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编织美丽新世界

    时间:2021-06-06 04:00: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rsk/hrsk201107/hrsk20110708-1-l.jpg
      巧手织罗,自古以来,女性的社会角色,似乎始终与纺织紧密相连。
      时光流逝,数千年之后,在“苏南模式”发祥地常州市武进区,在日出万匹的“中国纺织之乡”湖塘镇,有一位名叫张英的女共产党员,传承着千年纺织梦,编织着美丽新世界。
      她执掌的常州市五洋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国内经编机行业寥若晨星的规模企业,作为一家集科研开发、制造销售为一体,以生产系统经编机、数控机床、编织面料为主的综合性生产企业,五洋纺机已经跨出国门,产品远销加拿大、日本、马亚西亚、俄罗斯等15个国家和地区。
      
      自主创新振兴民族工业
      
      五洋纺机的历史,也许要追溯到1986年。当年,张英的丈夫王敏其向村信用社借款8000元,靠两台旧机器,办起加工纺机配件的村办厂。随后,企业专注于渔网机的开发,并逐渐在市场占得一席之地。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张英和丈夫王敏其始终不满足于小打小闹式的经营模式,而是始终怀揣百年企业的梦想。他们不断开拓市场全新领域,并率先涉足国内市场人迹罕至的经编领域。
      1996年,五洋纺机正式诞生。对于当时的情景,张英记忆犹新:
      改革开放以来,欧美先进的经编技术和产品不断进入中国,使中国的经编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中国经编企业该何去何从?是永远受制于人,还是在新的竞争形势下寻求契机,争取突破,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成为五洋纺机面临的首要问题。
      打造“百年企业”梦想的张英,深切地体会到,只有科技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立足振兴民族纺机工业,张英和丈夫带领他们的五洋团队努力学习、借鉴世界先进设备的技术和经验,并进行再创新,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进一步缩小了与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的差距,甚至开始抢占国际技术制高点。
      投入是纲,纲举方能目张。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张英从来不吝啬。近五年来,五洋纺机每年的研发投入都超过年销售的5%,今年更是将达到8%。公司连续两次成功承担了国家发改委下达的提高新型纺织机械重大技术装备水平项目任务,并承担了由省经信委下达的“多维精协控制系统”两化融合科技项目。
      发端于乡镇企业的五洋纺机,要在商海中搏击,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张英深深懂得这一道理。近年来,五洋纺机加强与中科院、东南大学、东华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最近,她还在积极地谋划,准备邀请德退休专家组织专家团,担任公司的技术指导顾问,以提升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
      说起近年五洋纺机科技创新的成果,张英的眼角满是笑意:公司先后成功研制了贾卡压纱板经编机、数控多梳经编机、双针床提花经编机、全自动无缝内衣经编机、高速单针床经编机等系列优质产品,“五洋”牌经编机生产的编织面料,被广泛应用于服装、汽车、体育、卫生防疫以及军事等众多领域,其中用玻璃纤维生产的“半钢性玻璃纤维网络基布”,成为神舟号宇宙飞船太阳能充电帆板的关键材料,用黄金丝编织的卫星天线等产品,为中国航天、军事、化工等领域打破国外垄断作出了贡献。
      目前,五洋纺机已开发研制成功各类经编机产品30多款,拥有国家技术专利62项,填补国内技术空白6项,其中拥有授权发明专利2项,另外8 项发明专利已进入授权阶段。在五洋纺机,每年都有三到四个新品推向市场,张英和她的团队以“一个新产品带动一个新市场,开启一个新应用领域”的做法,延伸和蓬勃着五洋纺机的生命力。
      
      打造经编机行业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前任董事长罗伯特·士普·伍德鲁夫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有一天可口可乐公司在大火中化为灰烬,那么,第二天一早,企业界新闻媒体的头条消息就是:各大银行争着向“可口可乐”公司贷款。这,就是一个品牌的价值所在。
      而在国内经编机行业,有一个全国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这就是“五洋”。
      说起自己的品牌战略,张英不无忧心地比较起中外产品的差异。她说,在机械装备制造业,同样的装备,国外进口设备的价格要比国产的至少高出一倍甚至更高。其中缘由,一方面是他们的技术水平确实比我们高,另一方面,则是他们作为国际品牌的品牌优势。因此,在张英看来,企业唯有实施品牌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从常州市知名商标,到江苏省著名商标,再到中国驰名商标,谱写这首日渐高亢的《五洋进行曲》的过程,写满张英对产品质量的苛求、对品牌创建的严格。
      在五洋纺机,品牌创建渗透到了每一个过程,每一名员工,甚至细致到每一道流程、每一个工艺甚至是每一个螺丝的紧固。春华秋实,如今,五洋纺机共注册国内商标7件、国际商标11件。“五洋”品牌也日益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客户的认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市场份额和附加值。让张英高兴的是,现在公司销售收入连续多年每年的增幅保持在30%以上,近阶段更是打破了月产和销售经编机百台的纪录。
      进一步提升“五洋”的品牌影响力,张英觉得,参与标准制订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作为行业领跑者,五洋纺机在企业标准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提升,并在细节上进行补充完善。目前,公司已圆满完成国家工信部下达的《双针床经编机》和《多梳栉经编机》行业标准的制订工作,同时,还有多项行业标准正在主持制订中。
      在五洋纺机,张英专门设立了知识产权办公室,专门负责科技成果转化、品牌申报以及OEM试点合作等。在加快品牌培育的同时,五洋纺机也逐步由生产型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变。
      
