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泛娱乐化背景下高校影视艺术职业道德教育的迫切性

    时间:2021-06-20 04:00:5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影视作品在现代社会的传播中已经成为受众接受信息与学习的媒介,对青年少年的智力开发与人民群众的道德意识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从某种层次上讲,影视传播是道德教育的先锋,作为影视艺术的人才培养基地,高校的影视艺术专业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直接影响到其作品内容的深度,影视内容传播惩恶扬善,促进社会伦理道德、为观众提供社会规范和规划的可能性。故此,在泛娱乐化的背景下,高校的影视艺术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关键词】泛娱乐化;影视艺术;职业道德;迫切性
      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信息传播与接受的方式发生了较大的變化,社会的结构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而重新整合,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对人们职业观念、职业操守、职业选择及职业道德教育的环境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职业道德作为中国新时期公民四大道德建设(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着力点和关键环节,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建设,不仅能够更好的规避道德风险、分析道德冲突、化解道德困惑、完善道德选择,而且能够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与影视文化传播的功效。同时,良好的职业道德也会成为规避社会风险的有效屏障、会成为优化职业生涯的坚实基础,发展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改善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途径。
      电影、电视作为当下盛行的一种传播媒介,受众面广、人群和社会阶层覆盖面大。在泛娱乐化的背景下,高校的影视艺术教育肩负着培育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影视文化传播与影视制作人才的任务,高校中影视艺术人才培养的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影视行业能否健康的发展,面对转型期的市场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我国社会结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与冲击。社会转型期中,高校的影视艺术类专业不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更要以“影视文化传播的社会效应”为基础,以培养新时期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促进“影视文化有效的传播、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与国际视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为根本宗旨,以“服务社会”与“推进民族文化对外传播”为己任的现代高等教育。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在泛娱乐化背景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职业职业道德去服务社会、传播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增强影视文化传播对我国社会建设的使命感、迫切感和责任感。
      一、当前泛娱乐化影视作品传播的社会后遗症
      随着现代传播媒介快速的发展,信息的传播对人们的日常工作、娱乐和生活影响巨大,影视作品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潜移转默化地改变着大众生活的方式,渗透到每一个人的心灵和意识领域,甚至在某种程序上拓展到社会价值理念的建构与人们的消费观念与文化的认同感。自从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将中国的电视、电影市场的发展推向一个高峰与文化创意产业步入一个全新的时期,社会转型期中“传统思想”与“现代思想”的观念碰撞,“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矛盾与冲突,经济利益最大化催生了当前泛娱乐化的影视市场局面,过度娱乐化的电视、电影作品形成了一系列的社会后遗症。
      (一)泛娱乐化的电视节目与影视作品诱发道德意识的沦陷与全民娱乐化。当前,从电视节目到正片,从报刊到新兴媒介、从商业电影到战争题材电影、甚至连新闻也与之沾边、穷尽低级的搞笑、低俗无能的捉弄,将“娱乐至上”之势推向全民化。颓废低俗的意识一览无余。例如网民笑称的“抗日神剧”中《抗日奇侠》剧中铁掌杜大鹏一拳击穿鬼子腹部;《裂变》帅气的墨镜照;《五台山抗日传奇》中30个妙龄尼姑上阵杀鬼子;《向着炮火前进》剧中雷子枫帅气的造型等,将本是严肃的题材推向娱乐化,抹灭了抗日时期中国民众的苦难背景与民族气质。互掐互撕的综艺节目与各级电视台争先恐后的娱乐节目将娱乐性发挥到极致,作为影视作品的载体与功能,这些制作人忽略了影视作品除了娱乐之外,还有重要的教化功能。如《非诚勿扰》的女嘉宾:“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以及真人秀节目《公主我最大》在温哥华炫富的中国白富美等,更多的将低俗个人消费观念与价值观推向了受众,主持人言论尺度的把握也造就了当前泛娱乐化的现象。这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湖南卫视,各类娱乐节目与引进的外来节目以狂轰滥炸之势抢夺市场占有率,甚至连未成年人都拉上节目《爸爸去哪了》,以娱乐的心态博尽观众眼球,确实这些明星的子女得到了高额的商业回报,但谁去顾及过未成年人的心理与对未成人的保护,所有的这一切都诱发了人们道德意识的沦陷与推进全民娱乐。
      (二)泛娱乐化背景下影视作品的内容的延伸与社会负面影响。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其内容应该通俗易懂,但并不等于庸俗。但当前的影视作品,在市场经济利益的诱惑中,传播低级庸俗的信息,甚至色情淫秽暴力信息,一味地迎合受众的低级需求,满足部分受众感官刺激和娱乐需求,将影视作品的教育功能全然不顾,才导致在泛娱乐化背景下影视作品的系列社会负面影响:“一、流行的“权谋文化”诱发“道德观念”的改变;二、走红的“暴力文化”埋下“暴力犯罪”诱因;三、倡导的“奢侈文化”激发“隐性消费”欲望;四、膜拜的“外来文化”促使“传统文化”衰退;五、盛行的“低俗文化”催生“泛娱乐化”倾向”。一段时间以来,各种“抗日神剧”、“戏说宫廷”、“名著改编”、“警匪之争”、“城里的人与乡下人”的电视剧与电影桥段,总会引来社会众多质疑之声,即当历史仅归于娱乐,民族文化被虚无主义绑架,贫苦被取笑与嫌弃,阴谋诡计屡屡成功之时,这直接瓦解了社会的价值底座、人们的精神信仰与道德意识的模糊。当娱乐攀附于政治、宗教、新闻、历史史实时,其审美的结果必然倾向画面感观化、价值虚无化、政治局势戏说化,道德取向低俗化、历史史实可疑化等。针对以上负面影响,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收视率和商业利益,影视作品在娱乐大众的同时还应该刺激观众思考与反省,提升民族精神与道德意识。作为影视创作者也应该更多地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更应该思考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如何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气质、传统美德、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影视作品隐性的教育功能。

    推荐访问:迫切性 高校 艺术 职业道德教育 影视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