英译美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 曲喻    孙子兵法    英译    美学意蕴    外交思维
      引言
      被誉为“兵学圣典”的《孙子兵法》,以博大精深的军事思想和外交策略深入人心。自1905年首部英译本诞生以来,先后被译成英、法、日、意等多国文字,仅英译本在近百余年间就多达三十余种[1]。众多国人英译本中,林戊荪译本以选词的丰富多样性、句子结构的逻辑严密性和对本族文化的理解深刻性[2]为读者接受。其创造性的译文处理对保留原文风格和传承中国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国内翻译市场出现中译外超过外译中的里程碑式变化。此外,由于国际受众的改变和传播中华思想的需要,近来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粹的《孙子兵法》越来越吸引学者的研究热诚。华杰认为《孙子兵法》表现出超前的唯物世界观,独特的思维方式在认识和实践领域具有价值[3];王廷文提出战争战略上的全胜是《孙子兵法》中道家思想“无为而无不为”的最好诠释[4];张有凤对比了《孙子兵法》和《战争论》在制胜理念上的不同,指出“仁道”和“合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战略追求[5];张文忠挖掘《孙子兵法》的现代价值,认为其朴素的哲学思想对弘扬传统道德理念,培育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具有现实意义[7];朱旭从孙子“全胜”战略审视崛起的中国,增强国家的软硬实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能有效制止战争、赢得和平[7]。可见,《孙子兵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军事学、史学、管理学、哲学、文学、教育等方面,军事、史学和文学间存在交叉研究[8],但外交和修辞学的交叉研究空缺,且实践指导研究匮乏。
      孙子在谈兵论道时大量使用比喻修辞。然而,曲喻作为比喻中的特殊形式在传递孙子外交思想时不可忽视。通过搜索知网文献发现,曲喻的发文量极低,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仅一篇,近三年不超过十篇。将《孙子兵法》中曲喻美学意蕴与我国当前特色外交背景相结合,探究孙子外交思维显得尤为必要。
      一、曲喻的定义和美学意义
      “曲喻”又名“撇语”,属于传统词格比喻中的一种,是比喻的“变型”。虽有喻体,但模糊性强[9]。正因其特殊性,数量少,只散见于古汉语中。
      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提及“曲喻”,认为是以一端相似又超越相似性的“曲径通幽”。这种委婉含蓄的修辞形式现代汉语极少。绕弯子的设喻显示作者丰富的联想,耐人寻味[10]。不同的曲折设喻,无形中拉长了本喻体间的空间距离,延伸了读者对相似性感知的时间跨度,心理上产生对这种修辞艺术的阻隔,遂产生美的感受。
      二、中西曲喻的异同
      修辞是语言美的艺术,有别于语法和逻辑,美化的语言具有表达方式的均衡美、变化美和联系美。曲喻既是一种积极修辞又是一种语言艺术。大体分为单层相似点的联想、双层喻义的交叉、层层转喻的迂回和相似点未明的含蓄等多种表现形式。这种隐晦曲折的打比方,让读者下意识地从喻体的某一点转移并联想到另一点。究其缘由,人们在追求事物相似性的过程中,本能地用新旧经历进行比较,借助客观条件的同时带有主观情感体验,建立与读者的感受。
      与中文的曲喻不同。西方,人们更倾向把毫不相干的事物置于一处,进行出人意料的类比,唤起读者新的感知和认识。“曲喻”用英语“Conceit”表示,源自意大利语“Concetto”。本意指概念(Concept),又被称为“牵强比喻”或“妙喻”[11]。这种妙喻通常分为彼特拉克式妙喻(Petrachan Conceit)和玄学派妙喻(Metaphysical Conceit)两种。中西曲喻建立的理论基础不同,前者强调本体、喻体和相似点间的关系,后者建立在相互作用(Connotative Theory)的理论基础上,是人们思维和行为的一种表达方式。
      三、《孙子兵法》曲喻英译美体现的外交思维
      曲喻的修辞方式是对历史背景的反映。孙子生活的春秋时期,群雄争霸、战火不断。正所谓“弱国无外交”。孙子在“九变篇”中阐述了实力决定外交的主要措施:化干戈为玉帛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推行地缘外交政策的“衢地交合”进而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然而,外交是一国借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语言交流均涉及国家利益和别国间的外交关系。措辞须严谨、含蓄,做到“词强而不激”。作为语言交际中的客观现象,曲喻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外交语言交际的功能,而且利用将语言文字表现的思想上升到美学境界,促进外交活动的繁荣,反映出春秋时期文化兼容并蓄的高度发达。
      (一)“兵形象水”般辩证思维的变化美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在表象、概念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等一系列认识活动的过程[12]。
      孙子在“虚实篇”借用象征中国传统智慧的“水”曲折设喻,通过“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Now the law governing military operations is as that governing the flow of water, which always evades high points, choosing lower ones instead. To operate the army successfully, we must avoid the enemy’s strong points and seek out his weak points.)”[13](57)以水的柔韧性和兵法的灵活性为一端相似点,继而联想生发,超越相似点,上升至水的流动和战法的多变性。以水喻兵形,两者的相似点涵盖多变、走低、势急和柔韧。由水的“无形”令人联想到兵形和战形的“无形”,通过层层设喻,只为突出一个“变”字,即“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喻义向广度和深度的延展令人回味无穷。林戊荪仅用一个英文单词“Law(规律)”就把“兵形”和“水形”两者间的内在联系表达出来,译文逻辑严谨。此外,孙子大量用“水”设喻,如“形篇”中“若决积水如千仞之溪”“势篇”的“不竭如江河”等不一而足。

    推荐访问:孙子兵法 蕴含 外交 思维 喻英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