      打造没有打工仔的五洋“大家”
      
      在国内同行的眼中,五洋纺机是令人羡慕的企业,除了企业的声誉外,五洋做不完的订单更是成为行业佳话。即使如此,张英却始终保持着创业时的闯劲和韧劲,并把踏实、勤奋传递给每一名员工。
      2006年,当五洋纺机搬迁至武进高新区的新厂房,硬件设施的完善,也让张英感受到让软件同步提升的急迫。
      “硬件设施的改善相对容易,但人们根深蒂固的陈旧观念却很难改变。”张英毫不讳言,“民营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流动性大、素质高低不一,企业也普遍缺乏思想理论教育,打工心理始终弥漫在员工心中。”
      打工心理之下,员工认为自己与企业只是一纸契约的关系,很难将企业前途与自身发展联系,于是,怠工、迟滞不前、技术垄断、人浮于事等现象很难杜绝,这与张英建设现代化、高水准、国际化纺机制造企业的初衷相去甚远。
      如何打消员工的打工心理?张英请来国内企业管理专家为员工授课,并组织员工到国内知名企业参观学习,结果收效甚微。“吸收概念和转化为行动,完全是两码事。”张英感到很无奈。
      几经深思,张英和丈夫王敏其一起制定了一套从礼仪、卫生、纪律、日常作息都涵盖在内的企业行为规范,内容具体到员工之间该如何使用问候语等诸多细节。而践行这套规范的榜样,就是他们夫妇俩。
      从此之后,他们主动和员工打招呼问好,自己打扫办公室卫生、坚决不迟到早退。同时,通过制订奖惩、晋升制度,鼓励技术师傅传道授业,帮助新员工不断提升。倡导全厂员工尊师重教,给予技术师傅们应有的礼遇和尊重,形成了人员培训的良性循环。
      “五洋是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在这里,没有打工仔。”张英的这句话如今越来越受到员工的认同。在这里,员工们不仅仅将之作为打工谋生的地方,更是获得知识、技术和成就感的地方。于是,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升,进取心、敬业精神、主人翁精神也在五洋员工身上逐渐展现。
      在用人上,张英坚持不唯亲、不唯老,只唯才,对于能力突出的年轻人破格选用和提拔。公平公正的竞争体系和明确的晋升渠道,进一步激发了五洋员工的进取之心,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加盟五洋,使五洋的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其中不乏留学归来的优秀技术人才。
      
      上善若水泽被桑梓
      
      企业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当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时,必须主动肩负起社会责任,通过各种方式回报社会。这是张英的观点。
      在五洋纺机,根据“劳动法”企业与每名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员工,都能按照国家有关社保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此外,五洋纺机还专门设立了“五洋企业爱心基金”,因为经济困难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如愿入学的员工子女,员工及其家人罹患重病、在享受社保医疗补助后仍存在重大资金无法继续治疗的,员工及家庭成员因意外事故造成困难的,或者员工子女考上了重点大学的,都能从“五洋企业爱心基金”得到帮助。
      提起慈善,在五洋纺机的发展历史上,记载着充满爱心的慈善故事:
      2003年,向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捐赠10万元;
      2006年3月,向东南大学贫困学生捐赠10万元;
      2006年7月,向武进慈善协会捐赠200万元;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以个人名义捐赠10万元,并号召全体员工捐款捐物;
      2010年4月,青海玉树地震,得知灾区物资紧缺,张英又将本来发给上海客户的总价值11余万余元的物资捐赠给灾区;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向各种慈善事业捐出200余万元的同时,张英还时刻牵挂着福利院的老人和孩子,以女性特有的细心关爱着他们。除了经常去福利院探望外,在重要节日,她常常带着子女一起,到福利院去看望、慰问,给老人送去儿女般的关爱,给孩子送去妈妈般的温情。
      “我能取得这点成绩,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帮助。我应该回报社会,回报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不光我去做,我还会带领我的子女们一起去做,让这份慈善之心一代代传承下去!”张英这样说。
      
      (常州市武进区侨务办公室推荐)

    推荐访问:新世界 编织 美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