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简评玛丽亚·乔纳蒂的《转型:透视匈牙利的政党——国家体制》

    时间:2021-06-02 08:00: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笔者仅就本书对理解和推进中国改革进程特别有启示的论点作一个简单的概述。
      第一,为什么不同的政党-国家会有不同的改革进程?作者认为,改革家的政治智慧和战略选择是很重要的,然而决定改革进程有更根本的因素,即权力结构。作者认为,不同的权力结构导致不同的政党-国家遇到硬预算约束时间、频率和方式是不同的,而且即使在遇到同样的预算约束硬化的条件下,不同的权力结构采用的对策也是不同的。比如,1989年以前的罗马尼亚,政党-国家体制的权力高度集中,资源汲取和资源分配是高度中央集权的。这种权力结构下,政党-国家体制面对的预算约束会长期软化,从而,一方面这个体制没有任何改革的压力和动力,另一方面,这个体制的社会经济基础受到极为严重的破坏,其结果是体制结构发生突然的崩溃。而1989年以前的匈牙利则是一个略有分权的政党-国家体制。在匈牙利,资源的汲取是集权的,但资源的分配是相对分权(通过某些企业、部门或地方政府去分配)的。这就意味着中央不能随心所欲地调配资源,因此,会不时地出现资源不够用的危机,不得不进行改革。但是,这种权力结构下的改革主要是对内部的权力结构进行重新组合,以便找到新的资源,然后分配给那些强大的实体(某些企业或部门或地方政府)。这些改革造成政党-国家结构逐渐解体,同时伴随经济的衰退。但是,由于体制已经因为改革发生了一定的解体,因此它的崩溃是一个比较温和的崩溃,而新的体制则在崩溃之后开始成长。作者认为,中国的体制在资源汲取和资源分配方面都是比较分权的,这种结构下,会比较快、比较频繁地发生资源不够用的情况,又由于体制内部的阻力比较大,通过权力关系的重新组合在体制内部所能动员的资源很有限,于是,让体制外的一块成长起来作为获取资源的新基础就成为必然的出路。而促进体制外的一块成长的战略导致了两个成果,一是经济增长,二是新制度逐渐建立。
      第二,为什么改革措施在实施以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改革措施在实施以后会发生变形,这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现象。机构精简以后很快又膨胀回去了;政企分开的措施不断出台,结果是怎么也分不开,或者说,怎么也达不到预期效果;各级政府三令五申不得投资过热不得重复建设,但还有地方还有部门不断上项目不断重复建设;……可以说,改革措施发生变形的例子不胜枚举。作者认为,改革措施是一定会发生变形的,这是由政党-国家的体制结构及其运行方式所决定的。作者举了1980年初,匈牙利把三个产业部门合并为一个工业部的例子。部门合并的目的是切断企业与行政部门的联系,使企业走向市场。这个目的只在部门合并的最初一段时间达到了,很快,那些属于被撤并部门的企业要么转到其他部门去建立新的隶属关系,要么在它们的不断请求下新的工业部重新对它们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了干预。也就是说,改革到后来在很大程度上又回去了。类似的现象在我国是屡见不鲜的。本书的意义在于作者详细地分析了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过程和机制,对读者理解我国的类似现象是很有帮助的。
      第三,改革的时机、改革的生长点在哪里?根据对政党-国家体制结构的分析,作者认为,只有出现资源不够用的危机,才有改革的动力。由于政党-国家体制结构的固有特点,不同的单位、不同的部门、不同层级的政府遇到资源不够用的危机的时间是不可能相同的,因此,其改革积极性和紧迫感也是不同的。作者认为,改革不是自上而下抑或自下而上的问题。作者认为,改革有时是自上而下的,有时是自下而上的,有时是中间往两边发展的,改革时机和改革生长点的决定因素是谁在什么时候遇到了资源不够用的硬约束。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我国改革和未来推动改革进程是很有启发、很有帮助的。
      《转型:透视匈牙利政党-国家体制》 (匈)玛丽亚·乔纳蒂著 赖海榕译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2.4 定价:24.00元

    推荐访问:玛丽亚 匈牙利 简评 政党 透视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